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中的相互依賴
動物中的相互依賴
有一則寓言:兇猛的老虎捕食野獸,捉到一只狐。狡猾的狐對老虎說:“你不可吃我,因為我是天帝任命掌管百獸的長官,你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帝的旨意,如果你不相信,盡可讓我走在前頭,你在后面跟著,看看百獸見到我有誰敢不回避的?!崩匣⑼饬?,便跟著狐走,果然野獸們見了都紛紛逃避。老虎以為野獸們真是見到了狐害怕得逃走,而不知其實是野獸們害怕狐后面的自己才逃跑的。以后,人們常用“狐假虎威”這句成語來比喻仗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
在自然界,狐假虎威是當(dāng)然不會發(fā)生的。然而,類似狐假虎威的現(xiàn)象卻是確實存在,事例還不少呢!
如果說老虎是獸中之王,那么鯊魚可以稱為魚中之霸了。鯊魚是食肉軟骨魚類,游速極快,行動敏捷。雖然是主要噬食魚類,但是凡能被鯊魚捕獲到的,包括海龜、海鳥、海獸和人,可說無所不食。鯊魚兇殘成性,特別嗜血,航海者都可能有這個經(jīng)驗,如果海水中一有血腥,不久就會招來鯊魚。鯊魚非常貪婪,常常咬斃比自己食量還要大的生物。所以海洋中的動物都非常懼怕鯊魚,見之遠(yuǎn)避。但是海洋中有一種硬骨魚——鯽魚就敢主動與鯊魚為伍,并且從中得到好處。這種魚身體細(xì)長,頭背部長有一個吸盤,是第一背鰭特化而成的。吸盤橢圓形,上面有11—24對闊的橫條軟肉。橫條的后緣根據(jù)需要可以豎立起或放低。當(dāng)鯽魚悄悄地靠近鯊魚腹面,用吸盤吸附時,將橫條后緣堅起,形成吸盤內(nèi)一部分真空,便將自身吸附在鯊魚腹面下。鯊魚沒有受到任何損傷,毫無覺察。鯽魚把鯊魚充當(dāng)交通工具,毫不費力地隨著海中霸王到處巡游,海中動物見到鯊魚紛紛逃避,鯽魚自身的安全度因此大大提高。這同寓言中的狐假虎威何其相像!鯽魚的高明更在于當(dāng)鯊魚捕到獵物,飽餐后,鯽魚將吸盤橫條后緣放低,悄悄地脫離鯊魚去享受鯊魚吃剩的殘屑。有時,鯽魚也自行獵食。附著的對象當(dāng)然也不僅限于鯊魚,鯨、海龜以及船舶常被光顧。
鯽魚和鯊魚的這種關(guān)系在生物學(xué)上稱為共棲。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一方受益,另一方談不上有多少益害的一種關(guān)系。共棲有很重要的生物學(xué)意義,在自然界,找尋食物同時又要避免自身被其他動物所食是動物生存的重要條件。因此就會有不少動物與其他動物共棲,并從中得到益處,包括食物、庇護(hù)、空間、基底和攜帶等。一般來說,依附者是主動的,被依附者是被動的。共棲的形式可有多種多樣,除鯽魚臨時依附在鯊魚體表這種形式外,還有依附者生活在被依附者身旁或體內(nèi)的,也有依附者永遠(yuǎn)固著在被依附者身上等形式。
在我國南海分布有一種少女魚。身體很小,嘴唇很厚,頭和體側(cè)有4條橫帶,色彩艷麗,行動活潑,這種小魚常和??钤谝黄稹:?呛.a(chǎn)的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下端附著在固體上,游離的上端中央有口,口周稱口盤,四周有許多觸手,伸長開來,形狀像葵花,故名???诘南旅嬗锌诘劳ㄏ唬|手上有許多刺細(xì)胞,能放出刺絲將獵物麻醉。觸手非常靈敏,一觸馬上就會收縮,同時放出刺絲。但是令人驚異的是少女魚在??|手間來回穿梭,??|手竟會毫無反應(yīng)。少女魚色艷奪目十分招搖,常被一些魚類捕追。當(dāng)危急時,它會巧妙地躲進(jìn)??w內(nèi)。而尾隨而來的追捕者稍微觸碰一下,??|手馬上收攏,放出刺絲將它麻醉,送入消化腔中消化,少女魚則安然無恙。由此看來,似乎少女魚無意中也給了海葵一點報酬。有一種熱帶小魚,稱作光魚,全身透明,體型較細(xì)長,背鰭和臀鰭都延長,沒有腹鰭,很適合鉆竄活動。光魚喜歡同海參生活在一起。海參是著名的海鮮,屬于棘皮動物,長圓形的身體,體表有許多棘狀突起,口和肛門各在身體兩端,消化道較長,肛門通入一個很大的排泄腔。海參過海底生活,通常將身體埋入海底泥沙中,僅露出兩端。光魚常常在日間從海參的肛門鉆入到排泄腔,把那里當(dāng)做休息室或避難所,夜間再鉆出來活動。有時一條海參的排泄腔可容納幾條光魚。這些“房客”進(jìn)進(jìn)出出的打擾,還看不出對海參會帶來什么好處,但是海參對此竟然沒什么反感。這是一個利用空間的共棲例子。
藤壺是一種過固著生活的節(jié)肢動物,外形有些像一只倒蓋的碗,身體外面包有石灰質(zhì)的硬殼板,常成群地固著在海岸、礁石、碼頭船塢的木樁、繩纜和船底上。如果船底附著許多的藤壺,航速勢必會減慢。因此,造船業(yè)不得不花費財力和人力去解決藤壺固著問題。就是這種藤壺也常常固著在鯨的體表或一些軟體動物的貝殼上,利用它們的身體作為固著基底。這樣可以隨著被圍著者的移動,大大地增加自己的生活范圍,無疑可得益匪淺。對被固著者來說,如果是鯨一類海獸,一般不會像非生物的船只那樣容忍成群的藤壺固著。至于幾只小藤壺固著在鯨那樣大的身體上是不會有多大感覺的,如果是軟體動物貝殼上固著有藤壺,除了加重一些負(fù)擔(dān)外,如同披上一件盔甲,倒也可以起到一些保護(hù)作用。藤壺的共棲是一種基底共棲,也是一種攜帶共棲。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