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舞之外的“桑巴”
對其他國家而言,桑巴大概只是一種巴西的民族舞,或是有國際競賽的體育舞蹈,或有激情火辣的觀感,或是震耳欲聾的鼓樂……可對巴西人來說,在舞蹈之外,桑巴還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快樂,真可謂“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行動中”。
陪同我們旅游的臺灣陳大姐,近50歲,已移民巴西30多年。對巴西人與桑巴的關系,她舉了一個例子:她認識的一位帶著5個年幼孩子的巴西單親母親,在街邊以賣烤肉為生,收入微薄,今天還不知明日能不能吃上飯,可只要桑巴舞音樂一響,她馬上就跳起桑巴,一跳就是幾小時,樂此不疲。從她快樂的舞姿看,她可是一點都不知愁。
陳大姐說,這就是典型的巴西人性格,再窮,再累,再苦,只要跳起桑巴,就有真心的快樂和放松。巴西人從小就會跳桑巴,無論貧富貴賤,人人都能跳,而且隨時隨地可跳。
陳大姐說,相比之下,在巴西為生活打拼多年的華人,雖然許多人很成功,攢下不菲的財富,但還真沒有巴西人這種“桑巴品質”,也沒有這種真情的奔放快樂。甚至,至今,他們都不理解跳桑巴的巴西窮人為何而樂?怎么樂得起來?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家桑巴舞學校的墻上寫到: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還在繼續(xù)生活,并非因為他們對生命多么熱愛,而是他們對死亡充滿了恐懼,所以,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無奈的舉動。我們希望,那些終日生活在焦慮、壓力和痛苦之下的人們,能在舞蹈中找到生活的快樂,從而使他們不是為了恐懼死亡,而是為了享受生命的快樂而繼續(xù)生活!
在巴西,我們聽到一個詞,叫jeito,可譯為“巴西方式”,它的內涵就是:放松、輕松,將就,不要性急沖動,有啥算啥。有意思的是,巴西人這種悠哉游哉的氣質,卻是他們經(jīng)濟發(fā)展活動的動力,對大自然,對生活,不過度的索取,不存過分的奢望,誰說這不是一種高貴和理想呢?
不了解桑巴舞的人,多少也從世界杯上看過巴西的“桑巴足球”。“桑巴足球”較好地詮釋了巴西人的性格,他們踢球的方式很少受到規(guī)則的限制,而是更多地注重即興發(fā)揮,也更具有想象力。
巴西人習慣以其獨特的方式來踢球,個人表演高于球隊戰(zhàn)術,有更多的盤帶和過人,而不是身體直接對抗和配合長傳,也許是太喜歡盤帶了,巴西人踢球時的身體晃動幅度很大,看起來很像跳桑巴舞。
巴西人試圖把任何一件事都當作舞蹈來對待,有一種快樂和放松的心情,踢球如此,生活也如此。
桑巴(Samba)源于非洲,意為“肚皮舞”。有一種“源頭”說法是:當初,奴隸販子為減少販運路上的黑奴死亡,讓奴隸在甲板透氣時所做的“體操”就是桑巴的雛形。如果確實,如今快樂甜蜜的桑巴竟有如此悲慘苦難的“出身”,真有些物極必反和否極泰來的意味。大概由于出生于苦難和折磨,桑巴所透射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是源于宮廷深院的華麗精致舞蹈不能相比的。
桑巴是一種非洲的搖擺舞,與肚皮舞有密切聯(lián)系。我們在埃及看過肚皮舞,兩者相比,肚皮舞以抖腹抖胯為主,而桑巴舞多以抖臀為主,仿佛臀部裝上了馬達,發(fā)出有力卻不乏柔軟的規(guī)則抖動,節(jié)奏非??欤糠昼娍筛哌_200多拍,這就是美其名曰的巴西“電臀”。
