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食管鏡檢查在國內醫(yī)院已經(jīng)比較普及了。做胃鏡時也能先檢查食管。纖維食管鏡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及管壁蠕動情況。看到病灶或可疑病灶時可用活檢鉗直接鉗取活體組織,送病理科檢查。也可用刷子刷取病灶表面的細胞,送細胞學檢查。食管癌的診斷必須以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為依據(jù)。嚴格講任何一種惡性腫瘤的診斷都必須以病理學檢查或細胞學檢查為依據(jù)。纖維食管鏡還可觀察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以便設計治療方案。
在沒有普及纖維食管鏡前,尤其是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做普查時,都是先做食管拉網(wǎng)。一般采用單腔或雙腔塑料膠管網(wǎng)囊,進行分段拉網(wǎng)。將網(wǎng)上黏附的細胞涂片,置顯微鏡下找是否有癌細胞。找到癌細胞的病人,再進一步做鋇劑食管透視、拍片。
影像學檢查:吞鋇食管透視可以觀察食管黏膜是否增粗,迂曲,中斷或消失。食管壁蠕動的好、壞與病灶侵犯食管壁的程度有關。在透視下能對食管病灶做初步分型。透視過程中還能拍片。從X線片上可以較全面地觀察病灶長短,在食管的上段、中段、下段還是賁門處。這些資料對決定治療方案都是有參考價值的。
作為診斷,做食管鏡檢查就可以獲得病理診斷結果。如果沒有食管鏡,僅做吞鋇食管透視,攝食管片,診斷依據(jù)就還不夠充分。還需要食管拉網(wǎng)做細胞學檢查。確診后為制訂治療方案,還需要了解病人的全身狀況。也就是其他部位是否有轉移。還應做胸正、側位片,排除肺、縱隔腔內是否有轉移,B超檢查肝、腎、腎上腺、腹膜后等是否有轉移。有條件的做全身骨掃描,排除骨轉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