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yīng)像頑石一樣厚道而真實
■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一正。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將恐廢;
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候王無以高貴,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是以候王自謂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
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 譯文
自古以來,那些保持了自身與“道”相統(tǒng)一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天得道則清靜明朗,地得道則寧靜安祥;
神得道則靈驗時顯,川谷得道則盈滿;
萬物得道則發(fā)展生長,侯王得道則天下太平。
如果不能這樣:天不清靜,恐怕就要崩裂;
地不安寧,恐怕就會塌陷;
神不靈驗,恐怕就會消失;
川谷不盈滿,恐怕就會干涸;
萬物不生長,恐怕就會滅絕;
侯王一味尊貴,高高在上,恐怕就會垮臺。
所以貴者要以賤者為根本,高者要以下者為基石。
因此,君王自稱孤、寡人、不足,這不正是以賤者為根本嗎?不是嗎?
所以,追求榮譽反而會沒有榮譽。因此,不要追求像美玉那樣的尊貴華麗,而要像石頭那樣堅潤無光,不在人前張揚。
■ 活學(xué)活用:做人應(yīng)像頑石一樣厚道而真實
“德”乃“道”的化身,“道”乃“德”的根本。由此可知“德”是不可以改變的,是由大道決定了的。合乎了“德”,則一切順利;違背了“德”,就會導(dǎo)致滅亡。
老子在這里舉例說明了與“德”相合的好處以及相違的害處。
那什么樣的德性才是真正的“德”呢?
“貴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蹦軌蜃龅礁卟煌拢F不忘卑,這就是真正的“德”。正如君王稱呼自己為孤、寡、不足一樣,目的就是讓自己變得卑下一些,從而合乎“德”。
所以說那些最高的榮譽,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別人自然會去給你真正的名譽。正如那君王,他謙虛而不自夸,卑下而不自高,別人自會尊敬他、贊美他、以他為高。因而真正的德性所講的就是不需要那虛華美麗的玉石,寧可做實實在在的一塊頑石。厚道而真實,是什么就是什么,這就是真正的德性。
諺語有云:“名聲躲避追求它的人,卻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边@是為什么?著名哲學(xué)家叔本華回答得好,“這只因為前者過分順應(yīng)世俗,而后者能夠大膽反抗的緣故。”名聲——榮譽;順應(yīng)世俗——追求虛華的玉石;大膽反抗——寧做那實實在在的頑石。其思想與老子不謀而合。
而生活中許多偉大的成功者,也正是此思想的忠實踐行者。
美國發(fā)明家萊特兄弟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并首次飛行試驗成功后,名揚全球。一次,有一位記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兩人,要給他們拍照,弟弟奧維爾·萊特謝絕了記者的請求,他說:“為什么要讓那么多的人知道我倆的相貌呢?”
當(dāng)記者要求哥哥威爾伯·萊特發(fā)表講話時,威爾伯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鸚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不能飛得很高很高?!本褪沁@樣,兄弟倆視榮譽如糞土,不寫自傳,從不接待新聞記者,更不喜歡拋頭露面顯示自己。有一次,奧維爾從口袋里取手帕?xí)r,帶出來一條紅絲帶,姐姐見了問他是什么東西,他毫不在意地說:“哦,我忘記告訴你了,這是法國政府今天下午發(fā)給我的榮譽獎?wù)??!?/p>
萊特兄弟就是這樣的厚道而真實,他們不愿在人前顯露自己,究其原因是他們知道,榮譽只不過是虛華的東西而已,正如居里夫人所說:“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地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p>
斷章取義:
其實,就榮譽本身而言,追求榮譽是人之常情,是美好的。它是一個人追求的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結(jié)果,但切記以它為人生的目標(biāo)。一個人如果把榮譽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處處賣弄、顯示,就是追求虛華的玉石,就會超出限度和理智,常會迷失自己。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