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調(diào)理治療方
(一)內(nèi)服方
方1 赤石脂禹余糧海螵蛸湯方
配方:赤石脂、禹余糧各60g(均先搗碎),煅瓦楞子、海螵蛸各30g,車前子20g(包)。
制用法:赤石脂、禹余糧(均先搗碎)、煅瓦楞子、海螵蛸、車前子(包),水煎,每日1劑,分4次溫服。5天為1個療程。
功效:固脫止瀉,主治有源性腹瀉,癥見進食后半小時左右胃脘部疼痛,痛則瀉下不消化食物及黏液,甚至夜間也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呈黑褐色,伴耳鳴、頭暈、腰酸等,舌淡,脈沉細(xì)無力等。
方2 白頭翁湯方
配方:白頭翁30g,黃芩10g,黃連6g,秦皮10g,葛根15g,白芍12g,甘草6g。
制用法:白頭翁、黃芩、黃連、秦皮、葛根、白芍、甘草。水煎服。
功效:白頭翁:苦、寒,入胃、大腸經(jīng)。是清熱解毒,涼血治熱痢的要藥。著名的白頭翁湯,就是以白頭翁為主藥而成的方劑。是主治熱痢的良方。
方3 陳皮蘿葉湯
配方:新鮮蘿卜葉120g,陳皮30g。
制用法:新鮮蘿卜葉、陳皮,煎湯2小碗,一日分2次服完。
功效:治腹瀉。
方4 陳皮雞內(nèi)金湯
配方:雞蛋殼30g,陳皮、雞內(nèi)金各9g。
制用法:用雞蛋殼、陳皮、雞內(nèi)金放鍋中炒黃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g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服兩天。
功效:主治腹瀉。
方5 蒼術(shù)萊菔子生姜飲
配方:萊菔子10g,蒼術(shù)15g,生姜5g。
制用法:萊菔子、蒼術(shù)、生姜,水煎,日服2次。
功效:主治老年五更瀉。
方6 生熟麥紅糖飲
配方:小麥300g,紅糖50g。
制用法:將小麥放入鐵鍋中攤勻不翻炒,用文火煨至下半部小麥變黑色,加水800毫升,煎沸。再將紅糖放入碗內(nèi),把煎沸的生熟麥(下面的熟,上面的生,故名)水倒入碗內(nèi),趁熱飲服。
功效:此方可助消化,暖脾胃,止泄瀉,適用于因消化不良、感受寒邪、脾胃虛寒等引起的腹瀉癥。
方7 小麥小米糠飲
配方:小麥面100g,小米糠100g。
制用法:將小麥面炒黑,小米糠炒黃,晾涼后充分混合。每次取50g加紅糖水沖服,每日2次,5天為1個療程,瀉不止可繼續(xù)再服用1個療程。
功效:止瀉。
方8 茄根石榴皮飲
配方:茄根、石榴皮各200g。
制用法:取茄根、石榴皮共研為細(xì)末,每次服用6g,日服2~3次。
功效:可治久痢不止。
方9 大蒜茶
配方:大蒜1頭,紅茶適量。
制用法:將1頭蒜切片,和入少量茶葉,加一大碗水,燒開后再煮一兩分鐘,溫時服下,兩三次即可使腹瀉痊愈。
功效:主治止瀉。
方10 無花果葉飲
配方:無花果葉9~15g。
制用法:無花果葉9~15g,加水煎好,加紅糖服。
功效:主治腸炎腹瀉不止。
方11 柚子葉末
配方:柚子葉適量。
制用法:柚子葉,晾干后研成細(xì)末,每日服2次,每次服5~10g。
功效:主治老人腹瀉。
方12 茄子葉水
配方:茄子葉10片。
制用法:茄子葉10余片,水煎服。一日2次。
功效:主治腹瀉。
(二)外用方
方13 中藥臍貼
配方:吳茱萸、肉桂、木香、丁香、地榆各5g。
制用法:吳茱萸、肉桂、木香、丁香、地榆各5g,研末敷于臍上,蓋上紗布,2天后換藥,2~4次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嬰幼兒腹瀉。
方14 胡椒粉敷臍眼
配方:胡椒粉1~3g。
制用法:取胡椒粉,撒于大米飯中捏成餅狀,貼肚臍,或以胡椒粉3g敷于臍眼,用傷濕止痛膏封嚴(yán),每日1次,一般1~3次即痊愈。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三)食療方
方15 茯苓粥
配方:粳米100g,茯苓30g。
制用法:粳米,淘凈放鍋內(nèi)加水,煮至粥將熟時,投入茯苓粉,熬至粥稠即可。
功效:此粥健脾安神,利水滲濕。適用于脾虛泄瀉,神疲乏力,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方16 白扁豆粥
配方:白扁豆60g,粳米100g。
制用法:白扁豆,或鮮品加倍,粳米,分別淘凈,共入一鍋煮成粥。
功效:此粥能健脾止瀉,消暑化濕,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嘔吐,暑濕泄瀉,慢性腹瀉。
方17 山藥粥
配方:山藥50g,粳米150g。
制用法:山藥,洗凈去皮切碎。粳米,淘凈放鍋內(nèi)加水,煮至半成熟,加山藥煮至粥成。
功效:此粥健脾益氣,養(yǎng)胃強身,適用于脾虛腹瀉,食少體倦,老年性糖尿病。
方18 薏苡仁粥
配方:薏苡仁60g,粳米100g。
制用法:薏苡仁,洗凈放鍋內(nèi)加水,煮至8成熟時,投入淘凈的粳米,共煮成粥。
功效:此粥健脾胃,利水濕,適用于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泄瀉水腫,風(fēng)濕痹痛。
