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長有這樣的疑問:給孩子接種了疫苗,孩子就不會再得病了,對嗎?
從原則上來講,預防接種的效果應該是不得病。從幾十年的預防接種的實踐來看,預防接種可以有效地控制許多傳染病?,F在的孩子得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的情況已非常少見。這不能不歸功于疫苗的廣泛應用。所以,從總體上來說接種疫苗后應該不得病。
但是,凡事沒有絕對。有極少數孩子在接種疫苗后仍得病。這是為什么呢?這可能與所接種的疫苗和被接種的對象兩方面有關。
預防接種的原理是將已經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細菌注射入體內,使身體認得它們并激活防衛(wèi)系統(tǒng),從而產生出專門的抗體和免疫細胞,來對抗未來這些病毒或細菌可能引起的疾病。如果人體所接種疫苗因劑量不足、注射方式不正確,達不到使身體產生出足夠的抗體或免疫細胞時就不能有效對抗這些病毒或細菌的入侵。例如水痘疫苗的接種應在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用消毒劑消毒,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有的醫(yī)生在注射疫苗時針刺的太深,注射到了肌內或是劑量太低,影響了預防效果從而未達到目的。又如,小兒麻痹糖丸應用清潔的湯勺將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開水中服用,如用熱開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飲料中服用就會將疫苗中的病毒殺死,影響免疫效果。因儲藏不正確而失去了應有的活力的疫苗也會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小兒麻痹糖丸的保存適宜溫度是8℃以下,所以在氣溫超過8℃時應從冷藏箱中拿出來后立即口服,時間長了就失去了作用。
有些疫苗的接種需要多次完成才能達到真正不得病的目的,這就是所謂“加強免疫”。1歲之前預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等傳染病所接種的“四苗”應在嬰兒第一年內完成,使孩子體內對這6種病產生特異性抗體,但它在體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體內抗體濃度降低時應再接種1~2次,再次接種再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使抗體維持在足以抵抗病原體的較高水平上。如果半途而廢機體仍會得病。
所有的疫苗接種都可能會有缺點,疫苗并非百分之百地保護每一個接種的人、也不能完全對抗同一族譜中的所有細菌。同時,對疫苗過敏的人也不適合使用。
預防傳染病最積極的辦法還是講衛(wèi)生,多鍛煉身體。有的疫苗雖然很好,但是給不需要的人打是衛(wèi)生資源的浪費。也有專家指出,預防針不宜打得過多過濫。因為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某些人體細胞或動物蛋白,疫苗提純過程,難以完全去除這些蛋白,接種疫苗后,人體在產生對某種疾病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異體蛋白抗體,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