近年,國際時尚及健美界借用這一概念,做了不少發(fā)揮,如美臀的廣告滿天飛。桑巴舞也被宣傳為打造翹臀的理想捷徑。
敢跳桑巴,或能跳好桑巴,要有體型基礎的。巴西人,特別是巴西女人對自己妙曼的身材挺自信的,特別是舉世聞名的“翹臀”。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女人以敢穿或能穿極小的比基尼而著名,“一線和兩點”類的比基尼已不稀奇??駳g節(jié)上,表演桑巴的領舞女郎別出心裁,用彩繪或首飾做成比基尼。
圣保羅藝術宮前一個黑色的“翹臀”雕塑,述說著巴西女人的驕傲,這雕塑沒頭沒腳,只有高聳的胸和后翹的臀,令人驚嘆的大S,游人紛紛與之合影。
桑巴在巴西,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我們在伊瓜蘇劇院看的是獨舞或幾人同跳的桑巴。在激越的鼓聲伴奏下,身穿比基尼、掛著閃光首飾和戴著五顏六色羽毛頭飾的姑娘,激烈地抖動著臀部和轉動著腰部,像陣陣狂風刮過大樹,樹葉發(fā)出的震顫。舞蹈結束后,舞者下臺,與觀眾一一合影,她們身材美妙而結實,顯得健康活潑。
巴西狂歡節(jié)是世界上最狂放的狂歡節(jié),4天4夜的通宵達旦,人人勁歌勁舞,舉國狂放不休。為此,巴西人幾乎要準備一年。桑巴舞是巴西狂歡節(jié)的靈魂和軀干。里約熱內盧狂歡節(jié)被譽為“地球上最大的聚會”。
在每年2月的狂歡節(jié)上,重頭戲是桑巴舞游行。桑巴舞游行其實類似我們的大型藝術體操,各桑巴舞學校或各地的代表隊在“桑巴大道”上飚桑巴舞,人數(shù)最多的方隊可高達幾千或上萬人。
我們沒碰上狂歡節(jié),但看了“桑巴大道”,兩側巨大的看臺,使我們想起在巴西買的“2009年狂歡節(jié)”DVD。3個多小時的DVD記錄了“桑巴大道”表演盛況,華麗無比,激情奔放。每一個方陣都有一輛巨大的彩車,或是鱷魚或大鳥模型,或是各式人物,敘說著千奇百怪的故事和傳說。車上車下都有人載歌載舞,舞者穿著五彩繽紛的服裝和頭飾,還有各種各樣的圖騰,引領隊伍的都是身材最美和曲線畢露的“桑巴女郎”,她是桑巴隊伍的領袖和核心。
在全世界千姿百態(tài)的舞蹈中,大概,桑巴舞對生命原動力的詮釋最為有力,魅力無窮,在不知疲倦和自由有力的身體抖動及精神舒展中,生命的美,自然的美,也無限延伸,深入骨髓。
觸摸亞馬遜雨林
對亞馬遜雨林,我們這樣的普通背包客,也只能乘小舟在邊緣轉轉,做輕輕淺淺的觸摸。因為,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生存訓練和攜帶齊全精良的裝備,進入亞馬遜雨林腹地,就是玩命,能“沖出亞馬遜”的哥們,可都是最好的特種兵,那還是說故事拍電影虛構的。
巴西小城——瑪瑙斯建在亞馬遜河伸出的低矮峭壁上,是巴西與亞馬遜雨林接觸最親密的大城市,也是大多數(shù)亞馬遜河和亞馬遜雨林旅游的歇腳點。我們對亞馬遜的“膚淺”了解也從此起步。
瑪瑙斯城不大,但卻有一所富麗堂皇的亞馬遜歌劇院,這是19世紀開發(fā)“軟黃金”——橡膠而一夜暴發(fā)的痕跡,可惜“橡膠熱”因“種子”很快轉移到馬來亞而降溫,此后,瑪瑙斯的工業(yè)就一蹶不起?,F(xiàn)在看來,這大概也不是壞事,瑪瑙斯破舊的風貌與原始的亞馬遜雨林有了一致。
我們游亞馬遜河和進亞馬遜雨林之前,先參觀了一所印第安人博物館,這樣的安排是合適和禮貌的,因為,印第安人曾是,現(xiàn)在也應是亞馬遜的主人。博物館以大量實物介紹了他們的生活、娛樂和繁衍,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印第安人的“體育器材”和愛情信物。原始、落后和封閉不等于沒有做人的快樂,沒有人類彼此的相愛!
