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論藥炮制方法
《金匱要略》除了重視用藥劑量外,對藥物的炮制也非常講究。其有關(guān)藥物炮制的許多論述,至今對臨床仍有指導(dǎo)意義。因為藥物炮制具有提高藥物的純度,消除毒副作用,改變藥物性能以及增強藥物療效等多方面的作用。至于其具體藥物炮制方法,在此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凈 制
凈制一是要去除非藥用部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防己黃芪湯中黃芪“去蘆”,大黃蟲丸中蟲、虻蟲“去足、翅”,豬苓湯中豬苓“去皮”等,均為去其無藥效作用部分的凈制。二是去其副作用部分,如溫經(jīng)湯中麥冬“去心”,因麥冬心有導(dǎo)致心煩之說。三是去除其與藥效相違部分,如《金匱要略》中用麻黃多“去節(jié)”,皆強調(diào)要“先煮去上沫”,因為麻黃節(jié)有止汗作用,不利于發(fā)散。先煮去上浮之沫,氣浮燥易使人心煩,故去之?,F(xiàn)代研究認(rèn)為上浮之沫有引起煩嘔的不良反應(yīng)。四是去其毒性部分,如《金匱要略》中用杏仁、桃仁多去“皮尖”,再加上炒制,目的是去其毒性。
二、碎 制
碎制是指將藥物碎成小塊,以便于藥物中有效成分煎出?!督饏T要略》中主要有咀、剉、切、擘、搗、杵、碎、研等法。咀,其意同如剉,為搞碎、鍘碎的意思,即現(xiàn)代飲片的制法。如桂枝湯煎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切同今之“切”,《金匱要略》凡生姜多注“切”;擘為分開、剖開的意思,凡大棗多注“擘”;搗,《辭?!吩疲骸坝霉靼舻囊活^撞擊”,《金匱要略》用瓜蔞時強調(diào)搗泥用;杵,凡制散劑,皆云“杵為散”;碎為搗碎,主要用于礦石類藥,《金匱要略》中碎制的藥物有滑石、石膏和代赭石;研為研磨的方法,《金匱要略》凡制丸藥,皆云“末之”,即在藥缽中研末。
三、洗 漬
《金匱要略》有水洗、酒浸和醋漬的方法。水洗,去藥物毒性副作用。如洗半夏,旨在去除其毒性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見于大柴胡湯、赤丸、大半夏湯后,以去滑液盡為度。又如洗蜀漆,旨在去其腥惡味以防引起惡心嘔吐。見于蜀漆散中注“洗去腥”。酒浸,如《金匱要略》抵當(dāng)湯中大黃注明用酒浸,取其活血化瘀,增強其活血之力并改變其苦寒下走的藥性。醋漬,如《金匱要略》烏梅丸“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嗑萍创?,烏梅味酸,醋漬一宿,令其益酸,增強效用。
四、火 制
火制是以火為主進(jìn)行加工炮制的方法?!督饏T要略》炮制法涉及了炙、炒、燒、炮、熬、煨等法。如《金匱要略》蜀椒去油用炒,因油性黏膩,不利于辛熱溫散作用的發(fā)揮。附子、烏頭去毒用炮,一是為用其熟,二是為去其毒。礦石類藥如云母、礬石用燒,使其易碎。阿膠制珠用炙,以易研末制丸用;鱉甲、蜂窩、甘草、枳實等用炙,主要為去其毒性和易使藥效發(fā)揮。巴豆去油用熬,以去其毒性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