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進去走出來
從接受教育的角度講,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教師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就像給某人做一件衣服,必先量其身,而后做,故有“量體裁衣,量身定做”之句。也像訓練各種小動物,必須與其生活在一起了解其習性,才能訓練成功。又像醫(yī)生給病人治病,必須“望聞問切”、究其病因,才能對癥下藥。教育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只有把自己的地位、認知水平、情感降到和學生一樣,即懷著一顆不泯的童心潛心地鉆入學生的群體中,鉆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里,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了解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的情感,洞察他們的心態(tài),理解他們的言行,支持他們的設想,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贏得他們的信賴,大家成為朋友。
從教與學這對矛盾的角度看,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他決定著矛盾的性質,代表著事物的發(fā)展方向。也就是說,學生能否教育成功,起決定因素是教育者(其中包括教師)。因此教師走進學生中,了解學生只是教育好學生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最終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改變被教育者,也就是說,教育者潛心地“鉆進”之后,還要,一定要走出來,恢復教師的身份地位,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教育這些學生的方針、思路、內容、方法與措施。用父母一樣的真情感動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偶像”吸引他們,用真善美的人格與事物引導他們,同時還要用大人與小孩捉迷藏的心態(tài)和學生“斗智斗勇”。
教師從事的教育是浪漫的事業(yè),因為學生正處在天真爛漫的花季年代,沒有浪漫的情懷無法從事這項事業(yè),無論你年齡多大都要有一顆永不泯滅的童心走進學生的世界;教師從事的教育又是現(xiàn)實的事業(yè),因為世界是現(xiàn)實的,世界中陽光與烏云同在,鮮花與荊棘并存,其中充滿著“真善美是”與“假惡丑非”的角斗,“艱難困苦”與“歡樂幸?!钡慕豢?,只有浪漫的情懷也無法從事好這項事業(yè),無論你天性如何都要像頭雁一樣,率領雛雁,排好雁陣,迎擊風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