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既是高級人才的培養(yǎng)者,也是學校和學術聲譽的奠基者與傳播者。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也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重要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的源頭性工程。因此,師德師風建設對于進一步提高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營造良好的校風,推進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高校的地位及作用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更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要求。教育大計以教師為本,教師大計以師德為本。只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養(yǎng)出數以千萬計的創(chuàng)新人才,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水平的大學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必須有一流的師德師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各項建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校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政治意義,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以期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使高校在日趨激烈的高等教育辦學競爭中贏得主動地位。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目標要求就是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整潔、團結向上、充滿生機的學校,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以深厚的愛心感染學生,以精彩的課堂吸引學生,以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以發(fā)展的需要塑造學生。教師勞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培養(yǎng)人和塑造人。高尚的人格是師德師風的核心,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師風的規(guī)范,又是教師良好品格特征的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對事業(yè)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要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管理機關,無論他們設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業(yè)中的作用?!币蚨诮逃虒W活動中,育人必先育己,要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情激情,以行導行。
二、目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在發(fā)生深刻變革,社會組織形式在發(fā)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在發(fā)生深刻調整,這些必然引起高校自身環(huán)境的變化,教師的隊伍結構、思想狀況也在發(fā)生變化,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受社會上金錢拜物、誠信失衡等不良思潮的影響,少數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出現了下滑趨勢,甚至已經侵蝕到學校的肌體,侵蝕到師生的心靈,直接影響了學校的發(fā)展。如重物質條件攀比,輕人文精神動力較為普遍;對教學缺乏熱情,對學生不負責任;重科研,輕教學;只顧業(yè)務,不問政治;有的只管個人的前途利益,不關心集體和學校的發(fā)展;等等。盡管這些情況只是在少數教師中存在,但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師德師風既是一所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標志,又是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原動力之一,更是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競爭力之所在,體現著一所學校的整體精神風貌。因此,一定要從發(fā)展的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一)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科學發(fā)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其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由此可見,科學發(fā)展觀是站在時代的高度,著眼于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豐富發(fā)展內涵、創(chuàng)新發(fā)展觀念、開拓發(fā)展思路、破解發(fā)展難題而提出的。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迫切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找準師德師風建設的切入點,有效地解決突出問題,使廣大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其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樹師德師風典范,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
學生的根本利益就是學習、成長、成才。我校以學習溫家寶總理講話精神為契機,引導全校教職工深入學習池際尚先生的風范,通過不斷加強校風學風與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來切實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從而推動和諧校園建設。
認真開展向池際尚院士學習的活動,狠抓校風學風和師德師風建設。池際尚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巖石學家、教育家,曾任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前身)副院長、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三八”紅旗手、地質礦產部勞動模范、優(yōu)秀共產黨員,為我國地質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池際尚先生在中國地質大學執(zhí)教期間,一直堅持親自給本科生授課,用自己嚴謹治學、執(zhí)著堅忍的教學風范感召學生,激勵大批青年學子繼承學校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激勵他們在平凡、艱苦的地質工作崗位上取得杰出成就。池際尚先生在榮膺中科院院士稱號后仍然親自帶本科生參加野外教學實習,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娛樂,既引領學生親身體驗探索地球奧秘的無窮樂趣,又言傳身教做人做學問的種種道理、規(guī)范,促進了學生智育與德育的全面發(fā)展。如今,池際尚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但被她教過的學生,都依然常常緬懷先生執(zhí)著質樸、才高行厚、嚴謹督學、師生琴瑟和音的大家風范。
