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病先防 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面統(tǒng)一認為,保持和建立一種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消化性潰瘍來講,不僅是一種治療方案,也是中醫(yī)學所講的“未病先防”,能夠對潰瘍病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志和飲食。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均。胃痛持續(xù)不已者,應該在一定的時期內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盡量避免進食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尤其要戒煙、戒酒。進食宜細嚼慢咽,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精神緊張也是預防本病復發(fā)的關鍵。
2.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藥和保護胃黏膜藥兩大類,起緩解反酸、燒心等癥狀和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通常,抗?jié)冎委熯€會與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配合使用。
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后出現(xiàn)潰瘍的患者,如情況允許,應立即停止該藥物的服用,如情況不允許,建議換用對胃黏膜損傷較小的同類藥物,同時繼續(xù)進行抗?jié)冎委熂邦A防用藥,用藥以抑制胃酸分泌為主。
3.手術治療 當前的內科醫(yī)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消化性潰瘍病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主要限于少數(shù)有并發(fā)癥者,包括大量出血經內科治療無效者、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門梗阻、胃潰瘍癌變、嚴格內科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
4.中醫(yī)治療 消化性潰瘍病的治療中,中醫(yī)治療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和顯著的療效。比如中藥湯劑、針灸、艾灸、推拿按摩等“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多管齊下,對潰瘍病的治療往往有出奇的效果。但總的原則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臨床上要審證求因,辨證施治。實證的,以驅邪為主;虛證的,以扶正為主;既有實證又有虛證的,要驅邪和扶正一起進行。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常見的治療胃痛的方法。
(1)溫補中焦法:無論是因為寒邪侵犯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通而致胃痛,還是因為脾陽不足,中焦失于溫煦導致的胃痛,用一些溫熱類的藥物讓胃暖起來,一可以溫化開因為寒邪侵襲而郁結的一些病理產物,去除導致胃痛的病因,散寒止痛;二可以溫補脾陽,恢復脾胃運化水谷、消化食物的能力,脾胃的功能恢復正常了,胃痛自然就減輕了。癥狀較輕的患者,局部用熱水袋、紅外線烤燈等發(fā)熱原理溫熨即可,或者服用生姜紅糖水就可以暖胃止痛。癥狀比較重的患者則需要一些藥物的幫助,如高良姜、香附、吳茱萸、陳皮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藥物。另外,平日自己動手做胡椒湯、生姜水等,即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2)活血化瘀法:中醫(yī)學有句話叫“氣為血之帥”。無論是肝臟疏泄功能不足導致氣機阻滯,還是飲食損傷脾胃導致胃中氣機阻滯,氣不順了,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血液運行不暢,最后形成血瘀存于胃中,導致胃痛。消化性潰瘍病時間久了,經常會有血瘀,臨床上痛的特點就是疼痛是固定的,或是刺痛感,或者有包塊,患者舌頭是黯紅甚至是紫黯色的,有些還可以看到舌頭上有瘀斑、瘀點,這都是體內有瘀血的外在表象。運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將這些郁結在一起的瘀血去除,就能去除導致胃痛的病因,胃痛自然會好轉。像丹參、當歸、桃仁、紅花這一類藥物都是可以活血化瘀的。而通俗一點講,活血化瘀就是讓血液充滿活力運動起來。所以,日常生活中,但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事情都對活血化瘀治療有幫助。比如適當?shù)倪M行體育鍛煉,每天用熱水泡泡腳讓全身的氣血運動起來等。
(3)調肝和胃法:肝氣失于疏泄,會影響脾胃功能。通過調理肝臟,使肝臟恢復正常的疏泄功能,氣順則通,胃自安和,即所謂“治肝可以安胃”。如何治肝?肝臟是一個喜歡順暢的臟器,當人的情志郁結,比如生氣、郁悶、傷心等負面情緒,都會使得肝郁氣滯,形成不通的狀態(tài)。中藥主要通過像柴胡、枳殼、芍藥、香附這樣一類疏肝理氣的藥物來幫助患者改善情志。另外,一些理療措施,如肝病治療儀等也有疏通肝絡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更提倡患者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疏肝解郁,比如進行適當?shù)纳硇男逕?、聽音樂、培養(yǎng)適當?shù)呐d趣愛好等一些轉移注意力、減輕壓力的活動,或者嘗試一些特殊方式的呼吸運動,比如深呼吸、賴克呼吸等這些簡單易行的自我調節(jié)方式。
(4)益氣健脾養(yǎng)胃法:胃痛的病程總是特別長,反反復復纏綿很久。從起病原因上看,多是在脾胃虛弱的基礎上而發(fā)的。通過健脾養(yǎng)胃,可讓脾胃逐漸恢復其自身的正常生理功能。如黨參、白術、蒼術、茯苓、當歸、沙參、麥冬一類滋養(yǎng)藥物,可幫助脾胃恢復功能。當然,除去藥物,飲食療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5)消食和胃法:此法用于因飲食傷胃而導致的胃痛。通過一些消食導滯的藥物,去除積累在胃中沒有被消化掉的食物,減輕胃的負擔。常用的方藥有保和丸。藥物就很多了,比如山楂、萊菔子、炒谷芽、炒麥芽、雞內金、神曲等。其中,山楂善于消肉食,麥芽、神曲善于消面食。另外,腹部按摩等也可以幫助胃腸運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辛開苦降法:此法適用于久病致寒熱錯雜、虛實夾雜型胃痛。對這種表現(xiàn)復雜的疾病,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認為,辛開苦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而對癥的方法。法中寒涼藥物和熱性藥物并用,辛開苦降,調理中焦氣機。常用的方劑是半夏瀉心湯。方中黃連、黃芩苦寒,降瀉其實熱;干姜、半夏辛溫,開散其實寒;人參、炙甘草、大棗取其甘溫之性,溫補益氣,補其虛損不足。中醫(yī)學理論認為,脾具有向上升的特性,而胃是下降的,即脾升胃降,因此,辛開苦降法實質上是順應人體的生理功能,調節(jié)脾胃,恢復其原本的職能,而達到治療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