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jié)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護理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內被激活而發(fā)生胰腺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化學性炎癥。臨床以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血和尿胰酶增高為特點,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重癥者伴休克、腹膜炎等各種并發(fā)癥,病死率高。本病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急癥,多見于青壯年。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病因 ①膽道疾病:最常見的病因,其中90%為膽石癥,中老年肥胖女性多見,其次為膽道蛔蟲病和膽道感染。膽道疾病引起壺腹部狹窄或(和)Oddi括約肌痙攣,使膽汁排出不暢,當膽管內壓力超過胰管內壓力時,膽汁可通過“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或反射性地引起Oddi括約肌松弛,使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胰管;或膽道炎癥時,細菌毒素通過膽胰間淋巴交通支擴散到胰腺,從而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②胰管阻塞:胰管結石、胰管狹窄、腫瘤等使胰液排出受阻及胰管內壓增高,導致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和消化酶滲入間質,引起急性胰腺炎。③酗酒和暴飲暴食:乙醇和暴飲暴食均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及十二指腸乳頭水腫或Oddi括約肌痙攣,使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④十二指腸及周圍疾病:如鄰近十二指腸乳頭的憩室炎、十二指腸袢綜合征等,伴有十二指腸壓力增高和Oddi括約肌障礙,使十二指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⑤其他:如腹部手術與創(chuàng)傷、內分泌與代謝疾病、某些急性傳染病、應用噻嗪類利尿劑或糖皮質激素、高鈣血癥、高脂血癥以及免疫因素等。
2.發(fā)病機制 正常胰腺能分泌多種酶,其中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是主要的消化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有活性的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另一種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無活性的酶,如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彈性蛋白酶原、磷脂酶A、激肽酶原等。在各種病因的作用下,上述酶原被激活成具有活性的酶,使胰腺自身消化,發(fā)生組織水腫、壞死與溶血,甚至引起休克;進而累及如腹膜、胃腸道、胸膜等;激活的胰酶并可通過血行與淋巴途徑到達全身,引起多臟器(如肺、腎、腦、心、肝等)損害和胰腺出血壞死。近年研究提示,胰腺組織損傷過程中一系列炎性介質(如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補體、腫瘤壞死因子等)起著重要的介導作用,促進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病理 急性胰腺炎分為兩種病理類型。①水腫型:占90%以上;以胰腺腫大、分葉模糊,間質充血、水腫,少量脂肪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為主。②出血壞死型:胰腺腫大變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分葉消失,有新鮮出血區(qū),較大范圍的脂肪壞死灶,鏡下見細胞結構消失,壞死灶的周圍有炎性細胞浸潤包繞;胰液外溢和血管損害,可引起化學性腹水、胸水和心包積液,并易繼發(fā)感染。
二、護理評估
(一)健康史
評估有無膽道疾病如膽道結石、感染、蛔蟲等和胰、十二指腸病史,有無腹部手術與創(chuàng)傷、內分泌與代謝疾病、急性傳染病等;詢問有無應用噻嗪類利尿劑、糖皮質激素、高鈣血癥、高脂血癥等病情;了解發(fā)病前有無酗酒、暴飲暴食等誘發(fā)因素。
(二)臨床表現
起病急驟,臨床表現取決于病因、病理類型及治療是否及時,輕癥急性胰腺炎癥狀相對較輕,預后較好;重癥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變化迅速,常發(fā)生休克,預后差,并發(fā)癥多,嚴重者可于數小時內猝死。
1.腹痛 本病最主要的表現和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常在暴飲暴食或酗酒后突然發(fā)生;疼痛性質不一,可呈鈍痛、鉆痛、絞痛或刀割樣疼痛,為持續(xù)性腹痛陣發(fā)性加劇;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取彎腰抱膝位可減輕,進食后加劇,且不易被一般胃腸解痙藥緩解。輕癥急性胰腺炎,腹痛一般在3~5d后緩解;重癥急性胰腺炎,腹痛劇烈、持續(xù)時間較長,發(fā)生腹膜炎時疼痛波及全腹。
2.腹部體征?、佥p癥急性胰腺炎:上腹部輕度壓痛,無或有局限性輕度腹肌緊張和反跳痛,有腹脹和腸鳴音減少,無腹水征。②重癥急性胰腺炎:上腹部壓痛顯著,出現腹膜炎時壓痛遍及全腹,有肌緊張及反跳痛,可出現腹水征;并發(fā)腸麻痹時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胰液滲入腹腔或經腹膜后間隙進入胸腔時,可出現血性腹水、胸水;胰酶、壞死組織及出血沿腹膜間隙與肌層滲入腹壁下,可使兩側脅腹部皮膚出現暗灰藍色(Grey-Turner征)、臍周圍皮膚呈青紫色(Cullen征)等。
3.惡心、嘔吐 多數起病后即有惡心、嘔吐,嘔吐較頻繁,嘔吐物為食物和膽汁,嘔吐后腹痛并不減輕,常同時有腹脹。重癥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腸梗阻時腹脹尤為顯著。
4.發(fā)熱 多數為中度發(fā)熱,重癥急性胰腺炎體溫較高,一般持續(xù)3~5d;如持續(xù)發(fā)熱1周不退或逐日升高伴白細胞升高者,應考慮繼發(fā)胰腺膿腫或膽道感染等。