我們排隊與真人大小的酋長雕像合影,他與我們長相相似。有研究認為,在大約2萬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而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他們與我們有相同的祖先?
在瑪瑙斯碼頭,我們包了一條船,船主是一位英俊憨厚的巴西漢子,協(xié)助他開船的是他的妻子和七八歲的兒子。
先去看黑白兩河交匯奇觀。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一。亞馬遜河共有15000多條支流,分布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亞馬遜河由于沖出大量沙泥,河水渾濁,猶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稱為白水河;而有一些支流流經(jīng)沼澤,沖出腐爛植物,還有河底礦產(chǎn),使水色較深,稱為黑水河。兩條河的流速、顏色、溫度、酸堿性、比重和含沙量不同,從而互不相融,形成了明顯的界線,就有了黑白兩河交匯的奇觀。
行程中遇到水警汽艇,警察隔船盤查船主證件,沒有批準和資質的船主和船是不能進亞馬遜流域的。
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東面的大西洋沿岸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公里。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整個亞馬遜生態(tài)區(qū)占巴西國土面積的60%。這片廣袤的森林中蘊藏著世界上最寶貴、最稀缺的熱帶雨林資源,其中闊葉林占全球的56%,森林儲量占全球的1/3。
有估計說,每平方公里內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所以,有人稱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為“地球之肺”。
我們從船上看去,綠色的森林一望無際。原來想搭乘直升機俯視,被巴西朋友勸阻了,她說,很枯燥的,飛幾個小時,也只能看到綠色的樹梢,密不透風,如同飛越大洋或沙漠。
沿途,我們參觀了印第安人的“浮屋”,這是一種類似漂浮碼頭的木屋,可隨著水升浮或下降,也可像船一樣移動或拋錨?!案∥荨庇谢顒拥脑郝浜团P室?,F(xiàn)在,因為亞馬遜旅游很火,有些“浮屋”搞了服務旅游者的餐廳、旅游品小賣部和“動物園”。
我們參觀的“浮屋”是一家印第安人。男主人和他的兩位太太都躺在躺椅上曬太陽,見我們進屋,漢子起身打了一個招呼,兩位太太對我們視而不見,其中一位正拿著手機煲電話。幾位兒子和媳婦,或是女兒和女婿,都靜靜地躺著,望著忽忽悠悠的藍天白云。只有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男孩女孩迎著我們,頑皮地嬉笑著,給我們看他們手中的樹懶,兜售用樹皮、果子或魚刺等做的工藝品,其中,有些“首飾”和面具圖騰做得很有特色。
這些生活在亞馬遜邊緣或已經(jīng)“走出亞馬遜”的印第安人,仍保留了祖先的一些原始的生活和勞作方式,自然、平靜、淡泊,他們不在附近砍樹,不會無端地傷害動物,就以種木薯和捕魚為生,吃多少,用多少,只求生存,不求發(fā)展,更不求發(fā)財,大部分時間,他們就與大自然一起靜靜地待著。據(jù)說,亞馬遜深處還有最原始的印第安人部落,他們不知今夕是何年,也從未與外界有過接觸。
印第安人的這種無為而安靜的生活,在殖民時代曾被無情打破和蹂躪,我們的船經(jīng)過的“魔鬼沼澤地”,就是當年葡萄牙人獵殺印地安人的屠場。當年,殖民者一邊喝酒,一邊數(shù)著自己所殺印第安人耳朵的血腥場面,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恥辱,令人心寒。
然而,在印第安人博物館中,我們也看到一些西方的醫(yī)生和神職人員放棄所謂的文明生活,不顧生命危險,進入亞馬遜印第安人部落,為他們防病治病,有西方人因此喪命,這又使我們看到人性的光澤,有了一些溫暖。
在這多元化的世界和多元化的文化中,無論信仰,還是生活方式,為何要別人與自己一樣?或自己與他人相同?
