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就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嗎
經(jīng)典案例
我會不會死?
周末,8歲的航航跟隨爸爸媽媽回鄉(xiāng)下老家參加了一位親戚的葬禮。航航看到非常傷心的媽媽悲聲痛哭的情景,并印在了心里。
回到家后,航航馬上問:“媽媽,你會死嗎?”當時,沒有留意的航航媽媽回答:“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但是媽媽能活到一百歲,離死還早呢。”但是,周一,航航就不肯上學(xué)了。問其原因,航航說,他不想離開媽媽。
晚上,航航媽媽給兒子蓋好被子關(guān)燈時,航航突然問:“媽媽,我會不會死???人死了以后會變成什么?會下地獄嗎?有地獄嗎?”在黑暗中聽到兒子這樣問,把航航媽媽嚇了一跳。
看著兒子一臉不安的樣子,航航媽媽真是有點兒惶恐。她內(nèi)心對死亡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甚至也有一絲害怕。她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探討“死亡”這個問題。
心靈困惑
孩子的困惑
三年級的陳聰:那天我問奶奶:“每個人都會死嗎?”奶奶說人都會死,她也一樣。我非常難過,不想失去奶奶,又問:“那死了,還能見到奶奶嗎?”奶奶卻回答:“我埋在泥土里,當然見不到了?!比怂篮螅瑸槭裁匆裨谀嗤晾??為什么就見不到了?我不想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開。
五年級的王翔:人死后為什么要火化呢?火化的時候疼嗎?
四年級的方希:人死了之后會變成鬼,下地獄?還是會變成天使,上天堂?還是會變成星星?死了之后,去哪里呢?人死之后,會不會像電影里演的那樣,再復(fù)活?
父母的困惑
許女士:孩子最近怎么問的問題都跟“死亡”有關(guān)呢?我是撒謊告訴他人不會死呢,還是說每個人都會死呢?直接說,每個人都必然會死,會不會嚇到他?
林先生:自從孩子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死亡的畫面,他就非常擔憂自己將來死后會怎么樣。他時常和我談起死亡之后會怎么樣這些話題,我也非常難過,但不知道如何消除他這種恐懼。
答疑解惑/人死了,就不會再活過來
死亡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就像花朵會凋謝,小草會枯萎一樣,都是很自然的。
我們年紀尚小,生命才剛剛開始,所以死亡離我們很遙遠,還有數(shù)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們不必為那么遙遠的事情擔心。
關(guān)于死亡,大家可能有很多幻想,比如變成了鬼,下了地獄,會受很多苦。這不是真的,科學(xué)早已經(jīng)解釋了并無鬼神一說。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像是一朵云。一朵云在天空消失了,我們可以說它死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云朵并沒有真正死去。它變成了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養(yǎng)著萬物。就連我們手中的冰淇淋,也可以說是云朵的延續(xù)。
死亡,并不完全是生命的消逝,還是生命的轉(zhuǎn)化和延續(xù)。雖然親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但是我們的身體里每時每刻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存放著他們的細胞,承載著他們的精神,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xù)。
故事《長大后做個好爺爺》里講,小小熊每周五都會去看望熊爺爺,他們一起吃茶點,一起爬上樹屋看風景,熊爺爺還會給小小熊講故事。
后來,熊爺爺越來越老了,只能窩在沙發(fā)里給小小熊講故事。最后一次見到熊爺爺是在醫(yī)院里,熊爺爺連講故事的力氣都沒有了,于是小小熊反過來給熊爺爺講故事,講他們在樹屋里看風景的故事。等故事講完的時候,熊爺爺已經(jīng)永遠地睡去了,再也不會醒來。
小小熊在媽媽懷里抽泣著說:“等我當了爺爺,我一定要做個好爺爺,就像爺爺那么好。”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千萬不要浪費。我們要珍惜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寫給家長的話/變死亡困惑為“生命教育”
孩子對死亡的意識遠比大人想象的要早。對于孩子提出的“死亡問題”,家長若總是遮遮掩掩,模糊回應(yīng),會讓孩子更加焦慮和恐懼。
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最恐懼的是有一天爸爸媽媽也會死去,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怕,爸爸媽媽會看著你長大,我們還會在一起生活很久很久?!弊尯⒆痈杏X到父母在陪伴著他,愛著他,保護著他,他就會有安全感。
一位媽媽在臨終時,對孩子說:“媽媽不久就要到天上為你去種一棵枇杷樹(兒子特喜歡吃枇杷),如果你以后學(xué)習努力,各方面都很好,那么媽媽就會非常高興,那棵枇杷樹上的枇杷也就會越來越多。”
這位媽媽充分理解了孩子的心情,用溫馨的語言讓孩子知道無論什么時候,父母都會陪伴他。這樣,孩子對死亡的恐懼就不會轉(zhuǎn)化為焦慮,同時也幫助孩子對死亡有了正確、健康的概念。
給孩子上“死亡課”
美國的家長更傾向于做出最為直截了當、簡單明了的回答。他們將“死亡”視為一種“情感知識”存入孩子的“知識庫”,以便將來寵物或者家庭成員真的離開人世時,孩子可以動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識”,來理解他將面臨的深深悲傷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10歲的尼克養(yǎng)了只貓,取名沙羅,十分疼愛。當沙羅被車子碾死后,尼克悲痛難忍,痛哭不已。父親羅布把小貓的尸體收拾起來,然后帶著一個工具箱和一些板條,來到兒子身邊,對他說:“我認為我們應(yīng)該在院子里為沙羅舉行一個葬禮,你來幫幫忙,好嗎?”尼克含著淚水答應(yīng)了。他們釘了一個小箱子,在里面墊上一個柔軟的材料,還在院子里挖了一個小墓坑。第二天早上,全家聚集在一起,為小貓沙羅舉行了一個小小的葬禮。
事實上,美國一些小學(xué)校里甚至開設(shè)了別具一格的“死亡課”。由接受過專門訓(xùn)練的殯葬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當教師,跟孩子們認真地討論人死時會發(fā)生什么事,并且讓學(xué)生輪流通過演劇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親人因車禍死亡等情形時的應(yīng)對方式,或走進火葬場參觀火葬的全過程,甚至設(shè)計或參加一臺模擬的“向親人遺體告別”儀式,等等。
引導(dǎo)孩子珍惜生命
更為重要的是,家里的小寵物死了,或者童話書里的主人公去世,都是可以給孩子滲透“生命教育”的時機。父母的提示,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認識到死亡,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快樂地認識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追問死亡問題時,給他們看《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老鼠爺爺?shù)母鎰e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書籍,引發(fā)孩子對生命的思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