方19 人參蜂蜜粥
配方:人參3g,蜂蜜50g,生姜汁5毫升,韭菜汁5毫升,粳米100g。
制用法:用人參、蜂蜜、生姜汁、韭菜汁、粳米。首先將人參切片,置清水中浸泡1晚,然后連同泡人參的水與洗凈的粳米一起放沙鍋中,文火煨粥,粥將熟時放入蜂蜜、生姜汁、生韭菜汁調(diào)勻,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此粥有調(diào)中補氣,潤腸通便,豐肌澤膚的功效。
方20 芡實扁豆粥
配方:炒芡實30g,炒扁豆20g,大棗10枚,糯米100g。
制用法:取炒芡實30g,炒扁豆20g,大棗10枚,糯米100g共加水煮成弱,每日1次。
功效:主治老人脾胃虛弱,便溏腹瀉者。
方21 大棗粳米粥
配方:大棗3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制用法:大棗、粳米,煮至爛熟,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功效: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適宜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泄瀉、精神不安者。
方22 荔枝山藥蓮子粥
配方:荔枝肉(干)50g,淮山藥、蓮子干各20g,大米100g。
制用法:荔枝肉(干)50g,淮山藥、蓮子干各20g,搗碎,加水適量,煎煮至軟爛時,再加淘凈的大米100g,煮成粥食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便秘。
方23 白蘿卜神曲粳米粥
配方:白蘿卜2根,神曲15g,粳米50g。
制用法:先將神曲打碎,加水煎30分鐘,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蘿卜(切碎)煮爛,分2次服食。
功效:主治消化不良所致腹痛。
方24 荷葉大米粥
配方:荷葉一張,大米100g。
制用法:每天一張荷葉(嫩、老都可)加大米100g,用來煮粥。
功效:可治療大便稀薄。
方25 姜醋
配方:生姜100g,米醋250毫升。
制用法:將生姜洗凈,切成絲,浸泡在米醋中,密閉貯存?zhèn)溆谩J秤敏~蝦、蟹肉時,可以蘸姜醋。
功效:有消食積,解魚蟹毒的功效,預(yù)防或減輕特異質(zhì)人服用水產(chǎn)品可能出現(xiàn)的腹痛、腹瀉。
方26 醋蛋
配方:雞蛋、米醋。
制用法:用搪瓷鍋或小不銹鋼鍋盛100g食醋,打入兩只鮮雞蛋,煮熟,將雞蛋連同食醋一起吃下去。若不愈,隔半天再吃一次。
功效:治腹瀉。
方27 海參湯
配方:干海參或已發(fā)好的海參數(shù)只。
制用法:將干海參溫水浸泡10小時或用已發(fā)好的海參煮透爛,每日清晨空腹服用兩只。
功效:對腸功能紊亂的慢性腹瀉療效最佳,服用2周痊愈。
方28 白蘿卜糖汁
配方:帶葉白蘿卜120g,白糖30g。
制用法:帶葉白蘿卜120g,搗汁加白糖30g,一次服下。
功效:主治腹瀉。
方29 生姜羊肉湯
配方:羊肉250g,生姜25g。
制用法:羊肉切成塊,洗凈,放入冷水中,加熱,去除浮沫,加入生姜片、黃酒,燉煮至熟,冬天經(jīng)常食用。
功效:主治腹瀉。
方30 豬腎燉骨髓
配方:豬腎臟1對,骨髓10g。
制用法:豬腎臟1對,去筋膜,切塊劃割細(xì)花;骨髓10g,加水適量,一同煎煮1小時,稍加食鹽佐食,分次吃完,連吃3~5日。
功效:主治腎虛晨瀉。
方31 白糖酒
配方:50~60度的白酒30~50毫升,白糖15g。
制用法:將白糖盛入容器內(nèi),然后加入30~50毫升白酒,放在火上燒開,邊燒邊用筷子攪拌,讓糖溶化在酒中(如果酒著了火,須將容器移離火源,用口將酒火吹滅)。待糖完全溶化后,稍涼趁熱一次喝下。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輕者1天即可愈,重者2~3天可愈。
功效:治療腹瀉。
方32 馬齒莧綠豆湯
配方:鮮馬齒莧120g,綠豆60g。
制用法:鮮馬齒莧、綠豆一同煎湯50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清熱解毒,有良好的止痢效果。
方33 蘿卜條蘸芝麻醬
配方:蘿卜條、芝麻醬。
制用法:吃飯時,用咸蘿卜條蘸芝麻醬當(dāng)菜吃。
功效:治腹瀉。
方34 蘋果汁
配方:蘋果。
制用法:將蘋果去皮、核,用紗布擠出果汁,給1歲以下腹瀉嬰兒服用,每天4~5次,1~2天就可治愈,腹痛也可消失。
功效:治小兒腹瀉。
方35 蘿卜葉汁水
配方:蘿卜葉250g,紅糖(白糖)20g。
制用法:冬至節(jié)(或前后幾天)采蘿卜葉,陰干。每次用250g,水煎汁。赤痢加紅糖20g,白痢加白糖20g,調(diào)服。
功效:細(xì)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初起。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