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X來X去”的主觀性
“主觀性”(subjectivity)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即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己的印記。表達主觀性的途徑或手段叫做“主觀化”(subjectivisation)(沈家煊,2001)。“X來X去”格式在諸多方面,表現(xiàn)出這種主觀性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5.3.1 主觀量
“量”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重要范疇,人們的認知世界已經將客觀世界的事物進行了量化處理,“量”這種認知范疇投射到語言中,即通過“語言化”形成語言世界的量范疇。而語言世界的量范疇有著客觀量和主觀量之分,帶有主觀評價的量是“主觀量”(李宇明,2000)。表達主觀量的方式有很多種,“X來X去”便與量的表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反映了說話人對動作、性狀的主觀判斷。
5.3.1.1 “X來X去”表示主觀大量
人們在對量進行表述時,往往帶有對量的主觀評價,主觀小量、主觀大量,便是就量的評價結果所進行的分類。通過對語義的考察,我們初步發(fā)現(xiàn)“X來X去”往往表示主觀大量,包括動作量和時間量,即行為動作、事物性狀等反復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的時長。
這種主觀大量,是通過“…來…去”的格式義直接賦予“X”量大的主觀色彩而產生。說話人對某一動作或性狀進行描寫時,由于主觀上認為該動作或性狀的量已經超出了人們的認知世界中的標準量,僅用一般表達量的副詞修飾或表量短語說明不足以表現(xiàn),如b:
a b
1)篩來選去——反復篩選
2)吃來吃去——吃了很多次
3)春來春去——季節(jié)不停循環(huán)
4)曖昧來曖昧去——曖昧了好長時間當使用a的表達方式,即“X來X去”時,從形式上看“…來…去”至少表示動作重復了兩次,而其格式義表達的“反復、持續(xù)”的語義特征在量上是模糊的、不限量的,因此通過該格式可以實現(xiàn)動作、性狀的無限量疊加,表達一種超常量,“X來X去”成為表達主觀增量的一種手段。如1)中,“篩”和“選”是由“篩選”拆分進入“X來X去”格式,整體表示“篩選”這一行為“無限量的反復”。因此,也使得這一格式具有夸張的意味,這一夸張意味正是主觀性的體現(xiàn)。
當用b的表達方式時,聽話人在接受信息時,動作和動作的量是分別接收的,表示量的副詞或短語,都是客觀的陳述。而“X來X去”格式不是將動作和量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在格式內部進行增量,將動作和量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語用意義,然后賦予在所描述的對象上。讓人們感受到不僅是次數(shù)多,同時還表達出時間長的含義,甚至預示將產生一種結果,體現(xiàn)說話的人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性的表達手段,用簡約的形式表達出足量的信息。
5.3.1.2 指代“全量”的X
在前文關于語法意義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有些X異形的“X來X去”,X往往是用個別元素來指代一個集合,內容更為廣泛,這也是主觀量的一種表現(xiàn),如“推來搡去、討來還去、明來暗去、橫來豎去、人來馬去、拳來腳去、朝來夕去”。X與它所指代的全量關系大致可分三類:
1)下位義和上位義的關系,如:推來搡去、橫來豎去、人來馬去。以“推搡”來指代一類相關的動作,以“橫、豎”來指代各種方向,以“人、馬”來指代馬路上的繁多事物,以兩種具有代表性的X實現(xiàn)了對上位義的全量化指稱。
2)本義和借代義的關系,如:拳來腳去。拳、腳本來是身體的某個部位,但由于在打斗的時候常常使用“拳、腳”,具有相關性,因此“拳、腳”可以指代整個打斗行為。
3)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如:朝來夕去?!俺?、夕”只是一天中的兩個時段,但由于處在一天時間的兩端,有代表性,因此用來指代整個一天。
這種個別指代全量的現(xiàn)象與語言自身的經濟性和作為交際工具的簡潔性有很大的關系,而其認知上的動因在于人們“以點帶面”的認知方式。
5.3.2 主觀色彩
在本章前三節(jié)的分析中,也曾提到過“X來X去”整體上表達的是中性或消極意義,這一點可以從其后續(xù)句中看出。比較以下兩個例句:
(20)試驗反復進行著,終于取得了理想效果。
(21)試驗進行著,[進行來進行去],還是毫無結果。
再如:
(22)有個疑惑:每天[美來美去]的不會煩?不會看膩自己嗎?
在“X來X去”后出現(xiàn)的一般是消極的結果。前文提到過,“X來X去”中X在出現(xiàn)之前通常在上文中已經有先行詞X出現(xiàn),重復的是已知的舊信息。之所以重復,意在強調動作或性狀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那么其后必然要求新信息的出現(xiàn),通常是出現(xiàn)某一結果,或對一定時期后現(xiàn)狀的評價,而與人們預期情況相反的事件,其信息價值更高,所以出現(xiàn)在后續(xù)句通常帶有消極色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