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印度犀牛身披灰色鎧甲,頗有史前動物的氣質
有很多特別棒的地方可以看犀牛,但像加濟蘭加這樣富有魅力的觀察點并不多,這里犀牛數(shù)量多,好接近。
體驗什么?靠近些,與印度犀牛和亞洲象做個親密接觸
到哪兒去體驗?阿薩姆邦最早的國家公園,布拉馬普特拉河河岸邊(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
如何體驗?乘吉普車或騎在象背上巡游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Kaziranga National Park)在印度東北部邊陲一隅,夾在緬甸和不丹之間,是全球最大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之一。它是一個美麗的公園,與遠處云霧籠罩的喜馬拉雅山對比鮮明,這里有種類繁多的瀕危野生動物,從印度懶熊和戴帽葉猴到豹和印度境內唯一的猿——西部白眉長臂猿,不勝枚舉。
這里是廣袤的荒野,面積超過165平方英里,象草可以長到20英尺高,是獨具魅力的動物棲息地。這里還有森林、蘆葦蕩、沼澤和淺水塘等混合生態(tài)環(huán)境。
國家公園位于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南岸,受季節(jié)性洪水侵擾:在雨季降水最豐沛的階段,尤其是在7月、8月和9月初,河水漫過堤岸,公園90%的土地被淹沒。野生動物為求生存退卻到米吉爾丘陵(Mikir Hills)或卡拉比高原(Karbi Plateau)等地勢較高的地方。
在加濟蘭加訪問的幾周里我一直參加反盜獵巡邏,但臨走前終于得到一個空閑的早晨,于是加入了一次象背旅行,最后看看這座公園。當我們慢騰騰地走進高高的草叢時,周圍的一切便被籠罩在魔幻般的晨間薄霧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老虎的腳印,見到了一頭水牛和一些大象,并從幾頭犀牛的身邊走過,之后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對犀牛母子在泥塘里打滾。旅行的壓軸戲是返程途中繞道古瓦哈蒂并在卡西河(Kulsi River)探訪我最愛的恒河豚。在一天之內能見到這么多瀕危動物真是非常幸運。
加濟蘭加真正值得夸耀的是它的厚皮動物:尤其是印度犀牛和亞洲象。這里還是印度最重要的老虎大本營之一。
1905年,加濟蘭加設立保護區(qū)之初,印度犀牛的數(shù)量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點——僅剩下十幾頭。但密集的保護措施扭轉了頹勢,1966年開展首次正式普查時,種群數(shù)量已恢復到366頭。此后這個數(shù)字又增長了5倍(2009年,在最近一次普查時達到2048頭),而這一戲劇性的恢復被廣泛地作為全世界動物保護巨大成功的范例之一。
恢復過程其實很艱難——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有超過700頭犀牛被偷獵者捕殺。盡管偷獵行為已得到控制,但依然嚴峻,需要持續(xù)遏制偷獵者的囂張氣焰。
在當?shù)睾恿髦心芤姷綖l危的恒河豚
驚人的是,全球70%的印度犀牛棲息在加濟蘭加,這里對這個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動物天堂之外,印度其他6個保護區(qū)內也生活著少量印度犀牛,另外在尼泊爾還有大約530頭印度犀牛。
毫無疑問,加濟蘭加是印度犀牛最佳觀察地。并且很容易找到好角度——特別是在象背上——因為犀牛已經習慣了人類而且似乎并不在意游客靠近它們并做出親昵舉動。這些令人生畏的大家伙身體壯得像坦克,金屬灰的粗糙皮膚有深深的皺褶,就像一塊塊重疊的板子,印度犀牛的這身打扮看上去頗有史前動物的氣質。與印度犀牛的近距離接觸就像穿越時空。
公園內還有1000多頭亞洲象,同樣是可以靠近的。我見到過多達200頭大象的象群,但普通象群少于80頭。它們一般在開闊地進食,早上、傍晚各一次。
