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jīng)驗學習的方式
庫伯認為,學習方式是個體所偏好的感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是主動學習循環(huán)的一個構成部分。庫伯的學習方式理論以其經(jīng)驗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從學習方式偏好角度測量學習者的學習方式的特征。由于學習者偏好的學習方式涉及自身與其他學習者的關系,因此,該理論反映了學習方式特征中社會性層面的內容。
1.經(jīng)驗學習的四種方式及特點
根據(jù)經(jīng)驗學習理論,學習通過具體經(jīng)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化—積極實驗四個階段的不斷循環(huán),不斷把人的認知推向新的層面。其中具體經(jīng)驗—抽象概念化,反思觀察—積極實驗分別構成了信息感知與信息加工的兩個維度。學習方式正是建立在這兩個維度之上。具體經(jīng)驗—抽象概念化用于表示個體偏好的感知環(huán)境或把握經(jīng)驗的方式;反思觀察—積極實驗用于表示個體偏好的信息加工或轉化方式。從感知維度來看,存在具體和抽象之差異,即具體經(jīng)驗和抽象概念化。傾向于具體經(jīng)驗感知世界的學生,善于通過具體的感覺經(jīng)驗來學習,傾向于在活動中獲得信息,從“感受”中學習;而傾向于抽象理解感知世界的學生,他們往往憑借概念和符號進行理解,注重思考、客觀邏輯地分析問題,通過抽象現(xiàn)實的途徑認識世界。從信息加工維度看,存在觀察和操作之差異,即反思觀察和主動實踐。傾向于以反思觀察加工信息的學生,他們喜歡以觀察的方式處理信息,重視細心觀察,傾向于多視角多維度地看待問題、理解學習內容;而傾向于以主動實踐的形式加工信息的學生,他們喜歡以操作方式采取具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15)
通過描述“具體—抽象”的感知方法和描述“反思—行動”的信息加工活動這兩個維度的組合構成了四種學習方式(見圖9)。圖9中由雙箭頭直線劃分的縱橫直角代表的四個象限呈現(xiàn)了庫伯學習模式的四種學習方式,分別是發(fā)散型、同化型、會聚型以及順應型。
圖9 庫伯學習模式的四種方式
第一,發(fā)散型,是經(jīng)驗經(jīng)過感性認識的加工和意識的轉變而生成的。發(fā)散型學習者擅長通過具體經(jīng)驗和反思性觀察來學習。通常該類學習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善于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觀察具體情境,擅長于從眾多的看法中檢測具體的情境;傾向于通過聽和觀察等形式學習,傾向于通過反復觀察和實踐再作出判斷;他們往往具有廣泛的文化興趣、擅長藝術,通常具備人文和藝術教育背景;對人際交往很感興趣。發(fā)散型學習者喜歡小組活動,喜歡開放地傾聽,喜歡接收他人的反饋。他們在諸如“頭腦風暴”的學習情境中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是:包含大量思考時間的演講等。該類學習者適合從事藝術、輔導和咨詢、人事管理及與人文學科相關的領域的工作。
第二,同化型,是經(jīng)驗經(jīng)過理性認識的加工和意識的轉變而生成的。同化型學習者擅長使用抽象概念和反思性觀察進行學習。通常該類學習者既是抽象概括者,又是沉思觀察者,喜歡運用理論進行推理,對分散的觀察進行整體解釋。他們關注抽象概念,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計劃,擅長歸納推理、理論建模、理論研究,較少考慮人和事物的實際價值和知識的實際應用。同化型學習者喜歡閱讀、聽講座,騰出時間進行全面思考,在學習活動中,他們需要投入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是:案例研究、理論閱讀、獨立思考、演講、類推等。該類學習者適合從事基礎科學和數(shù)學領域的工作,不太適合從事應用科學領域的工作,很多修讀自然科學、數(shù)學,從事研究或策劃工作的人屬此類型。
第三,會聚型,是經(jīng)驗經(jīng)過理性認識的加工和外部行動生成的。會聚型學習者擅長通過抽象概念和積極實驗進行學習。通常該類型學習者較為理性,擅長于挖掘理論觀點的實際用途;善于通過演繹推理的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作出決策并付諸行動;他們通常喜歡技術性的任務,不喜歡做社會服務或人際交往方面的工作。會聚型學習者善于用新的觀點、刺激來嘗試實踐,喜歡實驗室的任務和實踐應用,在學習活動中,他們需要根據(jù)詳盡的、程序化的步驟進行思考。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是:同伴反饋、技能應用活動、做實驗、實地工作、觀察等。該類型學習者適合于專攻自然科學領域,特別是物理科學領域,許多工程師及技術人員屬于這一類型。
