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鹿棋歷史悠久在一種斗智發(fā)現(xiàn)
二、智力體育
1.走“羊窩”是一種斗智的游戲,其設(shè)備和做法如下:
器材:地上挖10個或20個窩,成兩排;石子或羊糞子50或200個,每一窩內(nèi)放5個或10個。
做法:兩人出石頭、剪刀決定先行者。先走者任選1窩“羊”,按順或逆時針方向開頭,中途不能改變方向。每窩放子l個,窩后1窩“羊”再空1窩,加收1窩,如遇空窩相連兩個以上者,則無收獲。后走者可任選1窩“羊”,按自己確定的方向下子,和前走者一樣獲子,直到所有窩內(nèi)的子收完為止。最后得子多者勝,敗者去攬羊群1次。
2.跳枯井是小兒玩耍的智力游戲,其設(shè)備和做法如下
器材:每人選3個子,有區(qū)別即可,畫一棋盤如圖1-1。
規(guī)則:雙方備下3個兩面。出石頭、剪刀、紙決定誰先走。每人走l步,到對方無處走時l子跳入“枯井”內(nèi),直到將對方3子都通入“枯井”為勝。(見圖3-15)
圖3-15 跳“枯井”
3.圍“和尚”是甘肅青少年喜愛玩耍的一種智力游戲。其設(shè)備、方法和規(guī)則如下
器材:在地上畫一個棋格(如圖1一2),取16個一色石子或羊糞子為“娃娃”,用一較大的石子或土塊為“和尚”。
方法:“和尚”坐廟內(nèi),棋盤四周每個點上站l個“娃娃”。
規(guī)則:
第一步是“娃娃”先走開廟門。在全盤棋中“娃娃”每次只能走l步,而“和尚”則可直線走一步或數(shù)步
第二步是“和尚”走入兩個“娃娃”中間叫“吃”,取“娃娃”兩個。
第三步是“娃娃”在圍攻中可以夾“和尚”,“和尚”遇夾退后或前進(jìn),不能在原格內(nèi)停留。
第四步是凡在棋盤中將“和尚”圍死,“娃娃”撤退,讓出“和尚”能活動的范圍。
第五步是把“和尚”圍困死在廟中,“娃娃”為勝,“和尚”把“娃娃”吃得剩下3人,“和尚”為勝。(見圖3-16)
圖3-16 圍“和尚”
4.加五馬是一項對等棋子的智力游戲
器材:2人對抗,各備子10個,要有區(qū)別,地上畫棋盤1個,如圖1—3。方法:兩人在棋盤一邊點上下子5個,要對稱。猜單雙決定誰先走。
規(guī)則:第一是走子為直線或斜線,不準(zhǔn)拐彎。輪流走子。
第二是走子1步或多步均可。
第三是雙方兩子中間夾住對方1子叫夾,換取被夾子。
第四是一子走入對方兩子中間叫擔(dān),換起對方兩子,或連擔(dān)換4子、6子均可,直至對方子被夾、擔(dān)完為勝。(見圖3-17)
圖3-17 加五馬
5.掐方亦稱下方,是一種智力游戲,其設(shè)備、方法和規(guī)則如下:
器材:在地上畫一個7乘7的方形棋盤如圖1—4,選不同形狀或不同顏色的小石子等物各25個作棋子。
方法:出石頭、剪刀、紙確定先下子者。先下子者可在棋格上選位落子,然后輪流下子,把棋格每個點下滿為止。下棋時盡可能把自己的下成1“方”(1色4子為1方),或下成“綹”(l行l(wèi)色7子為一綹),也可破壞對方成“綹”“成方”。
規(guī)則:
第一是下成1“方”者,取對方子l個;下成“綹”者,取對方子2個。
第二是掐對方子時,不能掐成“方”或“綹”上面的子。
第三是走棋 每人只走1次,1個子可直走1步或數(shù)步。若1次走成1“方”,再掐對方1子;若走成1“綹”,掐對方2子;1步走成1方1綹,掐對方3子;1步走成兩方1綹,掐對方4子。
第四是如此往返進(jìn)行,直到對方在棋格剩3子不能成“方”時為敗。勝者打?qū)Ψ绞郑瑒賻紫麓驇紫?。(見圖3-18)
