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一二一”
“一二一”,絕不是簡單的三個數(shù)字。在軍營,是士兵前進的鏗鏘節(jié)奏;在昆明,是全國、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讓我為之震撼的吶喊:“我們的眼里已經(jīng)沒有淚,有的只是血,有的只是火?!闭x的呼喊、罪惡的槍聲編織一個英勇無畏的壯舉;柔弱的書卷、猙獰的子彈燃燒一段永垂不朽的篇章。
“一二一”四烈士墓所在的大街,就命名為“一二一”大街,如今是春城最繁華的地界之一。街上的云南師范大學,那時名叫西南聯(lián)合大學,留下過張伯苓、梅貽琦等人的鼎鼎大名。冬日的春城陽光明媚,莘莘學子三三兩兩地在草地上休息、讀書或散步,65年前也是如此吧。來到校園東北一隅,四烈士墓顯得安寧、寂靜,我聽得見自己呼吸的回音。兩根青石的火炬矗立墓前壯觀非凡,那紅色的火焰在藍天白云下,仿佛是兩顆跳動的心,浸透著信仰的召喚。青竹翠柏環(huán)繞著于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四位烈士的石棺,給人以生機勃勃的希望。周圍用紅布條接起的長龍,更閃耀著忠誠于黨的色彩。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四人中,潘琰是女性,以柔弱的雙肩對抗鋒利的彈片;李魯連的父親是國民黨,他卻秉持了捍衛(wèi)正義的信仰;張華昌未滿18歲,就獻出了最美好的青春!
我為烈士敬獻完白花,默默地站立在那堵雕刻著光芒四射的太陽、揮拳憤怒的青年以及悼詩錄的石墻前,閉眼把自己拽回1945那個風云涌動的年代?!昂推饺f歲!民主萬歲!反對內(nèi)戰(zhàn)!反對專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大義凜然的青年學生排山倒海,沖向眼神發(fā)虛的國民黨劊子手。中華兒女堅持了8年艱苦卓絕的流血抗戰(zhàn)才取得勝利??!誰不渴望擁有一個和平民主、安定統(tǒng)一的新中國?!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蓄意挑起的內(nèi)戰(zhàn)、面對著又一次身陷滔天血海,春城學子以寒冬的冷酷振臂一呼!11月25日,西南聯(lián)大、云大6000余名師生集會,遭到反動派鳴槍響炮的血腥鎮(zhèn)壓,被誣蔑為“匪”。12月1日,國民黨當局派遣軍警特務,沖進校園向手無寸鐵的師生投擲手榴彈,書香四溢的校園瞬間硝煙彌漫。冰冷的彈片劃破了沖在最前面四位烈士的血肉之軀,卻筑起了千千萬萬捍衛(wèi)和平民主的鐵壁銅墻!
四位烈士,是滾滾長江中的一朵浪花,是燎原之火中的星星點點。他們,很平凡。當他們迎著黑洞洞的槍口沖鋒的時候,當然不曾想過成為烈士。但是,那驅(qū)使頭顱上昂、胸膛挺起、腰桿挺直的力量,是“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決心,是對共產(chǎn)主義的誓死忠誠。
我與烈士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也都感受過鐮刀錘頭前那份神圣。離開時我回望四烈士墓,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告訴先烈們徐洪剛、孟祥斌、陳大桂的壯舉;我還想告訴戰(zhàn)友先烈告訴我的: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偉大的事,只要心中一直燃燒著那份執(zhí)著的信仰。
《火箭兵報》2010年12月24日四版綠色年華
“我的紅色之旅”征文二等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