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的學生事務工作,指高校通過規(guī)范、指導、服務學生,以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非學術性組織活動。在美國,由于實行全面的學分制管理,美國高校并沒有班級的概念(“class”并不是班級的意思,而是屆,例如2016年入學的學生,正常的話2020年畢業(yè),則叫class of 2020),所以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學校承擔,并不交由院系管理或實行我國高校這樣的班級管理。
1. 學生事務工作理念
美國和中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部門類似,都是秉承“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中心、以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工作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圍繞學生的成長。但是美國高校的學生事務部門更注重滿足不同天賦、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并不要求整齊劃一。學生事務部門一般只向學生提供相關信息和法律、規(guī)章和規(guī)定,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選擇,不規(guī)定學生要去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在學生事務管理制度框架下,側重從咨詢、顧問的角度,引導學生的學術興趣、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就業(yè)指導等。
2. 學生事務工作組織管理機構
多數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權限一般只在學校一級進行,學生事務由一名副校長或學生事務主管(例如Dean of Students)直接負責。學校在副校長的領導下,設立了若干處室和管理機構,這些機構通常包括招生服務、注冊、新生入學教育、學術指導、住宿生活、學生紀律、經濟資助、學生社團、體育活動、健康服務、心理咨詢、學業(yè)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殘疾人支持、校園安全等許多方面,服務內容包括除專業(yè)課以外的所有校園生活。根據王益民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念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一文中的不完全統計,這些處室和機構數量在11 ~ 25個之間,專職人員在300 ~ 380人不等,生師比大約為50 ∶ 1到100 ∶ 1。美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管理領導者協會(NASPA)提供的信息也顯示,全美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生師比為100 ∶ 1左右。
3. 學生事務管理人員
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已經成為一種穩(wěn)定且重要的職業(yè)類型,從業(yè)人員數量龐大,工作內容復雜細膩,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通常要求都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或學生事務等領域的教育背景,許多中級職員都具有相關博士學位。學生事務工作人員一般都經過專門的訓練,特別是從事心理咨詢、職業(yè)輔導等事務的人員。比如,北亞利桑那大學新生學院成功輔導項目共有40名輔導教師,全部通過了菲尼克斯專業(yè)培訓中心的系統培訓。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咨詢人員也大多數獲得了心理咨詢資格或博士學位。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美國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對于學生的服務比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質的被動性,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不及時,將學生的個人生活視為隱私,不加干涉,而且,由于沒有類似我國的班級導師,導致了由于美國校方對學生生活不了解而頻頻發(fā)生校園槍擊案、自殺問題和其他暴力事件。據美國國家心理衛(wèi)生研究所2014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有近30%的在校大學生經常感覺抑郁。賓夕法尼亞大學,八大常青藤盟校之一,近幾年頻頻爆出學生自殺事件,自2013年至2016年年底,3年多的時間已有10名學生選擇了自殺。
4. 國際學生事務管理
很多學校近年來國際生的數量和比例都有較大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國際學生,一般學校都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開展相應的專業(yè)性國際學生服務管理工作。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國際學生事務處(International Students & Scholars,ISS)下屬校園生活部(Campus Life),1名處長分管職員10名,服務與管理近兩千余名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留學生、交換生以及一百多名訪問學者,以及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工作申請永久居住的國際教師和職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