學校黨委和校行政部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對學習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講話精神做出全面部署,建立網絡、電視、廣播、校報和櫥窗五位一體宣傳模式,全面、持續(xù)地宣傳池際尚院士的先進模范事跡。學校組織校內外專家專門制作了音樂劇《我常懷念她》,出版了??瘜]嫞埂敖逃肄k學”“有愛才有教育”等觀念在學校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中入耳、入心、入腦,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緬懷大師的活動。學校在黨委中心組、各職能部門、各學院、各教研室等分層次全面組織開展座談、討論活動,在校報、校園網上開辟專欄,及時報道、宣傳最新的學習進展與學習成果。同時,學校還通過多種途徑,對溫家寶總理的重要講話和池際尚院士的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開展教書育人宣講活動,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師德師風演講比賽,組織教授、名師上臺介紹自己如何教書育人和如何樹立高尚師德師風的心得體會。在此期間,趙鵬大院士和池際尚院士當年的學生歐陽自遠院士(“嫦娥工程”月球應用首席科學家)、李思田教授、路鳳香教授紛紛接受電視臺、校報專訪,大力倡議教授、名師一定要上講臺,倡導推進啟發(fā)式教育,倡議各層次教職工都要用心關注學生成長、用愛培育學生成才。廣大教職工在學習中紛紛表示,要學習池際尚院士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積極進取、艱苦樸素、樂于助人,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為地球科學嘔心瀝血的精神,以池際尚院士為榜樣,自覺培養(yǎng)高尚的師德師風,勤奮工作,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三)以學校精神教育為重點,構建和諧育人氛圍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構建和諧校園要靠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但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還是靠教師。因此,學校始終將緬懷、學習池際尚先生的系列活動深入、持續(xù)開展,貫穿校風學風建設始終,引導教師通過深刻認同工作價值、不斷提升個人素質來優(yōu)化自身與學校關系,通過密切與學生的聯系、提升教學質量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通過深入有效地開展活動,不斷內化教職工對校訓精神的認識。一批領導和專家紛紛撰寫、發(fā)表文章,探討、詮釋艱苦奮斗精神在新時代的新內涵。資源學院費琪教授以《艱苦奮斗精神永不忘》為題,系統回憶了自己從20世紀50年代上大學到1983年在國際石油地質學家大會上宣讀文章的經歷,勉勵青年教師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干大事。她說:“在今天新的形勢下,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優(yōu)越,但艱苦奮斗精神沒有過時,它的含義卻是更廣泛、更深刻了。在世人普遍比房子的豪華、車子的氣派、妻子的時髦、兒子的新潮、票子的闊氣的時候,青年教師要想攀登科學高峰,就要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斷抵御與克服金錢、物質和感情等各方面的誘惑。這種在思想上、精神上的艱苦奮斗,遠遠難于在物質上的艱苦奮斗,需要有更大的自制力和勇氣,才能自覺地走下去。”前輩的言傳身教,使青年教師深刻認識到了攀登科學高峰過程的曲折。學校教師的抱怨少了,但是求知、求真的作風更實在了。
通過深入有效地開展活動,不斷深化青年教師對育人職責的認識。歐陽自遠院士在緬懷池際尚先生時說,教授、專家將經過艱難探索所得到的體會融為一體教給學生,這不是一般的傳播知識,更是教學生怎樣理解科學知識,采用什么樣的思想方法、科學思路。學生接受大師在科學研究思路與方法方面的熏陶,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學校教師在前輩的示范下潛心學習,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法,本科生的課堂教學質量也逐漸有了新突破。
(四)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凸顯和諧校園建設成果
為了進一步發(fā)揚以池際尚先生為代表的大批學校教師關愛學生、用心育人的優(yōu)良作風和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學校精神,學校制訂了“學務指導計劃”和“池際尚計劃”,成立了組織機構,具體負責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的宣傳、組織、實施與檢查落實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積極推行“學務指導計劃”。即安排更多的高水平專家、學者和年輕專業(yè)教師直接指導學生成長、成才,由學院指派,或者可以由學務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使一名專業(yè)教師定向指導十名以下的學生快速熟悉大學生活、科學開展學習和實踐。專業(yè)教師全面參與學生學習、生活指導,有利于學生通過專業(yè)、科學學習而促進德育發(fā)展;每名教師指導個別學生,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深入溝通、交流,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改善學校與學生、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等多方面的關系,為和諧校園建設助力。
有效實施“池際尚計劃”。旨在鍛造一支優(yōu)秀、敬業(yè)的教師隊伍,培養(yǎng)一批師德高尚、學術精湛、教學優(yōu)秀、熱愛學生的名師,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實現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辦學水平持續(xù)提高、教師個人素質不斷提升的良好局面,在池際尚先生等大師的感召下,圍繞人才培養(yǎng)這一目標,達到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學校始終把樹立典型與培育教師優(yōu)秀群體有機結合。古詩云:“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睂W校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典型、樹立典范的活動,涌現出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業(yè)績突出的教師,特別是以一批優(yōu)秀共產黨員為代表的模范人物。例如,著名古生物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優(yōu)秀共產黨員殷鴻福矢志不渝從事古生物地質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親自帶領學生到野外實習,在一次野外實習過程中摔傷后仍堅持教學,此外他還將獲得的“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獎金20萬港元捐給學校作為學生的獎學金,大公無私,堪稱大師風范;全國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數理學院謝興武教授三尺講臺勤耕耘、講奉獻,桃李滿天下,深受廣大師生的愛戴與尊敬。
善于發(fā)現和宣傳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教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學校及時總結,不斷發(fā)掘教師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和模范事跡,大力加強宣傳、表彰,以推動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再上新臺階;堅持正確導向,樹立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培養(yǎng)不甘落后、奮勇爭先、積極向上的精神,提倡顧大局、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和實事求是、改革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
師德師風決定著高校的學風和校風,決定著高校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風格,是一所高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高校務必從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做好這項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學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丁振國 李素礦 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新論 2008.12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