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臟穿孔是起搏器置入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是指在永久或臨時起搏器置入術中,電極導線誤穿透心肌進入心包腔,甚至進入胸腔而帶來相應危害的一種并發(fā)癥。心肌穿孔的部位多為導線尖端固定位置。根據發(fā)現起搏電極導線穿孔距起搏器置入時間的長短可分為:①早期心臟穿孔是指發(fā)生在術后第1個月內的穿孔;②晚期心臟穿孔是指置入后時間超過1個月發(fā)生的心臟穿孔。據2006年美國Mayo心臟中心回顧分析4000余例起搏器置入資料,心臟穿孔的發(fā)生率為1.2%。由于ICD電極導線含有除顫線圈,較普通起搏電極導線質地更硬,因此,也更容易發(fā)生心臟穿孔,其發(fā)生率為0.6%~5.2%。
電極導線心肌穿孔發(fā)生的原因有:①解剖因素:右心室心尖部的心室壁最薄,是最容易發(fā)生心臟穿孔的部位,其次是冠狀靜脈竇的起始部;②電極導線因素:雙極起搏電極導線與單極電極導線相比,質地硬、直徑粗、物理性能差、容易穿破心??;③其他因素:例如術者經驗不足或操作粗暴,另外曾經或正在使用激素、體重指數<20的患者也容易發(fā)生穿孔。
【目的】 及時修正導線,防止穿孔進一步發(fā)展。
【適用范圍】 起搏器置入術后心臟穿孔的患者。
【急性措施】
1.病情評估。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時,立即報告醫(yī)生,應高度懷疑發(fā)生了心臟穿孔:①胸痛、氣喘、咯血及血壓低等,尤其老年患者伴體位變化時的胸痛;②局部刺激癥狀:包括膈肌刺激、局部肌肉刺激等,可與體位變化相關;③起搏閾值突然升高:起搏閾值突然升高至術中測試值5倍以上者;④心臟壓塞的相關癥狀;⑤原因不明的血壓偏低、心率加快、氣促、煩躁不安等。
2.記錄心電、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狀況,同時備好急救車,負壓吸引裝置。
3.安慰患者,避免焦慮、恐懼。
4.懷疑心肌穿孔時,應緊急行床旁X線及超聲心動圖等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5.確診后將協助醫(yī)生護送患者回導管室,將導線輕輕回撤,重新放置導線;當患者出現心臟壓塞時,協助醫(yī)生床旁給予心包穿刺。
6.嚴密觀察病情,隨時進行搶救。
【注意事項】 加強患者健康教育:術后24h內絕對臥床,取平臥位或低坡臥位,禁止翻身,術后第2天可適當術側臥位。術后1周內術側肢體制動,并加強觀察心律變化。在術后恢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患側肢體做劇烈重復的甩手動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側肩部負重、從高處往下跳。如果出現肩部肌肉抽動,可能是導線脫離,應立即到醫(yī)院檢查。
【應急處理流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