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畫?詞?書_關(guān)于倪為公的故事
人·畫·詞·書_關(guān)于倪為公的故事
——文化名城逸事
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敘永,風情萬種,風姿綽約,似一位飄逸典雅的少女,亭立川南,光照古今。
頗具宮廷格調(diào)的春秋祠,道佛遺韻的玉皇觀,黔蜀分疆的雪山關(guān),名勝風景,熠熠生輝。戍仙楊慎的悲歌,蔡鍔將軍的名聯(lián),朱德元帥的題詩,朱自清、王朝聞的華章,使這座古城濃郁著文化藝術(shù)氛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人。
歷史已成過去,今日的敘永文化人正撐起“文化名城”的大旗,譜寫瑰麗新篇,留下許多藝苑珍聞。(123shoppingwar.com)這里記述的是一段真實的趣事。
四川省文化廳廳長周正舉先生任敘永縣縣委書記期間,以其清正廉明,雷霆氣魄獲得了敘永人民的普遍崇敬,更以其淵博學識、青衿風度,贏得了敘永文化人的傾心。曾受業(yè)于徐悲鴻、劉海粟門下而藝貫中西的國畫家牟于天公,因其獨特的山水、花卉而飲譽川中,并開創(chuàng)了經(jīng)久不衰的敘永畫風。周正舉君在敘工作期間,牟公精心創(chuàng)作過一幅山水中堂贈與周君,畫面怪石嵯峨,翠樹橫煙,水流湍急,氣勢飛騰,周君得畫愛不釋手。當時,畫面有牟公窮款及兩方印章,牟公在畫端留有可供題詠的大片空白。周君雖然學融古今,特別于古典美學造詣極深,且一手好字風貌獨具,但他還是考慮另請方家題詞。于是,周君將牟公畫交與享譽天府的古文字學者曾介忞先生,曾老以為周君也是善文者,題畫得十分慎重,故得畫許多時日也未見落墨。后來,詩未題就而曾老不幸仙逝,留下名城千古憾事。
懷念曾老之余,周君又將畫轉(zhuǎn)與當時的縣志辦的嚴為霖先生,請他題詞,又引出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教師作家靳朝忠,近年佳作迭出,迄今已在全國一百多家報刊發(fā)表詩歌、散文、教學論文三百余首(篇)。他以其古樸清新的文筆和深邃的哲思享譽文壇。嚴為霖先生知其文學功底深厚,尤善古典詩詞,便將牟公之畫轉(zhuǎn)給靳君請他代為題詞。
靳君展卷,為牟公非凡的筆觸和浩渺的意境所陶醉,更因仰慕牟公、周君藝名人品,故視畫良久,心潮迭涌,詩興勃發(fā),揮筆填就一曲《沁園春·題牟于天山水畫贈周正舉先生》。詞云:
禹跡神工,疏啟岷沱,江鎖夔門。望巍巍峭壁,嶙嶙鑿印,湯湯白浪,淡淡波痕,逆水風帆,春潮漲漫,一棹一篙暗動魂。君應(yīng)見,在煙波渺處,萬櫓爭奔。
川流不厭其深,嚴治學百家諸子存。嘆青衿風度,雷霆氣魄,大江情愫,瀚海經(jīng)綸。鮫室傾瑰,文章評點,千古藝園摘玉芬。舟起處,正一川煙雨,舉峽風云。
全詞一氣呵成,將畫面意境、周正舉先生之學養(yǎng)情懷以及風起云涌的時代背景表達得酣暢淋漓。嚴為霖先生讀完全詞,拍案叫絕,決定用自己那手純熟自如的行楷題于畫上。為使畫、詞、書合璧,嚴老將靳君之詞帶回家中,日日于草稿上反復(fù)書寫,然皆不稱意。稍后,詞尚未題上畫面,嚴老卻病魔纏身。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題詞之事,奈何天公不樂成人之美,嚴老竟也隨曾介忞先生駕鶴西去,可憾可嘆!
事隔數(shù)年,周正舉君調(diào)任瀘州市市委副書記,工作之余,筆耕不輟,一部文采斐然的《夜讀臆札》赫然而出,后又任四川省文化廳廳長、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晝夜忙碌,又有幾部書稿脫手,恐已將題畫之事淡忘了。
去年初夏,筆者與友人到靳朝忠君處閑聊,無意間談到當今為官者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問題,自然說起周正舉來,無不欽佩。偶翻瀘州詩書畫院出版的《怡園》一書讀到靳君的《沁園春》時,靳君不由憶起當日嚴為霖先生為題詞而帶病苦練書法的情景,使人悄然動容。酒酣,我突發(fā)奇想:在敘永名城另請書家替周正舉君書寫靳君所填之詞。
當之無愧的書家應(yīng)數(shù)倪為公老先生了。
倪老是上海崇明島人,青年時離滬入川從事革命活動。三十年前因歷史的誤會被逐入敘永鳳凰鄉(xiāng),倪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遇而安,潛心修煉,“日日臨池把墨研”,三十年如一日,與青山綠水相依,精習書法,楷、隸、行、草、篆諸體全能,其書已臻化境。筆者于四年前偶識先生,一見之下,大驚失色。那時先生年近古稀,美髯飄飄,一派仙風道骨。后拜于先生門下,書藝遂有大進。當下,我與靳君等商定請倪老先生為周正舉君書寫《沁園春》詞。
隨即,筆者致函周正舉君言及此事,周君于百忙中很快復(fù)信,并說至今尚未收回牟公畫。我偕靳君到嚴為霖先生處向其家人詢問該畫,未果。而牟于天公也于兩年前謝世,他為周君所作之畫,石沉大海,逸失民間。
爾后,我親赴鳳凰偏遠山鄉(xiāng)接倪為公先生到天池寒舍小住,說及題詞之事,倪老欣然應(yīng)請。他將《沁園春》詞反復(fù)吟詠,心神皆融畫境。旋即,倪老鋪紙懸肘,筆走龍蛇,用隸楷、行書、草書三種書體書寫了全詞,三幅書作水墨淋漓,情態(tài)各具,謂為藝術(shù)珍品實不為過。
從牟公贈畫到倪老作書,一段故事,曲盡其中,人、畫、詞、書,跌宕多姿,感人肺腑,實乃文化名城敘永魅人的逸聞佳話。
時人有知牟公這幅山水墨寶者,祈望物歸原主,轉(zhuǎn)奉周正舉君,甚幸!
倪為公先生當年所書三幅作品中,那幅字字珠璣的行書,由我轉(zhuǎn)交給周正舉先生,至今被其視作珍寶,從不輕易示人。
記得倪為公先生剛平反那年春節(jié),永寧詩書畫院在敘永東城公園開年會,蒞會的倪為公先生的美髯吸引了眾人。文壇名宿文伯倫先生問倪老,晚上睡覺時,胡子放在被窩里,還是翻出來放外邊,倪先生說,他也不曉得,還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事情。
當日,文伯倫先生即興詩贈倪老:
德劭才高翰墨香,識荊此日會文章。
揮毫勢挾風雷雨,吐語人如魏晉唐。
遁世逸民持淡定,飲流老驥護軒昂。
先生美髯我頭白,禮謁還期拜鳳凰。
書法名家葉蓉光在敘永文管所任所長期間,曾特邀倪為公先生到春秋祠中,將虞景星所題“永寧八景”以各種書體寫就,一幅一種風貌,幅幅異彩紛呈,如今珍藏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祠中,成為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