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硬腫癥,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皮下脂肪變硬和水腫,常伴有低體溫及多器官功能障礙。是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主要表現(xiàn)】
1.癥狀 患兒全身發(fā)涼,體溫不升,哭聲細弱,對外界反應差,不吃奶或拒乳。
2.體征 體溫降至35℃以下,重癥可為30℃以下,皮膚發(fā)硬、光亮、冷涼、腫脹、色暗紅。硬腫發(fā)生順序是小腿—大腿外側—整個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心率緩慢,心音低鈍,嚴重者可出現(xiàn)休克、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3.輔助檢查 根據(jù)需要檢測動脈血氣、血糖、電解質、血尿素氮、肌酐、血常規(guī)等,可有不同程度的異常。
【治療與護理】
1.復溫 體溫過低者,需進行復溫。基層單位可采用熱水袋或母懷取暖,有條件可用嬰兒溫箱復溫。體溫>30℃時可放入預熱30℃的暖箱內,根據(jù)情況將箱溫漸調至30~34℃,使患兒于6~12小時恢復正常體溫。若患兒體溫<30℃,可先放入高于患兒體溫1~2℃溫箱內復溫,每小時提高箱溫1℃,于12~24小時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箱溫過高及復溫速度過快。
2.抗生素治療 一般給予青霉素每日2.5萬~5萬U/kg,分2次,靜脈滴注;或氨芐西林50~100mg/kg,分2~3次,靜脈滴注。
3.支持療法 靜脈輸液,保證足夠能量營養(yǎng)和液體量。
4.對癥處理 有休克存在時擴容、糾酸,同時可給予多巴胺、酚妥拉明等治療。有出血傾向者,給止血藥物,如維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等。
5.護理措施 ①喂養(yǎng)應按患兒吸吮力來進行,吸吮力弱者用滴管喂養(yǎng),必要時鼻飼。喂飼忌過速或過量,以防嘔吐嗆奶而窒息。②應用低體溫計正確測量體溫(肛表),立即復溫處理,如有條件可將患兒置入恒溫箱。③嚴密觀察病情,如有體溫過高、過低,呼吸不整,嘔吐,出血等情況應及時轉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