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病理生理學的角度看,中心動脈(包括主動脈、頸總動脈)血壓與心血管病發(fā)病的關系應比外周動脈血壓更密切。主動脈收縮壓是左心室收縮時的后負荷,而主動脈舒張壓是冠狀動脈的灌注壓。引起彈性大動脈功能減退的主要原因是老化和高血壓。外周肌性動脈如肱動脈、橈動脈等受年齡與血壓的影響較小。
左心室產(chǎn)生的壓力沿動脈系統(tǒng)傳導,然后在阻力血管(肌性小動脈和微動脈)產(chǎn)生反射。反射波可疊加近端動脈的前向脈搏波上。因此在動脈系統(tǒng)的任何部位記錄的壓力波都包含左心室射血產(chǎn)生的前行波和外周動脈反射形成的反射波。健康的中心大動脈順應性好,反射波在心室舒張早期與近端動脈血管的脈搏波疊加,主動脈舒張期血壓升高,有利于冠狀動脈的灌注。反之,當動脈硬化,脈搏波傳導速度加快,反射波和脈搏波的疊加發(fā)生在收縮期晚,導致主動脈收縮壓升高,而不是舒張壓。結果,左心室后負荷增加,左心室舒張時間縮短,冠狀動脈灌注減少。不但兩種壓力波的疊加時間的變化會影響中心動脈壓,外周動脈血管收縮和舒張也會導致反射波幅度改變,使中心動脈壓發(fā)生變化。
反射波增強壓也是反映肱動脈血壓和中心動脈壓關系的重要參數(shù)。通常,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在動脈系統(tǒng)中的變化很小。但從主動脈到外周動脈,收縮壓會逐漸升高。因此,主動脈壓和外周動脈壓的脈搏成分(收縮壓和脈壓)明顯不同。總體而言,肱動脈的收縮壓和脈壓高于中心動脈的收縮壓和脈壓。尤其是年輕人,反射波增強壓升高時,該血壓差異更為明顯。在老年人,可以經(jīng)常觀察到中心動脈壓與肱動脈壓有明顯不同,特別是當伴隨心動過速、運動、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或有收縮期心力衰竭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