圖3-18 掐方
6.鮑格棋。蒙古族內(nèi),廣泛流傳著一種叫做“鹿棋”的游樂項目。蒙古牧民稱鹿棋為“鮑格因吉勒格”,而在杜爾伯特草原上,因其棋子用髀骨(嘎拉哈)做成,故又稱其為“孛根吉拉嘎”。
鹿棋歷史悠久,在陰山巖畫中發(fā)現(xiàn)一幅鹿棋棋盤的鑿刻畫面。說明鹿棋己有一干多年的歷史。
鹿棋由于棋路縱橫,斜直交叉,又有兩座“山”為“鹿”提供活動地域,因此變化多端,饒有趣味。現(xiàn)在,鹿棋在蒙古族聚居區(qū)和其他民族中也很流行。有的地方叫“狼吃羊”,即兩枚“狼”子和24枚“羊”子。
7.方棋俗稱下方,是回族群眾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一般在放牧牛羊的牧童和農(nóng)閑季節(jié)的農(nóng)民中進(jìn)行。這項活動在民間世代相傳,歷史悠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胺健本褪欠奖P上一方的棋子擺成或走成彼此相連為方形時,才可吃對方一子,以成方多者而取勝,故稱“方棋”。
民間下方時,在土地上用手指劃方盤,雙方用子自選,一般一方用石子,一方用柴棍或羊糞蛋。現(xiàn)在下方棋比賽時,設(shè)棋桌,椅子,用統(tǒng)一制作的方棋盤(橫7縱8的棋盤),方棋子采用圍棋的黑白子。方棋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民族特色。方棋器材簡單,易開展流傳。
8.藏棋主要流傳于藏區(qū),藏族稱“密芒”?!懊堋奔础把劬Α?,“芒”是“眾多”,故稱“多眼棋”或“多目之戲”。藏棋在歷代西藏貴族階層中十分流行。
藏棋下法與圍棋有相同之處,但沒有讓子棋。對局雙方如果實力有差別,一律用頌占目的辦法來解決。具體“貼目”多少,由雙方在對局前商定。
藏棋中所包含的游戲的成分較多,藏棋不僅可以二人對下,有時也允許四人對下,甚至六人對下。每二人為一方或每三人為一方。每方下子前,同方的人可以隨便商量討論。藏棋無正式比賽,所以不限制時間。一般人大約用三、四個小時即可下完一局。但棋藝水平較高的入下棋則很慢,下一盤棋要花一天的時間,甚至通宵達(dá)旦。通常,如果夜幕來臨而棋還沒有下完時,就要把這盤棋妥善放好,第二天經(jīng)公貧證人及雙方認(rèn)可,繼續(xù)對弈,直到終局。
圖3-19 藏棋
9.沙塔拉即蒙古象棋,是蒙古古代社會流行的特有的一個棋種,它集蒙古族超群的豁達(dá)、智慧于一體,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性格特征。
它的棋盤8×8格,是由顏色深淺交替排列的六十四個小方格組成的正方形,與國際象棋的棋盤一樣。淺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兩種,共三十二個,即每方都有一王、一后、雙車、雙象、雙馬和八個卒子。棋子取木雕立體造型。牧民常以下棋為消遣娛樂,借以鍛煉智力,豐富生活。蒙語稱“沙塔拉”,亦寫“喜塔爾功,為區(qū)別于中國象棋、國際象棋。故漢語也稱蒙古象棋。
目前,蒙古象棋已普遍列入“那達(dá)慕”競賽項目,并有所改革,多采用國際象棋的競賽編排和裁判方法。
圖3-20 沙塔拉(蒙古象棋)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