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同步化治療心力衰竭適應證
如其他臨床醫(yī)學技術一樣,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用于心力衰竭適應證的劃定隨著循證醫(yī)學證據的積累,經歷了、也正在經歷著逐步完善的曲折過程。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將合并QRS時限延長的心力衰竭列為CRT置入的Ⅱa類適應證后,CRT置入的適應證經歷了如下演變(表3-4-1)。
表3-4-1 歐美等國家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適應證的歷史演變
(續(xù) 表)
在借鑒歐美等國家CRT-P/D指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相關循證醫(yī)學證據,2013年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制定了《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議(2013年修訂版)》,其中對各類適應證界定如下(表3-4-2)。
目前已知,CRT有效者主要是QRS≥150ms的患者,置入CRT后可能的效果除與QRS時限相關外,與基礎心臟病的種類、性別、束支阻滯類型等相關(圖3-4-1)。而有關心房顫動、窄QRS和非LBBB患者置入CRT的適應證仍有一些爭議。
表3-4-2 各類適應證界定
二、三腔起搏器置入技巧
(一)手術處理
1.置入術前病人管理 術前積極糾正心功能狀態(tài),調節(jié)酸堿、電解質平衡,給予必要的緩解緊張焦慮等應激狀態(tài)的心理輔導等。
2.置入術前手術入路的必要判斷 根據術者經驗和難易程度,建議遵循先左后右的原則,依次選取鎖骨下靜脈穿刺、頭靜脈、靜內靜脈穿刺等。術前應先觀察患者前胸、頸部等處皮膚靜脈情況,如有明顯增粗、曲張表現(xiàn),往往提示同側鎖骨下靜脈的狹窄甚至閉塞。這樣,在術中如果穿刺不順利時,不要盲目反復穿刺而導致并發(fā)癥,而應進行靜脈造影,顯示鎖骨下靜脈通暢情況,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置入術前對冠狀靜脈竇靶靜脈的評估 術前通過無創(chuàng)手段如三維重建評估有無合適的冠狀靜脈(CS)靶血管,從而有希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術中嘗試(圖3-4-2)。
4.術中規(guī)范的置入過程 由于左心室導線的正確置入是CRT的基石,所以推薦在左心室導線定位成功后再置入右心房、右心室電極。
圖3-4-1 CRT置入后效果的預測因素
圖3-4-2 經三維重建的冠狀靜脈系統(tǒng)
AIV:前室間靜脈,CS:冠狀靜脈竇,GCV:心大靜脈,LMV:左邊緣靜脈,PIV:后室間靜脈,PVLV:左心室后靜脈
(二)CRT置入步驟和原則
1.鎖骨下靜脈穿刺和囊袋制作 這一步驟與普通起搏器置入相似,但由于CRT體積較大,為便于置入、減少圍術期和遠期并發(fā)癥,囊袋制作應該較大,并充分止血。
2.置入左心室導線 經CS置入左心室電極至靶靜脈是CRT最關鍵性的步驟,其主要操作步驟包括以下幾項。
(1)冠狀靜脈竇插管:多應用心電生理檢查的十極CS電極導管,在合適彎度長鞘的指引下,送入CS,并沿此電極將長鞘送入CS合適的深度。但在心臟顯著擴大,CS開口變異等患者,可能會遇到極大的困難,甚至使置入手術就此終止。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個體化原則選擇合適彎度和功能的導引鞘,或使用特殊的技術能增加CS電極置入成功率(圖3-4-3)。
(2)冠狀靜脈竇及心臟靜脈的逆行造影:在指引鞘送入CS內后,將造影導管(事先應檢查球囊和用肝素沖洗造影管內腔)沿指引鞘送入CS。實施造影應包括如下步驟。①通過指引鞘管注入造影劑進行“冒煙”;②插入造影球囊超過指引鞘管頭部2~3cm;③注入少量造影劑以確認無靜脈夾層和CS大??;④球囊充氣,緩慢注入造影劑;⑤不同體位下造影并保留圖像;至少進行兩個切面造影(AP,LAO,RAO);⑥放氣并移去造影管。
圖3-4-3 多種Attain Command系列(Medtronic)指引鞘
從制作工藝上的改善和提供多種形態(tài)以適應不同解剖特征的患者
圖3-4-4 冠狀靜脈造影
A.CS解剖圖、左心室電極往往選擇在左心室后靜脈或側靜脈;B.一例患者CS造影圖像
