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某鎮(zhèn)的一種美麗的鳥——鵜鶘,一時間數(shù)量銳減。由于許多鵜鶘莫名其妙地死亡,一時間社會上眾說紛紜,大家爭論得不可開交。
后來科學家經過考察發(fā)現(xiàn),禍根源自當?shù)氐囊患裔烉D加工廠,該廠將漁民宰殺魚后留下的內臟作為原料生產釣餌。
可這與鵜鶘數(shù)量減少有什么關系呢?原來,在過去,漁民捕到魚后常將沒用的內臟拋棄,沒想到竟然引來了大量的鵜鶘。天長日久,鵜鶘漸漸習慣了靠漁民拋棄的魚內臟為食的生活,也因此逐漸失去了捕食能力。然而,釣餌加工廠的建立斷絕了免費的魚內臟,大批鵜鶘因為缺乏捕食能力而活活餓死。
看來,動物和人一樣,如果不去為了生存而奮斗,貪圖安逸,坐享其成,其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尊嚴,還有可能是生命。
在顧蕊看來,靠自己的力量買房子是無法想象的。所以,她奉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原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富裕的婆家,為此承受了精神上的折磨,喪失了人格尊嚴。她避開了奮斗的艱辛,卻換來了不堪的恥辱。
在其他人看來,顧蕊嫁到有錢人家,有了房子、車子、孩子,過上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但顧蕊覺得,自己的尊嚴“就像當年那擱在角落里的禮物,被遺棄在灰塵里,永遠不見天日”。她希望別人別像自己和電視劇《蝸居》中的海藻那樣為走出蝸居而失去尊嚴。
接下來的某一天,顧蕊忘了買婆婆每天都要吃的木耳。她覺著自己實在太累了,心想明天再說吧,就沒再出門去買。結果,吃飯時,婆婆發(fā)現(xiàn)沒有自己指定要吃的木耳,把筷子一摔,滿臉的不高興。許輝試探著問:“要不我現(xiàn)在去買吧?”婆婆指著顧蕊的鼻子說:“你這是故意氣我吧!”顧蕊剛準備開口解釋,靠在婆婆懷里的孩子跳起來大聲說:“媽媽犯錯了,媽媽犯錯了,快給奶奶跪下?!焙⒆釉捯怀隹?,一家人全都愣住了。許輝回過神來,準備狠狠給孩子一巴掌,卻被婆婆攔住了。顧蕊再也受不了了,就搬回了娘家,住在一間小小的閣樓里,恢復了若干年前的蝸居生活。雖然小閣樓比不上那棟二層小樓和那套復式房,但她心里卻舒坦了許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