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調(diào)理治療方
(一)內(nèi)服方
方1 加味香蘇湯方
配方:香附10g,陳皮10g,枳殼10g,雞內(nèi)金5g,香櫞皮10g,佛手5g,大腹皮10g,砂仁5g,木香6g,三仙10g。
制用法:將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主治氣滯食阻,胃失和降,理氣和血通降,對(duì)慢性胃炎有效。
方2 柴胡黃芩半夏湯方
配方:柴胡12g,黃芩、半夏、生姜各10g,黨參15g,大棗10枚,甘草10g。
制用法:將上藥水煎取汁400毫升,每日1劑,早晚照服。
功效:有疏肝健脾,利膽和胃之功效。適用于膽汁反流性胃炎(肝失疏泄,膽逆犯冒型)。
方3 丹參白術(shù)延胡索焦三仙湯方
配方:丹參、白術(shù)、延胡索、焦三仙各12g,百合、黃芩各15g,山藥20g,郁金、枳殼各10g,柴胡9g,甘草8g。
制用法:將上述藥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個(gè)療程。
功效:該方可疏肝和胃,益氣健脾,適用于膽汁反流性胃炎(肝郁脾虛型)。
方4 車前子決明子菊花湯方
配方:車前子、菊花、決明子各10g。
制用法:此為一日劑量。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3天為1個(gè)療程。
功效:主治腸炎。
方5 青木香黃連檳榔湯方
配方:青木香9g,檳榔5g,黃連6g。
制用法:用青木香、檳榔、黃連加清水適量,濃煎2次,取汁去渣,均分為兩份服之。初起病數(shù)日后即愈。
功效:主治腸炎、腹瀉、腹痛。
方6 鮮松葉
配方:鮮松葉。
制用法:將鮮松葉400g搗爛,加水兩碗半煎濃汁,分2次服,1小時(shí)服1次。
功效:主治上吐下瀉大便如淘米水樣、腹鳴等。
方7 甘蔗生姜汁
配方:新鮮甘蔗200g,生姜適量。
制用法:新鮮甘蔗洗凈榨汁約150毫升,去渣,生姜適量榨汁約10毫升。兩種汁倒入杯中,混合攪勻備用。病情發(fā)作時(shí),小口頻頻口服,每次約15毫升。
功效:滋陰養(yǎng)胃,健脾和中,止嘔。適用于平素胃陰不足所致的嘔吐、欲嘔和胃納不佳者,如慢性胃炎、妊娠嘔吐和消化不良等。
方8 陳皮白糖飲
配方:陳皮、白糖。
制用法:取陳皮30g,放微火中炒熱,然后研末,食用時(shí)加入適量白糖,空腹溫開(kāi)水沖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
方9 木瓜米醋湯
配方:木瓜、生姜、米醋。
制用法:木瓜500g,生姜30g,米醋50g,上述食材共同放入沙鍋內(nèi),加適量水煮成湯。每2天服1劑,每劑分3次服完,可常服食。
功效:主治胃炎。
方10 鮮姜雞蛋飲
配方:鮮姜(老的好)50~100g,雞蛋1~2枚。
制用法:將姜切碎(越碎越好)放入碗中,把雞蛋打入姜末中攪拌均勻,不放任何調(diào)料,用豆油煎熟即可。早晚各一次,飯前空腹食用。治療期間,忌吃生冷食物。一般10天左右即愈。
功效:主治慢性腸炎。對(duì)胃腸怕涼型更為有效。
(二)食療方
方11 仙人掌燉豬肉
配方:仙人掌、豬肉、調(diào)料。
制用法:取200g仙人掌片,去除外皮,切成薄片或塊狀均可,與500g豬肉一起同燉或蒸煮后服用即可。
功效:這道菜肴可緩解慢性胃炎的疼痛。
方12 羊肉蘿卜湯
配方:羊肉、蘋果、豌豆、蘿卜。
制用法:羊肉100g,蘋果150g,豌豆100g,蘿卜300g,香菜、胡椒粉、鹽、醋各少許。羊肉洗凈切成塊,香菜洗凈切成段備用。豌豆、蘋果、羊肉、姜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煮一小時(shí),再放蘿卜塊煮熟,放鹽即可用醋蘸食。
功效:主治胃炎。
方13 鯽魚(yú)糯米粥
配方: 鯽魚(yú)2條,糯米50g。
制用法:將鯽魚(yú)去腸雜后與糯米同煮粥食用,早晚餐食用,可常服用。
功效:主治胃炎。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