下午,我們換乘類似獨木舟的小汽艇進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實際上是被水淹的沼澤地,水退時,是可走進去的。所以,我們的船在樹叢中穿行,周圍的樹仿佛成了“碩大水草”,只是不漂浮。往上看,樹梢并不是密不透風的,縫隙中偶見一絲藍天。因為樹高,又粗,一人抱不過來的樹比比皆是,透到我們身上的光線已是星星斑斑,微弱陰森。
可怕嘛,的確有一些,船就挨著樹干滑行,而樹干上一個接一個地掛著籃球大的螞蟻窩;開船的印第安小伙拿出竹竿,讓我們釣魚,魚餌是拇指大的新鮮牛肉,不一會就釣上了食人魚。周圍環(huán)境深不可測和光怪陸離,泡著許多植物的水呈深綠色,散發(fā)出動植物腐朽的氣息。遠近發(fā)出不明聲響,神秘莫測,使人不由想起亞馬遜雨林素有“綠色地獄”之稱。
亞馬遜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shù)的1/5。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一億多年基本沒有改變的亞馬遜雨林,對現(xiàn)代人潛伏著多少殺機,至今也沒人能說得清。
同行者中不斷有人提出,別再前進了,太恐怖了,回頭吧。可我們倒不是很緊張,雖然語言不通,但我們從駕船的印第安小伙的臉上看到了坦然和自信,這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呀,是他童年和少年的游樂場。
我們從瑪瑙斯看到的亞馬遜是美麗和綠色的,是否以前更美更綠?我們也看到岸上有了“保稅區(qū)”和“工業(yè)園”。
有報道說,近幾十年來,亞馬遜的生態(tài)遭到嚴重的破壞,熱帶雨林銳減。亞馬遜雨林砍伐和燒毀樹木的現(xiàn)象,使得這片“地球之肺”正在成為“排碳大戶”。據(jù)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到2030年,氣候變化的惡性循環(huán)以及森林退化,還將摧毀或嚴重破壞將近60%的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對全球氣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和低估的。雨林的消退會加劇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面臨滅頂之災。近年來,保護亞馬遜的呼聲很高,我們對亞馬遜的輕輕觸摸也是巴西推出的亞馬遜生態(tài)宣傳游,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友好游,所以,順其自然,在邊上看看,輕輕觸摸,就非常好了。
水中的伊瓜蘇
伊瓜蘇市是巴西有名的旅游地,年均接待游客約700萬人次。
在印第安瓜拉尼語中,伊瓜蘇是“大水”。伊瓜蘇給我們最深的印象也是大水,無論是洶涌的巴拉那河與伊瓜蘇河,還是伊瓜蘇大瀑布和伊泰普水電站。水使這座藏在無垠綠色森林中的小城市,顯得無比的秀氣和靈動。
伊瓜蘇的空氣清新濕潤,是天然氧吧,吸引著各國游客,可旅游的價格不菲,如位于伊瓜蘇瀑布國家公園內的一般賓館,住一宿都在1000美元以上。
伊瓜蘇地處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國交界處,這也與水有關,巴西與阿根廷共有伊瓜蘇大瀑布;而巴西與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
我們站在巴西一側,隔河可見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界碑,三國首腦議事的亭子就建在界河中。我們在巴西參觀伊泰普水電站,車子就經(jīng)過巴拉圭;在巴西一側的伊瓜蘇大瀑布,馬上收到阿根廷手機信號的“問候”。
伊瓜蘇大瀑布與北美的尼亞加拉瀑布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世界三大瀑布”,也是南美洲最壯美的自然景觀之一。
伊瓜蘇大瀑布雖不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瀑布,但是最寬的,寬4公里,是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寬度也超過維多利亞瀑布。
伊瓜蘇在巴西和阿根廷都被列為國家公園,早在1986年,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
為了便于游人觀賞伊瓜蘇大瀑布,伊瓜蘇瀑布國家公園沿著4公里長的大瀑布修了一個棧道,我們沿著棧道,可面對面地細看伊瓜蘇大瀑布,看到?jīng)坝康乃鞣殖啥鄺l水柱,轟鳴著飛流直下。有資料說,河水被巖石和樹木分隔為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但巴西朋友告訴我們,很難數(shù)清有多少條。
