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是否會遺傳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父母子女之間、孿生兄弟姐妹之間,不僅在外貌形態(tài)、生理心理上惟妙惟肖,在動作姿態(tài)、壽命長短、對相同刺激作出同樣或類似反應等行為方面,也十分相似。當然人的行為極其復雜,既有本能行為,又有后天習得的行為。但對許多優(yōu)秀家系和雙生兒的研究,已說明人的行為是有遺傳基礎的。
雙生兒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是查理士·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他認為研究雙生兒特別是一卵性雙生兒,對探討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條件在人的性格和智能形成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他曾向有雙生兒的家庭發(fā)出了調查書,收到了94份答復,非常相似的雙生兒約有80對。在有詳細描述的35對中,大部分雙生兒的頭發(fā)和眼睛的顏色幾乎是一樣的,身長、體重、體力、態(tài)度、姿勢、性格愛好,連言語的抑揚頓挫也非常相似。有的雙生兒甚至患一樣的疾病,如疝氣、齒痛、禿頂和腎臟病等。高爾頓經過調查研究后認為,在人的性格和智能的形成中,遺傳因素的作用遠遠超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在一卵性雙生兒中,同時出現(xiàn)暈車暈船、便秘、夢游、吮指、咬指甲、夜尿和睡覺咬牙的占很高的比例,從而說明這些行為是受遺傳控制的。
1983年夏天在雙生兒研究的發(fā)祥地倫敦,召開了第四次國際雙生兒學會議。英國學者派克在會上指出,一卵性雙生兒患依賴胰島素型糖尿病的一致率為53%,患非依賴胰島素型糖尿病的一致率為85%:過去認為非依賴胰島素型糖尿病是由引起肥胖的環(huán)境條件造成的,根據(jù)派克的研究這種見解并不正確,起重要作用的應該是遺傳因素。丹麥學者貝特爾森報告,一卵性雙生兒患躁郁癥,一種異常興奮和異常憂郁交替出現(xiàn)的精神病的一致率為62%,而二卵性雙生兒的一致率為18%,遺傳傾向十分明顯。
通過家系調查,也可以看出遺傳的傾向。據(jù)記載,貝爾努利家系、達爾文家系、巴哈家系都產生過許多聞名遐邇的大學者、音樂家。就拿達爾文家系來說吧,其中不僅有杰出的生物學家查理士·達爾文和優(yōu)生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還有進化論的先驅、博物學家、生理學家、詩人伊拉茲馬斯,古錢搜集家伊拉茲馬斯,數(shù)理天文學家喬治,植物生理學家弗朗西斯及市長、工學家霍累斯等。
但也有報告,二百多年前,美國紐約有一個叫馬克斯。朱克的酒鬼、賭徒。在他的子孫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因生活無著而死于路旁;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163人因偷盜、詐騙等被判刑;因喝酒天亡或成為殘廢者達400余人;有50多人住濟貧院;好歹能過上一般生活的僅20人。
前者是人才輩出的盛況,后者是窮途末路的慘景。兩者驚人的差異反映出:人的行為與遺傳的關系十分密切。當然,從今天的科學水平來看,上述分析和調查還是很不嚴密的。
然而,有些科學家卻非常強調后天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公開說:“若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變,或者使他們成為醫(yī)生、律師……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盜賊……”對這種說法未免過分夸大后天環(huán)境的作用,但確有一些事實表明,后天環(huán)境對行為的重要作用。據(jù)記載,古埃及有個皇帝,野蠻地將兩個新生嬰兒藏于地下室內,只給他們送食物吃,禁止任何人與他們接觸。結果兩個孩子長到十一、二歲,除了發(fā)出單調的怪叫,什么話也不會說。
在人的行為中遺傳和環(huán)境的影響是怎么樣的,至今學術界仍有爭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