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閉門造車”的原義說,它不是貶義詞。此詞乃是古語“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的前半部分。)由這段話可知“閉門造車”本是說“干什么事、制造什么東西,雖是關著門干的,但干的方法要符合實際,要前后一致”。后來“閉門造車”被單獨使用,出現(xiàn)了“比喻不依據(jù)實際情況,單憑主觀想象辦事”的意義。如嚴復《救亡決論》:“自以為閉門造車出而合轍,而門外之轍與其所造之車果相合否?”此處的“閉門造車”則用的是它的發(fā)展義。
“閉門造車”是貶義詞嗎_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
從“閉門造車”的原義說,它不是貶義詞。此詞乃是古語“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的前半部分。這句古語常被人引用。如宋·朱熹《“中庸”或問》:“軌者,車之轍跡也。轍跡在地,廣狹如一,無有遠邇,莫不齊同。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保ㄜ嚨能?,是車走過軋出的轍跡。轍跡在地上,寬窄是相等一致的。不論是遠處還是近處的,沒有不相同的。正如古語所說的“關著門造出的車,拉出門去走可以與門外轍跡相合”,這是說關著門造出的車與在外面量了車轍的寬窄度再造車的方法是相同的。)由這段話可知“閉門造車”本是說“干什么事、制造什么東西,雖是關著門干的,但干的方法要符合實際,要前后一致”。后來“閉門造車”被單獨使用,出現(xiàn)了“比喻不依據(jù)實際情況,單憑主觀想象辦事”的意義。因此,如要解釋這個成語,為準確計,還是要從它的“出處”本義說起,不要貿(mào)然就定它為貶義語。如只講此語的用法,可按后來單獨使用后所發(fā)展出的意義講和用。如嚴復《救亡決論》:“自以為閉門造車出而合轍,而門外之轍與其所造之車果相合否?”此處的“閉門造車”用的是原義。再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們的任務在于把群眾政治家的意見集中起來,加以提煉,再使之回到群眾中去,為群眾所接受,所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自作聰明?!贝颂幍摹伴]門造車”則用的是它的發(fā)展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