陽光下,有瀑布在中途被突出的巖石擊破,水花飛濺升騰,迷漫水霧中產(chǎn)生五彩繽紛的彩虹。由于離瀑布很近,水汽依稀可吸。
公園設有很高的了望臺,我們可從水平或俯視大瀑布,看到大河奔流,卻在長長的懸崖峭壁處,陡然下墜,成千上萬噸水,瞬間直線下壓,跌落成平均落差為72米的瀑布群。據(jù)說,每秒鐘有4.5萬加侖的水傾瀉而下,好似雷霆萬鈞,千軍萬馬,氣勢磅礴,令人震撼。甚至在30公里以外,就能聽到它的飛瀑聲。
按理說,在如此日復一日的激烈沖刷下,水流之處應寸草不生,可我們看到,在大瀑布的邊角或水流婉轉之處,依然有綠色的植物郁郁蔥蔥,安然挺立,顯出位于狂暴和澎湃中心的一絲寧靜和安穩(wěn),也營造了動靜相宜的詩情畫意。
伊瓜蘇大瀑布也是生態(tài)園,鳥兒爭鳴,小動物滿地。其中最多的是長鼻浣熊,大搖大擺地招搖過路,人和車都要讓道。
伊瓜蘇的另一水景,就是伊泰普水電站,它位于巴西與巴拉圭之間的界河——巴拉那河上,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發(fā)電機組和發(fā)電量由兩國均分。1974年動工修建,1991年竣工,歷時17載,耗資170多億美元。
在沒有我國三峽水電站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全長7744米,高196米,攔腰截斷巴拉那河,形成面積1350平方公里、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目前共有18臺發(fā)電機組,每臺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790億千瓦。在1997年,創(chuàng)造了世界電站發(fā)電量的新記錄,達到892億千瓦。自1991年起,伊泰普水電站每年發(fā)電收益約23億美元。
在印地安語中,伊泰普意為“會唱歌的石頭”。這座由鋼筋水泥構成的龐然大物還真是“會唱歌”。此處是巴西著名的工業(yè)旅游景觀,已有1500萬人次參觀此地,包括各國政要,在伊泰普水電站的“名人植樹園”中,我們找到我國領導人所種的樹。我們還在標有訪客國家國旗前留影,數(shù)一數(shù),竟有210個國家的訪客來過此處。伊泰普水電站接待大廳像博物館,先請游客看一部有關伊泰普水電站建設的短片,然后參觀。而水電站外的小景或機器人模型等都是用建站的下腳料所建。
給人影響最深的是,水電站附近的樹上掛有銘牌,凡是在水電站工作15年以上的普通建設者和工作者,就有資格在這里親手種上一棵樹苗,掛上一塊紀念牌子,記載著他們的業(yè)績。有些樹已長得很高,有些還是樹苗。前仆后繼的建設者由樹構成了一片綠色的印跡,給后人留下思念,也是對勞動者的謳歌。
景點推薦
圣保羅
世界4座最大的都市之一,包括郊區(qū)在內的大圣保羅則達2300多平方公里,大圣保羅人口超過1300萬,是一座氣候宜人、林木蒼翠、風光秀麗的城市。1822年,巴西在這里宣布獨立。
皇宮博物館
位于市中心獨立公園,是圣保羅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歷經(jīng)百年,歐洲風格,藏品甚豐。
拉美紀念館
陳列拉美國家服飾和工藝品等。
拉美議會大廈
拉美議會辦公和各國元首會議廳所在地。
圣保羅大教堂
在藝術特點上,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瑪瑙斯
參見“觸摸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
參見“觸摸亞馬遜雨林”。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坐落在瓜納巴拉海灣內側,巴西第二大城市。
科爾科瓦多山
高710米,山頂有一座兩臂展開、形同十字架的耶穌像,故又稱耶穌山。
面包山
形似法式面包,位于瓜納巴拉灣入口處,是里約的象征之一。
海灘
里約的海灘舉世聞名,其數(shù)目和延伸長度為世界之 最,全市共有海灘72個。
尼特羅伊大橋
南美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13.7公里。
天梯教堂
高83米,底座直徑106米,外形如通向藍天的梯子。
馬拉卡納體育場
據(jù)說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足球場,可容納20.5萬人。
桑巴舞
參見“舞之外的‘桑巴’”。
寶石中心
巴西盛產(chǎn)寶石。
伊瓜蘇
參見“水中的伊瓜蘇”。
伊瓜蘇大瀑布
參見“水中的伊瓜蘇”。
伊泰普水電站
參見“水中的伊瓜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