“驚人的是,全球70%的印度犀牛棲息在加濟蘭加,這里對這個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p>
厚皮動物巡邏:毫不夸張地說,加濟蘭加國家公園內的印度犀牛和亞洲象是需要保護的最大的動物了
……
由于加濟蘭加的犀牛和大象最出名,所以人們常常忘了這里還是老虎棲息地的事實。雖然在印度其他地方還有更好的地方能觀察這些神出鬼沒、極度瀕危的大貓,比如位于中央邦中部的班達伽國家公園(Bandhavgarh National Park)可能是最好的,但加濟蘭加依然是全亞洲老虎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只是由于這里的象草太過密實,所以很難見到它們。上次普查時,公園內有86只老虎;它們的數(shù)量實際上處于岌岌可危的狀態(tài),最近的研究表明,僅與10年前相比,它們的棲息地面積就出現(xiàn)大幅縮減,對于這樣的種群規(guī)模,采取重大且良好的保護措施至關重要。
在這里還可以好好地觀察野生亞洲水牛。盡管它們的馴養(yǎng)品種在印度隨處可見,但這種野生水牛是印度最珍稀的哺乳動物之一。公園內約有1400頭水牛,占到了全球種群數(shù)量的一半多(這對本地的老虎是好消息,它們是絕好的獵物)。在公園圍欄內的大部分地方,水牛都很膽怯,不容易靠近——但它們似乎并未完全受到國家公園內機動車的打擾,如果你足夠小心,還是有可能慢慢靠近它們的。
這里還有豐富的鳥類,目前有記錄的已達500余種。加濟蘭加的猛禽尤為著名,但這里也是許多候鳥冬季主要的中途落腳地,它正好位于東亞-澳洲和中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叉點上。
這里還有兩種世界上最長的蛇——巖蟒和網紋蟒——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毒蛇眼鏡王蛇。雖然據(jù)說公園內有大量的蛇,但到迄今為止我只見過一條。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大致在10月中旬至4月底對游客開放。12月開始,這里進入最佳旅游季(每年草地燒荒后,視野開闊很多)。盡量避開圣誕和新年。這里有三個季節(jié):冬季(11月至2月,夜晚寒冷,白天溫暖、干燥);夏季(3月至5月初,天氣炎熱、干燥)和雨季(5月末至10月,布拉馬普特拉河隨時可能決堤,公園會對游客關閉)。
有定期從德里出發(fā)到古瓦哈蒂的航班。古瓦哈蒂是阿薩姆邦最大的城市,距加濟蘭加135英里??梢栽谑兄行淖卉嚕部梢怨蛙嚭退緳C(6小時車程)。此外還有少量飛往焦爾哈德(Jorhat)的航班,由此驅車前往公園只需2小時。也可以選擇火車,從德里或加爾各答開往佛凱廷(Furkating)外加約2小時車程。在橫穿公園的37號國道上常常能看到犀牛和大象。公園附近有幾家旅社,可滿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所有野生動物觀察活動都在四驅敞篷車內或象背上進行。以科霍拉(Kohora)的公園管理處為起點的旅行,有公園導游陪同,須提前預訂。還有幾座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觀察塔對游客開放。公園內部嚴禁徒步旅行,但有機會有限度地靠近野生動物;步行時必須與武裝警衛(wèi)形影不離。
布拉馬普特拉河及其位于古瓦哈蒂附近的支流上有一些絕佳的恒河豚觀察點;卡西河的庫庫馬拉(Kukurmara)段尤其出色。呼隆嘎帕長臂猿野生動物保護區(qū)(Hoollongapar Gibbon Wildlife Sanctuary)也值得一去,距焦爾哈德16英里。這是一座小型保護區(qū),面積只有8平方英里,但擁有不少于7種靈長類動物:西部白眉長臂猿、戴帽葉猴、孟加拉懶猴,以及短尾恒河猴、北方豚尾恒河猴和熊猴。保護區(qū)內還有亞洲象和老虎,以及野豬、麝貓和200多種鳥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