5.低血壓或休克 常見于重癥急性胰腺炎,在起病數小時內發(fā)生,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休克大多為逐漸發(fā)生,極少數突然出現,甚者可猝死。主要原因為有效血容量不足、緩激肽類物質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等。
6.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輕癥急性胰腺炎表現為輕重不等的脫水、低血鉀,嘔吐頻繁者有代謝性堿中毒;重癥急性胰腺炎有明顯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并可出現明顯低鈣血癥所致的手足搐搦,偶爾可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
7.并發(fā)癥 主要見于重癥急性胰腺炎,局部并發(fā)癥有胰腺膿腫和假性囊腫,全身并發(fā)癥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腎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胰性腦病、敗血癥及真菌感染及暫時性高血糖、慢性胰腺炎等。
8.心理狀態(tài) 因起病急、進展快、自覺癥狀明顯,患者常出現焦慮、恐懼情緒。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 白細胞計數增高可達(10~20)×109/L,重癥急性胰腺炎常超過20×109/L,并伴有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2.淀粉酶測定 ①血清淀粉酶:診斷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檢查項目。起病后6~12h開始升高,48h后開始下降,持續(xù)3~5d。血清淀粉酶超過正常值3倍(Somogyi法500U)可確診本病,但其升高的程度不一定反映病情的輕重,輕癥急性胰腺炎可以明顯升高,而重癥急性胰腺炎有時可正?;蚪档?。②尿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比血清淀粉酶稍遲,常在發(fā)病后12~24h開始升高,3~4d達高峰,下降較慢,可持續(xù)1~2周,尿淀粉酶(Winslow法)超過256U/L有診斷意義,適用于就診較遲的病例。
3.血清脂肪酶 常在病后24~72h開始升高,持續(xù)7~10d,超過1.5U/L(Cherry-Crandall法)時有意義,適用于就診較遲的病例,也有較強的特異性。
4.血清正鐵白蛋白 重癥急性胰腺炎起病72h內常為陽性。
5.生化檢查?、傺}:重癥急性胰腺炎血鈣可暫時性下降,低血鈣的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若血鈣明顯下降(血鈣小于1.5mmol/L)且持續(xù)數天,提示預后不良。②血糖:暫時性升高常見,如空腹血糖持續(xù)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組織壞死,提示預后不良。③其他:重癥患者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升高,提示預后不良;此外,三酰甘油、膽紅素、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等均可增高。
6.影像學檢查?、俑共緽超檢查: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用作常規(guī)初篩檢查,可查及胰腺增大、胰內及胰周回聲異常和胰管擴張,并可發(fā)現膽管結石、膽總管擴張,以及診斷有無腹水、胰腺膿腫和假性囊腫。②CT腹部掃描:對胰腺炎的診斷、鑒別診斷和判斷胰腺炎的嚴重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四)治療要點
治療目標:抑制胰液分泌、減輕疼痛、抑制胰酶活性和防治并發(fā)癥。
1.減少胰腺外分泌?、俳?、胃腸減壓:減少胰液分泌的重要的基本治療方法,通過減少食物及胃液刺激胰腺分泌的作用,可減輕疼痛、嘔吐及腹脹。重癥急性胰腺炎需絕對禁食數周,禁食期間采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以減少胰液分泌、減輕胃腸負擔和補充代謝需要。②藥物治療: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蛸|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可通過抑制胃酸而間接抑制胰腺分泌;應用生長抑素及類似物,可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的合成和分泌。
2.減輕疼痛 及時緩解劇烈腹痛十分重要,可避免加重休克和發(fā)生胰-心反射而導致猝死。常用哌替啶加阿托品肌內注射、山莨菪堿(654-2)等;不用嗎啡,以免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而加重病情;最有效的止痛措施是應用自控鎮(zhèn)痛泵(PCA)進行疼痛自控治療。
3.抑制胰酶活性 常用抑肽酶、加貝酯等,適用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
4.營養(yǎng)支持 胃腸蠕動恢復、腹脹消失后,如無腸梗阻,應盡早進行空腸插管,實施腸內營養(yǎng)(EN),以維持腸道黏膜功能,防止腸道內細菌移位引起胰腺壞死合并感染。營養(yǎng)底物的搭配為:脂肪乳占總熱量供應的60%、氨基酸占供熱量的10%、葡萄糖占供熱量的30%。
5.抗休克及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積極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每24h補液量應達到2500~3500mL,補液速度和量應根據中心靜脈壓與治療反應進行調整,同時給予氯化鉀3.0g/d、10%葡萄糖酸鈣10~30mL/d,酌情補充5%碳酸氫鈉溶液以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必要時給予白蛋白、血漿代用品和輸注鮮血。休克者,在擴容的基礎上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糾正休克。
