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三型理論(簡稱“三型理論”)就是把科研工作中與統計學有關的問題歸結為“表現型”、“原型”和“標準型”,從而有利于深刻揭示問題的本質,科學合理地運用統計學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一種新理論。
筆者通過闡述“三型理論”的客觀存在性及各型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出破解“三型理論”之迷的技巧與策略,為人們編寫高質量的統計學教材、巧妙地講授統計學、輕松地學習和正確地應用統計學提供一種嶄新的理念、理論和方法。統計學三型理論可以使實際工作者在實驗設計類型的識別和統計分析方法的合理選用上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具體地講,什么叫“表現型”呢?“表現型”就是實際工作者將一個與統計學有關的專業(yè)問題,以自己最習慣的形式呈現出來的一種模式或結構,這種模式或結構常以一種假象出現,對合理選用統計分析方法處理資料常會起誤導作用。比如說,某研究者同時用A、B兩種藥做某實驗,每種藥又考慮大小兩種劑量,一共可以形成4個實驗組,研究者習慣上就認為“組別”是此實驗中的“實驗因素”,在其下標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給出各組某些定量觀測指標測定值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并誤認為此實驗設計是單因素4水平設計,接著進行6次t檢驗或做一次單因素4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和q檢驗,顯然,這都是錯誤的!這是由于研究者被“表現型”的假象迷惑所致。
什么是“原型”呢?“原型”就是能全面正確反映實際工作者研究目的的一種模式或結構,這種模式或結構通常把問題的本質呈現出來了。例如,在前例中,在“藥物分組”之下表示出“A和B藥均用小劑量、A藥小劑量B藥大劑量、A藥大劑量B藥小劑量、A藥和B藥均用大劑量”,這樣把各藥物組的含義明確表達出來,作統計分析時就會很慎重,一般不會盲目去進行兩兩比較。
什么是“標準型”呢?“標準型”就是統計學教科書上對各類問題習慣上采用的一種表達模式或結構,這種模式或結構常以不言自明的方式把問題的本質呈現出來。例如,在前例中,不用“組別”或“藥物分組”等字樣,而用“A藥劑量”與“B藥劑量”這樣兩個詞,在統計學上稱他們?yōu)閮蓚€實驗因素,每個實驗因素都有大小兩個水平,與此實驗對應的實驗設計名稱自然就是“兩因素設計”了,更確切地說,應叫做兩因素析因設計或2×2析因設計(注意:在兩因素實驗中,根據某些假設,還有其他的實驗設計類型,如兩因素系統分組設計、兩因素分割設計等,因篇幅所限,此處就不詳述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