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包括藍細菌、細菌、古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支原體和衣原體等。原核生物具有以下的特點:
1.核質與細胞質之間無核膜,因而無成形的細胞核。
2.遺傳物質是一條不與組蛋白結合的環(huán)狀雙螺旋脫氧核糖核酸(DNA)絲,不構成染色體(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組外還有更小的能進出細胞的質粒DNA)。
3.以簡單二分裂方式繁殖,無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
4.沒有性行為,有的種類有時有通過接合、轉化或轉導,將部分基因組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的準性行為(見細菌接合)。
5.沒有由肌球、肌動蛋白構成的微纖維系統(tǒng),故細胞質不能流動,也沒有形成偽足、吞噬作用等現象。
6.鞭毛并非由微管構成,更無“9+2”的結構,僅由幾條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質絲構成。
7.細胞質內僅有核糖體而沒有線粒體、高爾基器、內質網、溶酶體、液泡和質體(植物)、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動物)等細胞器。
8.細胞內的單位膜系統(tǒng)除藍細菌另有類囊體外一般都由細胞膜內褶而成,其中有氧化磷酸化的電子傳遞鏈(藍細菌在類囊體內進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細菌在細胞膜內褶的膜系統(tǒng)上進行光合作用;化能營養(yǎng)細菌則在細胞膜系統(tǒng)上進行能量代謝)。
9.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體散在于細胞質內,核糖體的沉降系數為70S。
10.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結構獨特的細胞壁等等??傊松锏募毎Y構要比真核生物的細胞結構簡單得多。
20世紀70年代分子生物學的資料表明:產甲烷細菌、極端嗜鹽細菌、極端耐酸耐熱的硫化葉菌和嗜熱菌質體等的16SrRNA核苷酸序列,既不同于一般細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此外,這些生物的細胞膜結構、細胞壁結構、輔酶、代謝途徑、tRNA和rRNA的翻譯機制均與一般細菌不同。因而有人主張將上述的生物劃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第三生物界”或古細菌界。
與真核生物的種類相比,已發(fā)現的原核生物種類雖不甚多,但其生態(tài)分布卻極其廣泛,生理性能也極其龐雜。有的種類能在飽和的鹽溶液中生活;有的卻能在蒸餾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卻以70℃為最適溫度;有的是完全的無機化能營養(yǎng)菌,以二氧化碳為惟一碳源;有的卻只能在活細胞內生存。在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為10以上的環(huán)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為1左右的環(huán)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應氧氣的環(huán)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細菌卻對氧的毒害作用極其敏感。有的可利用無機態(tài)氮,有的卻需要有機氮才能生長;還有的能利用分子態(tài)氮作為惟一的氮源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