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日光曝曬或處于高溫環(huán)境而產生。中暑發(fā)生除和氣溫、濕度及健康水平有關外,還和體內的水分、電解質平衡失調有重要關系。為防止中暑,在炎熱的夏季,除應采取室內通風、降溫、遮陽等措施外,還應注意保持體中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要根據(jù)汗出的多少,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西瓜和各種果汁,不僅能“消煩止渴”,“解暑熱”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豐富的礦物質和鉀鹽,有利尿清熱作用;綠豆湯、紅小豆湯是民間簡易消暑飲料,起到清熱解毒利水的作用;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維生素、茶堿、糖類、有機酸等,不僅能提神開胃,還可促進汗腺分泌,調節(jié)人體散熱功能。最為簡單的方法是飲用加少量食鹽(1%)的白開水,既能解渴、補充水分,又能補充從汗中丟失的電解質,還能夠提高胃酸濃度,改善消化機能;但高血壓、心臟病、胃炎等患者慎用或禁用此法。
◎防心血管疾?。夯几哐獕夯蚱渌难芗膊〉闹?、老年人,更應安排好暑期生活。保持室內溫度、濕度的相對穩(wěn)定,對防止疾病的發(fā)作和惡化具有重要意義。統(tǒng)計資料表明,在鋒面天氣過程、大雷雨、悶熱氣候,常是心血管病多發(fā)時間。這類病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經(jīng)常去公園樹蔭下乘涼,這樣做既可調劑生活,防止中暑,又可呼吸新鮮空氣,有利于健康。此外,對一些臥床不起的病人,還應經(jīng)常幫助他們活動肢體,時常用溫水擦澡,用70%酒精擦皮膚,防止褥瘡發(fā)生。
◎防腸道傳染?。合募臼悄c道傳染病多發(fā)的時節(jié),把好病從口入關是防止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剩飯剩菜要回鍋加熱,某些已經(jīng)腐爛的魚、蝦、肉類或變質的殘羹剩飯,寧棄勿食。經(jīng)常使用的餐具、飲具等,必須經(jīng)常消毒,保持清潔干燥。飲食安排應講究科學,飯菜盡量不剩。適時吃些大蒜,喝些檸檬汁、橘子汁,對腸道感染有一定預防作用。老年人、小兒體質較弱,對過熱過冷刺激反應較大,不可過貪冷飲。
此外,應消滅蒼蠅、蚊子,一則可減少各種傳染病的傳播,二則可防止皮膚感染及皮膚過敏反應,尤其是患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膚感染,會長久不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