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日宴席上的那些事兒
飲食安全——謹記“食不語”
孔子周游列國時,各國君候都極其景仰孔子的學(xué)識,爭相設(shè)宴款待,希望孔子在宴席上大發(fā)談性,詳細地闡述一下他口中的“儒”是怎么一回事。但令他們略感失望的是,孔子在宴席上幾乎一言不發(fā),該吃吃該喝喝,直到放下餐具之后,才開始講解儒道。
君候們疑惑不解,問道:“先生為何不伴著美酒佳肴邊吃邊談?”孔子淡淡一笑,說道:“食不語。”
孔子雖然不是醫(yī)生,但此言卻頗和醫(yī)學(xué)道理。因為咽喉部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通道,向上可通鼻腔、口腔,向下后可通食道,向前則可通氣管。吞咽食物時,為了保證食物通路的順暢,吞咽反射會進行一系列的復(fù)雜動作。一是小舌頭上抬,正好蓋住鼻腔后部,防止食物進入鼻腔;二是咽部一些小肌肉收縮,防止食物往前流入口腔或誤入“耳咽管”。三是喉頭上提,使會厭軟骨蓋住氣管。這樣,四通八達的咽喉就只剩下食道,保證了食物能乖乖沿食管進入胃。
如果吃飯時說話、大聲吵嚷或哈哈大笑,都可能干擾到這一過程,使食物誤入“歧途”,進入鼻腔或氣管,引發(fā)咳嗽等問題。
那些在宴席上一邊胡吃海塞一邊高談闊論的食客,匆忙進食間,辛辣燙熱的食物最容易把喉嚨灼傷,灼傷部位引起腫脹發(fā)炎,令食道收縮,吞咽困難,引來不少后患。還有些食客一邊舉杯暢飲,一邊聽人講風(fēng)趣的笑話,忍不住一聲狂笑,酒水噴得“天女散花”咳嗽不止。甚至還有幾個粗豪的漢子一不小心把食物誤送氣管,登時臉色漲紅,換不過氣來,若不是搶救及時,差一點就去見了炎黃祖先。唯有孔子,嚴格執(zhí)行“食不語”的養(yǎng)生法則,沒發(fā)生過被食物噎住、被酒水嗆住的事情。
2500年后的今天,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把圣人的諄諄教導(dǎo)拋之腦后了。現(xiàn)在的人,不論是單位的應(yīng)酬吃飯,還是和親朋好友聚會吃飯,都會邊吃邊談,偶爾冷個場,一定會有人千方百計地找話題以活躍氣氛。好像不在吃飯的同時多說上幾句話,主人就不夠大方,客人就不夠盡興似的。
但是圣人說的話肯定是有道理的。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辈宦犂先说脑挾家蕴?,不聽圣人的話還用說嗎?
八月份的一天是我的朋友小王的生日,十幾個親友同事一起到海鮮大酒樓為他過生日。宴席間大家的興致都很高,輪流向小王敬酒,說些祝福的話。還有幾個活寶輪番講笑話,把大家逗得一陣陣噴飯。我勸他們吃飯認真一些,免得嗆到。但大家氣氛高漲,沒人聽得進去。
不多時,小王正在與一只大龍蝦“戰(zhàn)斗”,一個同事過來勸酒,小王邊吃邊說:“你們車輪大戰(zhàn)我也不怕,等我消滅了這只龍蝦再……咳咳……咳咳……”壞了,一不留神卡住了嗓子。小王使勁咳嗽了幾聲,不但沒把異物咳出來,反而覺得咽喉處越來越痛,表情極其痛苦。喝醋喝到反胃也沒用,吞飯團也沒啥效果。最后,小王不得不到醫(yī)院請醫(yī)生取出了異物。一場本該高高興興的生日宴會,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一周后,我去看望小王。調(diào)侃他說:“怎么樣,那天不聽我的勸告,吃虧不小吧。”
小王嘆道:“可不是。處置費、藥費,一共花了三百多塊呢!其實花點錢也算不了什么,關(guān)鍵是遭了好幾天的罪,現(xiàn)在嗓子眼還有點疼呢??磥斫窈蟪燥埌?,還真是得‘食不語’啦?!?/p>
其實要我說啊,現(xiàn)在咱們吃飯——尤其是親友、同事間的聚會,也沒必要特嚴格地恪守“食不語”,要不然大家都悶頭吃飯一言不發(fā),氣氛也怪尷尬的。適當(dāng)?shù)卣勗?,不但無損健康,還可以增進食欲,使每一個人都吃得開心快樂。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所謂“適當(dāng)?shù)卣勗挕?,是指在品嘗食物的間隙進行的。也就是說,咽下食物之后,放下碗筷,談笑幾句是完全可以的。在品嘗食物的同時,是一定要“食不語”的,否則嘴里還在嚼著各色菜肴,同時還含混不清地高談闊論,那就很可能重蹈小王的覆轍嘍。
如果要講個笑話,不妨提前預(yù)告一下,待大家都做好準備再開講,一來可以讓所有人都留心聽自己講笑話,取得強烈的搞笑效果,二來也可以避免有人噴飯或堵塞到喉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