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是神秘莫測的,我們有時很難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很多情況下,嬰兒會出人意料地哭泣,并且排斥大人們的安撫。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很多情況是因為,孩子發(fā)現原來的秩序感遭到破壞,于是會覺得身心不舒服,從而哭鬧起來。當一件物品放錯了位置時,孩子會最先發(fā)現,并把它放回原處,而成人往往注意不到這種細節(jié)問題,例如,當一只鞋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或者毛巾沒有放回衛(wèi)生間,一個2歲的孩子會突然注意到它,并把它放回原處。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是如此強烈,讓大人們不得不為之嘆服!而且這種對秩序的敏感性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一個不到2歲的孩子在表現這種對秩序的敏感和不滿時,用的不是語言而是他們唯一用來表達不滿情緒的方式——哭鬧。在這段特殊的時間,對他已經熟悉的秩序作出敏感反應成了指導他們行動的指南。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在他們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就表現出來了。當他經??吹降臇|西總是放在恰當合適的地方時,他會高興。一旦發(fā)現東西擺放的秩序混亂,他們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鬧。這就是孩子所特有的對秩序的敏感表現。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就很難理解孩子莫名其妙的行為。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存在一個對秩序極其敏感的時期,這種狀態(tài)從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就會有,而且會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當孩子們看到有些東西不在原來的位置上時,他就仿佛受到了強烈刺激,非常希望那個東西回到原來的地方。對于孩子來說,當這種秩序感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到快樂和滿足。
有一次,一個老師不小心打翻了一個盒子,里面裝著80種顏色不同的小方塊。當時老師很窘迫,因為要把這么多顏色不同的小方塊再重新排列起來很困難的。幾個孩子看到后跑過來,迅速地把小方塊按正確的顏色順序排列起來。這種自由選擇排列的能力讓老師大為驚訝!還有一次這位老師遲到了,到教室一看孩子們竟然自己拿掛在墻上的鑰匙打開柜子,拿出了玩具,而且各自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玩。
后來老師讓他們自己去做,結果發(fā)現他們非常樂意去把自己的東西放置好,并且每件物品看上去都擺放得很整齊。3~4歲的孩子,最樂于做的事情就是把小東西放回到過去習慣放置的地方。他們在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還能夠掌握周圍的事物,而且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他們會感到平靜和快樂。
仔細想想,大人總是喜歡把一些東西搬來搬去,孩子們無法理解和判斷這些舉動,為什么眼前的東西總是這么混亂呢?在孩子們的這段秩序敏感期內,他所感知到的混亂很可能會成為他們成長的障礙和產生心理疾病的原因。
孩子對秩序的需要猶如魚兒需要水,馬需要陸地一樣。就算閉著眼睛行走都能找到他熟悉的東西,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秩序感使他們意識到每樣物品都應該有自己合適的位置,而且他們也能記住每件東西原來的位置。這能讓他們感覺到這個世界所帶給他們的穩(wěn)定和安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