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地質學和古生物學迎來了它們發(fā)展的隆盛期。有的文獻稱此時期是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其標志之一,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相繼理清了歐洲各地許多地層的特征、時間順序與各地層中的化石。
英國有位從事運河、農田建設的土木測量師W.史密斯(W.Smith,1769—1839),發(fā)現地層在廣泛的地域中,存在著按一定順序重疊的現象,并且了解到在不同的地層中含有一些固定種類的化石。于是他領悟到用具有特征性的化石可以識別與確定地層,并對侏羅紀地層進行了細分。他在1815年出版了由不同顏色表示不同地層的南英格蘭的最初的地質圖。這與法國的居維葉、布隆尼亞所建立的生物層序學幾乎是同時期的,標志著生物層序學的確立和應用古生物學的開端。用化石確定地層和劃分時代的作業(yè)迅速從英國擴展到歐洲大陸,并從侏羅紀擴展到其他地質時代的地層。侏羅紀是組成中生代的三個地層中的中間一層,因在法國與瑞士國境有侏羅山脈而得名,定名者為法國地質古生物學者布隆尼亞(1829)。歐洲除去位于其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外,其中西部的地殼變動很少,地質構造比較單純,是保存化石的非常好的條件。法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布羅基(G.B.Brocchi,1772—1826)與布隆尼亞兩人搞清了意大利和法國境內新生代地層的區(qū)分和化石層序。
關于古生代的標準層序主要是由英國地質學家塞奇威克(A.Sedgwick,1785—1873)和默奇森(R.I.Murchison,1792—1871)兩人完成的,他們運用特征性化石將寒武紀、志留紀和泥盆紀地層識別、鑒定出來。雖然他們兩人在從事這項工作中不斷地發(fā)生爭論。德國地質學家阿爾貝特(F.von Alberti)鑒別出三疊紀并加以命名,在法國,比利時地質學家奧馬利達洛瓦(Omallus d’Halloy)鑒別出白堊紀,1822年命名。
古生代(Palaeozoic era)、中生代(Mesozoic era)、新生代(Cenozoic era)這三個名稱都是由英國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斯(J.Philips)在1841年所命名。
相關鏈接 地質年代表(表7—1)
這樣,到了19世紀40年代,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大體上完成了按時間順序整理、區(qū)分寒武紀以后地層的層序體系,搞清了很多可確定各個地質時代的特征性化石。
隆盛期的另一標志是對化石進行記載并予以命名的活動在英國、德國、法國、俄國、波希米亞等地風起云般地盛行起來。許多有關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地質學論文和含有精美石版印刷圖的單行本相繼問世。在諸多裝飾精美著作的作者中,有不少并非是專業(yè)學者而是上流社會的富豪,他們從事收藏、命名化石的活動主要是當成一種豪華的時尚與雅趣??墒牵敵跤伤麄兠牟簧倩N名迄今卻仍在沿用著。
關于植物化石的記載,法國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植物)學教授布隆尼亞(A.T.Brongniart,1801—1876)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被稱為古植物學的開山之祖,遺留下許多著作。
1834年,法國動物學者、解剖學者布蘭維爾(H.M.D.de Blainville,1777—1850)和德國解剖學者、古生物學者瓦爾德海姆(G.F.von Waldheim,1771—1853)命名研究化石的學問為“古生物學”(Paleontologie),這標志著研究化石的學問終于成長為一個具有明確研究目標與內容的名副其實的學術領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