6.抗感染 感染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預防和控制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應針對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感染,早期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以預防胰腺壞死合并感染,宜選用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克林霉素及頭孢菌素類,并聯合應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7.中醫(yī)中藥:單味中藥生大黃,復方制劑清胰湯、大承氣湯等,均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有一定的療效。
8.內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術 適用于膽源性胰腺炎合并膽道梗阻或膽道感染者,可緊急進行膽道減壓、引流和去除膽石梗阻,這是治療和預防胰腺炎發(fā)展的重要非手術療法。
9.外科治療 適用于內科治療無效并出現下述病情者,包括胰腺壞死合并感染、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膽道梗阻或感染,診斷未明確且疑有腹腔臟器穿孔或腸壞死。
10.并發(fā)癥治療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氣管切開和使用呼吸機;高血糖或糖尿病,給予胰島素等相應治療;急性腎衰竭,采用透析治療。
三、主要護理問題
1.疼痛(腹痛) 與胰腺及其周圍組織炎癥、水腫,壞死有關。
2.體溫過高 與胰腺炎癥、壞死和繼發(fā)感染有關。
3.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與惡心、嘔吐、禁食、胃腸減壓有關。
4.潛在并發(fā)癥 電解質紊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腎衰竭、心功能不全、敗血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
四、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傩菹⒑腕w位:保持環(huán)境安靜,絕對臥床休息,以降低代謝率,增加臟器血流量,促進組織修復和體力恢復;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如彎腰、屈膝側臥,以減輕腹痛;對劇痛導致患者輾轉不寧時,要防止墜床,保證安全。②飲食護理:急性期嚴格禁食、禁飲1~3d,以減少胃酸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并可減輕嘔吐和腹脹。禁食期間應補液2000~3000mL/d,胃腸減壓時補液量需適當增加,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腹痛和嘔吐基本消失后,可恢復進食,從少量流質、半流質、漸進為普通飲食,先給予對胰腺刺激小的糖類,慢慢增加蛋白質及少量脂肪(不超過50g/d),切忌暴飲暴食及酗酒。禁食期間一般不能飲水,口渴可含漱或用水濕潤口唇,對胃腸減壓患者,每天進行口腔護理,以減輕胃腸減壓管造成的口腔不適和干燥。
2.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溝通,關心、安慰、體貼患者,介紹本病有關知識,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
3.對癥護理?、俑雇矗褐笇Щ颊咄ㄟ^變換體位,或談話、聽音樂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病痛;應用阿托品時應注意有口干、心率加快、加重青光眼和排尿困難等不良反應;腹痛嚴重者,遵醫(yī)囑給予地西泮、哌替啶以緩解疼痛。②發(fā)熱:隨時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出現高熱時給予頭部冰敷、乙醇拭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并觀察降溫效果,做好口腔、皮膚護理。
4.用藥護理?、凫o脈應用西咪替丁時,給藥時速度不宜過快,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反應,注意有無血壓降低等異常反應和不適主訴。②使用抑制胰酶活性藥時要注意:抑肽酶可產生抗體,有過敏可能;加貝酯靜脈滴注速度不宜過快,勿將藥液注入血管外,多次使用時需更換注射部位,藥液應現配現用,有藥物過敏史者、妊娠婦女和兒童禁用。③準確、及時地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觀察藥效和副作用。
5.搶救配合 ①低血容量休克:安置患者取休克位或平臥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氧;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快速靜脈輸液,必要時輸血或血漿以糾正低血容量,如血壓仍不回升,按醫(yī)囑給予血管活性藥,根據血壓和中心靜脈壓隨時調整輸液的量和速度,必要時輸血或血漿以糾正低血容量。②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一旦發(fā)生時,立即高濃度給氧,并配合做好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的護理。
6.病情觀察?、賴烂苡^察生命體征、神志及尿量變化,體溫持續(xù)超過39℃,提示重癥胰腺炎胰腺組織繼續(xù)壞死;心率達到或超過100次/分、收縮壓不足90mmHg、脈壓不足20mmHg時,提示血容量不足或休克;呼吸達到或超過30次/分時,應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②觀察嘔吐物或(和)胃腸減壓時引流物的性質和量,觀察皮膚彈性,判斷脫水程度,準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③觀察腹痛程度及性質有無改變,注意有無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腹水等。④定時留取血、尿標本,觀察血、尿淀粉酶及血清電解質的變化。
五、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本病主要的發(fā)病原因、誘發(fā)因素及疾病過程,教育患者積極治療與急性胰腺炎發(fā)生有關的疾病,如膽道疾病、十二指腸疾病等。
2.宣傳急性胰腺炎的預防方法,強調飲食衛(wèi)生,有規(guī)律地進食,攝取低脂肪、低蛋白質、高糖類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和辛辣刺激食物,強調戒除煙酒的重要性,以預防復發(fā)。
3.指導患者按醫(yī)囑堅持用藥,定期門診復查;出現劇烈腹痛時,應及時就醫(y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