造影過程中,指引鞘的位置可能對造影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兼顧長鞘的穩(wěn)定性和分支靜脈充分充盈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指引鞘進入CS的深度。必要時,在不同的深度進行兩次甚至多次造影(圖3-4-4)。
(3)選擇合適的心臟靜脈和適當的左心室電極 通過造影顯示CS分支靜脈后,術者可根據分支冠狀靜脈與主干的成角和走行,以及靶靜脈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電極導線。以Attain電極導線系列(Medtronic公司)為例,對于顯著成角或彎曲的較小口徑的靶靜脈,可能需要選用Attain OTW 4193型電極導線,而Attain OTW 4193型電極導線更適合于成角稍小而口徑較大的靶靜脈。在左心室電極的置入過程中,有時需要應用更為特殊的指引鞘——鞘中鞘,以適應靶靜脈與CS解剖關系復雜的病例(圖3-4-5)。
(4)左心室電極遞送至靶靜脈:電極遞送方法包括應用Stylet或PTCA導絲。對于曲度較小的心臟靜脈分支,其與冠狀竇的成角不大,可應用Stylet進行遞送。而曲度大的靜脈分支和(或)與冠狀竇的成角銳度大者,往往需要應用PTCA導線的導引方能使左心室電極成功遞送至靶靜脈內。推薦盡量將左心室導線置入至心臟側后靜脈、側靜脈或者超聲心動圖提示的激動最延遲的部位,而避免將左心室導線置于心尖部(圖3-4-6)。
圖3-4-5 應用6248型鞘中鞘(Medtronic)
更有利于置入靶靜脈與CS主干成角顯著的病例
圖3-4-6 左心室電極送入靶靜脈
選擇好分支靶靜脈后,將左心室電極置入其中
(5)導線參數的測量:導線到位后,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起搏閾值、阻抗和感知性能的測試,并以5~10V起搏,觀察是否有膈肌刺激。合適的左心室電極參數要求如下。起搏閾值≤3.5V,或比起搏器的最大輸出電壓<2V,且不引起膈肌刺激;阻抗300~1000歐姆(可有30%的波動)。
左心室導線放置完畢后,以合適硬度的導絲插入導線內腔做必要的支撐,暫不拔除導引長鞘,并對穿刺點以外的長鞘及電極尾端做充分的固定,以防左心室電極脫出。并建議留取最終的X線影像,以便于比對。
3.右心房和右心室電極導線的置入 此步驟與普通起搏器置入過程相仿。
4.退出指引鞘管 此過程易于使已置入左心室電極移位,甚至脫出,需要術者和第一助手良好的配合。具體步驟包括撤除電極導線體內的導絲,并將stylet插入電極體到CS中部,撤除止血閥,再將指引鞘管頭端退出CS,隨后,將左心室電極導線嵌入匹配的切開刀的2個刀槽內,隨后沿刀刃勻速外拉指引鞘,最后移除Stylet(圖3-4-7)。
在退出指引鞘管后,重新進行X線影像的比對,和電極參數的測量。如影像和參數無變化,可于穿刺處以縫線固定電極。并對囊袋進行進一步的止血和沖洗。
5.連接電極導線與脈沖發(fā)生器 由于導線數量較多,應小心謹慎的避免將導線接錯。連接好導線并再次確定無誤后,將其放入囊袋,充分調整,使其處于合適的位置,避免引起囊袋的張力。
6.縫合囊袋 與普通起搏器相似。
7.CRT參數的設置 對于有ICD功能的CRT,可在關閉囊袋后進行抗心動過速和除顫功能參數的設定。
三、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
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是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和置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的結合。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同時合并的高的惡性心律失常易致死亡,所以置入CRTD除了能改善心功能不全外,在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時,能以預設的程序進行抗心動過速起搏(ATP功能)、低能量轉復、和高能量除顫,以及時終止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最大限度的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預后。因此,在國內外指南和臨床實踐中,在適合CRT置入時,如果患者各方面情況許可,或有惡性心律失常的證據時,應選用帶有ICD功能的CRT。然而由于更高的費用、更大體積和更多的并發(fā)癥等因素的限制,臨床上應用CRTD時仍應用個體化的慎重考慮。
圖3-4-7 正確使用切開刀
將左心室電極導線嵌入匹配的切開刀的2個刀槽內,隨后沿刀刃勻速外拉指引鞘,最后移除Stylet
(郭紅陽 單兆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