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的秘密
睡眠既要保質又要保量,不過質比量重要得多。前面的列表表明,睡眠質量與大腦休息的15分鐘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大腦是否休息夠了15分鐘,是一晚睡眠成功與否的關鍵。
通過腦波顯示的完整睡眠狀態(tài)可知,睡眠的重點不在于睡了七個小時或一整天,而在于大腦是否休息了15分鐘。拿破侖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照樣能身肩重任,接連取勝。相反,很多人每天都能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卻總抱怨沒睡好覺。
即使睡覺的時間再長,如果無法感受到滿足感,也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優(yōu)質睡眠。其實,睡眠質量與睡眠時間、睡眠深淺度之間的關系都不大。人們對睡眠的錯誤認知恰巧成了安睡的障礙。
想必大家都同意睡眠時間的長短與睡眠質量無關的說法。睡眠深淺度與睡眠質量無關指的又是什么呢?睡覺的人無法知道自己睡眠的深淺度啊。
先觀察一下失眠癥患者的睡眠模式。他們在睡眠第一階段——入眠期時,各種思維都沒有停止,腦海中浮現(xiàn)種種想法。浮現(xiàn)的影像比平時還清晰、生動,甚至會產(chǎn)生平時不敢想的空想。這種現(xiàn)象不是只出現(xiàn)在失眠癥患者身上,一般人偶爾也能感受到。自認為患有失眠癥的人雖然更在意這些空想的出現(xiàn),最后還是能沉睡。睡醒之后,他們只記得入眠期的空想和異相睡眠期的夢境,卻忘了自己沉睡的事實,因此會抱怨沒睡好覺。這類人的腦電圖顯示,在沉睡期間,大多數(shù)人有足夠清晰的δ波出現(xiàn)。
睡眠周期先經(jīng)過Ⅰ、Ⅱ期的淺睡眠階段,再進入有較大振幅δ波出現(xiàn)的深度睡眠階段,最后以快速眼動睡眠期為一個周期的結束,再回到淺睡眠階段。這種睡眠周期每天晚上會反復出現(xiàn)幾次。抱怨睡不著覺的人,不是真的缺失了哪個階段,只是太在意淺睡眠期中的空想和快速眼動睡眠期的夢境。也就是說,明明睡了個好覺,卻在主觀上否認。檢測他們的腦波發(fā)現(xiàn),在深度睡眠期,腦波中已有足夠清晰的δ波出現(xiàn)。這種人屬于典型的睡眠自殘患者。
每個人都能睡那15分鐘的好覺,但為什么有的人不覺得睡好了呢?這很簡單,因為在那15分鐘的熟睡期,大腦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
長期睡不好覺的人,有可能會跳過淺睡眠階段。為了驗證這一說法,研究人員針對五名實驗者進行了一項睡眠實驗:先要求他們一周不能睡覺,然后再讓他們睡。這時,所有人都跳過Ⅰ、Ⅱ期的淺睡眠階段,直接進入Ⅲ、Ⅳ期的深睡眠階段。
在抱怨沒睡好覺的人當中,有不少人是在無意識地自欺欺人。如果入睡期間,浮現(xiàn)出很多想法,過不了多久會變得更加清醒,這證明大腦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試著回憶起15分鐘無意識狀態(tài)的深度睡眠期,安慰自己已經(jīng)睡得很好,就是走出失眠癥的捷徑。
如果理解了睡眠周期的概念,就能判斷自己在哪個階段出了問題。過度關注Ⅰ、Ⅱ期的淺睡眠階段的人,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是重度失眠癥患者??偸窍敕皆O法回憶異相睡眠期夢境的人,會把自己視做輕度失眠癥患者。這兩種失眠癥嚴格來說是一種精神疾病。解決方法就是試著想象15分鐘的深度睡眠。其實沒有人能真的記起自己沉睡的15分鐘,只要意識到自己確實經(jīng)歷過這個階段就可以了。睡眠中,這15分鐘可謂是最神秘的時間。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不含任何藥理成分的制劑或劑型,外形與真藥相像。服用安慰劑,對于那些渴求治療、對醫(y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患者,能在心理上產(chǎn)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從而改善他們的生理狀態(tài),產(chǎn)生理想的藥效。這種反應稱為安慰劑效應。
如果給一個受疼痛折磨的患者開用面粉做成的止痛藥,就能起到止痛的效果。安慰劑效應也適用于失眠癥的治療。安慰劑效應與迷信或宗教有相似之處,同樣可以用于解釋失眠癥。如果明明睡得很好,硬說自己沒睡好,身體就真的會出現(xiàn)沒睡好的癥狀。請記住這句話:“世上沒有真正的失眠,只有失眠癥狀?!?/p>
如果想睡個好覺,就不要去想如何才能睡得好。就算早上醒來感到不適,也要表現(xiàn)出睡得很香的樣子,這種暗示會把你的失眠癥狀趕走。
“?。∷谜婧?!”“昨晚睡得很香!真舒服!”每天醒來,用這樣的話向新的一天打個招呼吧。就算心里認為沒有睡好,也要這么說。不必去回想昨晚的睡眠過程,大腦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不用在意睡眠的深淺度,只要用簡短的幾句話給你的睡眠作一個正面的評價就可以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