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何要少命令多商量?
秦先生的煩惱事:涵涵今年3歲,有個比較不好的習慣,就是常常叫他別去做某件事,他就是不聽,非得要跟大人作對,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叛逆,也很擔心。
分析:
涵涵并不是一種叛逆,相反,作為家長來說,更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恰恰是因為老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聽話的習慣。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對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適用或失敗時才用?!币驗樯塘?孩子才會感覺受到尊重,才會樂意跟家長交流,才會愿意聽話。否則,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由此成為大人眼中不聽話的孩子。
親身經(jīng)歷:
在我的育兒經(jīng)歷中,其實因為沒有過多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曾經(jīng)陷入了“命令式”的怪圈。
我經(jīng)常教育晨晨,這個也不能碰,那個也不能玩,令晨晨非常不舒服。
一日,晨晨從外面撿回來了一塊泡沫,覺得挺好玩的,就拿回家了。
回到家后,晨晨將泡沫撕成小碎末,然后扔在空中,嘴里還喊:“下雪咯!”
我見了之后,用命令的語氣跟他說:“晨晨,不要玩泡沫?!?/p>
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晨晨并沒有聽我的話,他拿著泡沫走了,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又去玩了。我非常生氣,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晨晨哭了,傷心地哭了,妻子聞聲而來,問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妻子把我拉到一邊,跟我說: “跟孩子說話,別老用命令的語氣,少說點‘不’、‘別’之類的詞,多跟他商量,這樣孩子才會聽話?!?/p>
聽了妻子的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雖然這是一種批評,聽了有些不好受,但是想想也是非常有道理。
之后,我在日常教育晨晨的過程中,少了一些命令的話語,多了一些商量的語氣。比如出門晨晨想買玩具,我不是說:“不買?!倍歉塘?“這次咱們先不買,好嗎?”晨晨想去哪里玩,我不是說:“別去?!倍钦f:“下次再來玩,好嗎?”
慢慢地,在我們的影響下,晨晨不但聽話多了,而且很多時候,他也學會了用商量的語氣說話:“爸爸,跟我玩一下,可以嗎?”
“媽媽,今天晚上我想吃雞蛋,可以嗎?”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迅速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開心看到晨晨的成長與進步。
家長可以這么做
第一步,多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大人看,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事實上,千萬別小看了孩子,他們的自尊心不但有,而且非常強。
第二步,對待孩子要少一些命令。家里面不是軍隊,孩子也不是你的戰(zhàn)士,在家中,沒有必要搞得那么緊張,動不動就命令,就說“別”、“不”。也許,平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了這樣交流,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是請把這些詞忘了吧。
第三步,跟孩子多商量。無論是去哪玩,或者買什么東西,多跟孩子商量,讓他們自己做主,這樣不但會讓孩子更加懂事,更加聽話,而且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跟大人提要求的時候,不再無理取鬧,而是非常理性,同樣會商量,還會聽得進去道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