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善于聽弦外之音
有時人們在說話的時候,總會在字面意思之下還隱含著其他的含義,而這層含義有時又會比表面意思更耐人尋味,所以與人交談時,我們需要聆聽的還有話語中的含義,而不是單純的文字。只有在真誠的聆聽中,我們才能通過文字,發(fā)掘對方的心靈。
但現(xiàn)實中,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一些不能準確抓住他人言語中信息的人,便不能準確識別別人的情緒,結果,使溝通出現(xiàn)障礙,甚至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明朝初年,江蘇昆山一帶有個遠近知名的大富翁,叫沈萬三。沈萬三為了討好朱元璋,給他留個好印象,便竭力向新建的大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誠,不斷地向新政府輸銀納糧。
于是,朱元璋下令讓沈萬三出錢修金陵的城墻。沈萬三負責的是從洪武門到西門一段,占金陵總工程的三分之一。沈萬三不僅按質量提前完成了任務,還請命要替朱元璋犒賞士兵。
他這么做,也是討好朱元璋,沒想到會弄巧成拙。
朱元璋聽罷,十分惱火地說:“朕有百萬雄師,你犒賞得了嗎?”
沈萬三沒有聽出話外之音,不知這是詰難他,反而毫無難色地說:“即使是如此,草民依然可以犒賞每位將士一兩銀子。”
朱元璋聽了大為震驚。在他與方國珍、陳友諒、張士誠等武裝割據(jù)勢力爭奪天下時,朱元璋就因有江南富豪支援,敵對勢力才慘遭戰(zhàn)敗。如今雖已建成大明王朝,但國強不如民富,這就使得朱元璋忍無可忍?,F(xiàn)在沈萬三居然敢僭越,要代天子犒賞三軍,憑著富有將手伸向軍隊,更使朱元璋怒火中燒。
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并沒有將胸中怒意表露出來,只是沉默了片刻,冷冷地道:“軍隊朕自會犒賞,就不煩勞你操心了。”但沈萬三似乎沒有聽懂朱元璋的意思。
沒過幾天,沈萬三又來大獻殷勤。朱元璋決意要殺殺沈萬三的銳氣。于是給了他一文錢,然后對他說:“這一文錢是朕的本錢,你拿去給朕放債。以一個月為期限,第二日起到第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對合?!?/p>
所謂“對合”是指利息與本錢相等。也就是說,每天的利息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滾利。
沈萬三雖然家私萬貫,但腹中無物,財力有余而智慧不足。他心想這有何難!第二天本利二文,第三天四文,第四天才八文。區(qū)區(qū)小數(shù),何足掛齒?于是沈萬三便興高采烈地接受了使命。
可是當他回到家仔細一算,傻了,雖然到第十天時本利才不過五百一十二文,可是到第二十天就是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文,而且到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總數(shù)將達到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零九百一十二文,要交出五億多文錢,沈萬三只有傾盡家產(chǎn)了。
后來,沈萬三真的傾家蕩產(chǎn)了,朱元璋下令將沈家財產(chǎn)全部充公。并將其全家流放到云南邊境。
沈萬三為何遭到如此悲慘的下場?很顯然,他聽不懂朱元璋的話外之意,只知道一味地奉承,沒想到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最后只能慘死在馬蹄之下。
聽懂弦外之音是與人交往的一種必備技藝,也是為人處世必要的本領,更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xiàn),因為它與我們的人際關系的好壞和事業(yè)的成敗有直接的關系。
人們探討的話題常常是一個人情緒的載體。話題種類繁多,看似無從著手,其實不然。只要你仔細觀察話題與說話者本身的關系狀況,便可以從這里打開通道,獲得更多關于對方的性格、氣質、想法等信息,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對方。
言語是一個人曲折的深層心理不自覺的表現(xiàn)手段。即使同自己想表現(xiàn)的自我形象無關,通過分析一個人的言語特征便可以大體上看出這個人的真實形象,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本人沒有意識到的言語特征,比詞語的內容更雄辯地告訴我們其人自身。
厚黑智慧
人內心的思想,有時會不知不覺或者會故意流露出來,讓對方去慢慢體會,因此,與人交談時,我們一定要留心他人的言外意,弦外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