說說銅鑼灣
筆者在《時代報》的專欄名稱叫做“銅鑼灣”。那么,在這里也就寫寫銅鑼灣,讓讀者對這個地區(qū)增加一些認識,雖然我知道不少上海朋友都到過香港,到過銅鑼灣。
銅鑼灣,是港島最熱鬧繁華的商業(yè)中心,這里云集了香港最大型百貨公司,包括最高檔百貨公司在內;這里也有數(shù)不清的各式食肆、精品專門店以及電影院;同時,這里也擁有人流最密集的步行專用區(qū),盡管這條步行街很短、很短,但是,如果用摩肩接踵這句成語來形容銅鑼灣這條最短的步行街人流的擁擠之狀;也許是最恰當不過的。銅鑼灣的核心地帶是在東角道、怡和街與軒尼詩道交界處的三角地帶,在這三角地帶有四個地鐵出口,也有多達十多條巴士站,有軌電車站也有兩個。故此,如此發(fā)達的公共交通網絡將人流運載到這里,形成了大量人流的集中涌現(xiàn)。特別是星期六、日以及公眾假期期間,簡直是水泄不通。每當紅綠燈閃出行人綠燈時,成百人一起橫過馬路的景象,蔚為壯觀,一點都不亞于東京的銀座。
不過,如果你不想與這么多人擠在一起但又想繼續(xù)逗留在銅鑼灣,有一個好去處就是百德新街的購物食肆區(qū)。在這里,你大可放慢腳步,仔細瀏覽各式的店鋪。百德新街的店都不大,卻十分精致,絕對能滿足任何人的購物欲望;同樣的,這里的食肆也有各國風味,準能令你大快朵頤、一飽口福。
廣義的銅鑼灣東從維多利亞公園的東門起,西至軒尼詩道的鵝頸橋;南從銅鑼灣避風塘起,北至掃甫桿(即政府大球場)止。但是,狹義的銅鑼灣,則只是指前述核心地帶以及周邊街道。
銅鑼灣的興起是20世紀60年代。在此之前,這里不過是一片低矮樓房,以及牛奶廠、倉庫。但是,自20世紀60年代初起,先有香港世家張氏家族在這里投資建了一批豪華住宅(即百德新街一帶),然后再在怡和街建了香港首家日資百貨公司——大丸百貨公司,這樣,這一帶漸漸就熱鬧了,連同東角道、洛克道和謝菲道的東段也帶旺起來,再加上東鄰全港最大的市區(qū)公園維多利亞公園,這樣一來,銅鑼灣很快就取代了港島區(qū)原來最熱鬧的灣仔,成為香港著名購物休閑地區(qū)?,F(xiàn)在,香港望族利氏家族在其擁有的利園山原址(軒尼詩道南側)新建的一座集購物、飲食、休閑、娛樂和寫字樓、酒店于一身的利興中心即將落成,屆時,這里將增添一處更為時尚的高端消費商場,恐怕那時候的人流將更形擠迫。
筆者在此作過銅鑼灣出現(xiàn)世界上最貴租金的店鋪報道,即位于景隆街與謝菲道交界處的一個水果汁店。如今,這個狹小的鋪位已一分為二,分別成為街邊小吃店和小型精品店了。但是,租金多少?則不得而知。
香港這個不夜城,要是少了銅鑼灣,那香港的夜色定會失色不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