第四,順應型,是經(jīng)驗經(jīng)過感性認識的加工和外部行動而生成的。順應型學習者擅長于通過具體經(jīng)驗和主動驗證進行學習。通常該類學習者喜歡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他們擅長于完成具體任務,敢于冒險、善于應變;他們能與別人融洽相處,在解決問題時,較多地從他人那里獲得信息,傾向于將內部的感情表達出來而不加邏輯分析。順應型學習者喜歡與人合作來完成任務,設定目標,做田野調查工作,為完成一個項目會嘗試不同的方法,在學習活動中,他們喜歡冒險,靈活地進行變革實驗。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是:技能練習、問題解決、小組討論、同伴反饋、模擬、案例學習、家庭作業(yè)等。該類型學習者適合于從事如商業(yè)這種類型的科技或實踐領域的工作,此類型學習者常見于市場營銷領域。
庫伯提出了與學習方式有關的四種學習活動:具體經(jīng)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積極檢驗,與之對應的是感覺、觀看、思維、行動四種智力因素。庫伯以兩個雙極維度將四種基本學習活動進行歸類,從而得出四種主導性學習方式類型:發(fā)散型、同化型、會聚型、順應型。庫伯認為學習方式因人而異,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達到最有效的學習且為學習者最喜愛的學習方法就是他個人的學習方式(見表3)。
表3 四種學習方式比較
2.經(jīng)驗學習方式的測定
庫伯編制了學習方式量表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測量。庫伯的學習方式量表是以經(jīng)驗性學習原理為基礎而發(fā)展的一項簡明的自我描述測驗,旨在幫助評定個人偏愛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量表以學習環(huán)境為基礎,分類簡單,便于測量,適用于教學。如表4(16),這個量表是包含九個項目的自我描述問卷。每個項目有四個單詞,每個單詞都分別代表了學習模式中四個階段中的一個學習階段。根據(jù)庫伯的分數(shù)計算方法,九個項目中只有六個項目是可以記分的。將四列中每一列的分數(shù)相加,各列的分數(shù)就代表了學習者對學習模式中各個階段的注重程度。
表4 學習方式量表(LSI)
.
“反思觀察”階段得分高的學習者屬于發(fā)散型學習者,說明該類學習者遇到問題時,喜歡觀察和檢查信息或進行反思性觀察,他們傾向于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檢驗,對問題進行沉思,并且探索可能存在的各種含義。
“抽象概括”階段得分高的學習者屬于同化型學習者,說明該類型學習者遇到問題時,喜歡對問題進行智力性探索和理性的檢驗,他們喜歡從書本中獲取信息,傾向于抽象的、符號的或理論的信息的掌握。
“積極實驗”階段得分高的學習者屬于會聚型學習者,說明該類型學習者遇到問題時,他們的反應是積極主動的,傾向于對他們得到的信息立即采取行動。
“具體經(jīng)驗”階段得分高的學習者屬于順應型學習者,說明該類型學習者善于通過具體的感覺體驗來學習,他們傾向于通過直接經(jīng)驗來獲得信息,喜歡在與人們交往中獲取信息,通過體驗和參與進行最有效的學習。
3.經(jīng)驗學習方式優(yōu)缺點及改進
庫伯的經(jīng)驗學習模式揭示了人們在學習中需經(jīng)歷的循環(huán)過程。學習者必須適應這種循環(huán)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從觀察型學習者到理論型學習者到經(jīng)驗學習者再到應用型學習者,然后再回到開始的階段。因為有效的學習需要具有靈活性,因此庫伯也避免選擇某一種學習方式作為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他認為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和劣勢,他相信學習者在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的一個循環(huán)過程之后就會覺得運用其他的學習模式比他們原先所偏愛的那種更得心應手。
針對各種風格的類型和特點,庫伯分析總結了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見圖10(17)),以便使學習者揚長避短,提高學習效率。
庫伯學習方式理論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種動態(tài)的、多樣性的觀點。庫伯認為學習者不能以對某種學習方式的偏愛而忽略其他學習方式,雖然不同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風格偏愛,但是每個學習者都不同程度地同時擁有這四種學習方式。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必須同時經(jīng)歷四個學習階段,運用四種學習方式。因此,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能也必須根據(jù)不同的學習情境變換不同的學習方式。
圖10 庫伯四種學習方式優(yōu)缺點及改進措施(1981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