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果1次治愈16例,2~3次治愈4例,5次無效者2例。太沖略向趾側斜刺,條口針尖要刺入長伸肌中,接通電針治療儀,癱肢趾隨間斷刺激做背伸運動,1/d,每次30min。經(jīng)治療后,痊愈26例,顯效6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4%。
【標準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圖1-31,圖1-32,圖1-33)。
圖1-31 條口圖
【取法】 正坐屈膝,足三里直下,于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之中點同高處取穴。
【刺灸法】
刺法:直刺1.0~3.0寸,深刺可透承山,局部酸脹沉重,可擴散至小腿足背。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20min。
【主治】
圖1-32 條口圖
圖1-33 條口圖
胃腸疾患:脘腹疼痛,痢疾,泄瀉,便秘,腹脹,腸鳴,疝氣,腸癰。
本經(jīng)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小腿冷痛,麻痹,腳氣,足痿,足冷,跗腫,轉筋,肩背痛等。
其他:咽喉痛。
【配穴應用】 肩痛:條口、承山、肩髃、肩。
【臨床應用】
1.腰扭傷 李氏治療腰扭傷,針刺條口,得氣后強提插捻轉刺激3~5次,令患者活動腰部,至痛減或不痛為止。結果1次治愈16例,2~3次治愈4例,5次無效者2例。
2.轉筋等 孟氏治療轉筋、傷筋腰痛、筋急口噤等病癥時,均先針雙側條口透承山,得氣后再酌情加用他穴(局部穴),均獲良效。
3.腓神經(jīng)麻痹 汪氏電針條口、太沖二穴治療腓神經(jīng)麻痹38例。太沖略向趾側斜刺,條口針尖要刺入長伸肌中,接通電針治療儀,癱肢趾隨間斷刺激做背伸運動,1/d,每次30min。經(jīng)治療后,痊愈26例,顯效6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