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各種活動,我們能夠在新浪微博平臺如魚得水;同樣,巧妙使用各種技巧,我們也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做得風生水起。這一節(jié),我們就將針對微信公眾平臺展開說明,看一看究竟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微信營銷的大門?
內容為王:微信平臺的不二法則
如何判斷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是否成功?一個關鍵的指標就是:真實的粉絲數(shù)量有多少。那么,如何讓粉絲數(shù)量自然增加?也許,你想到的是高頻次地發(fā)內容。但是,我們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將工作的所有重點,都放在了數(shù)量和頻次上,卻不關注內容與服務,忘記用戶的需求,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用戶會將這些信息看成垃圾郵件,久而久之取消關注,這是必然的歸宿。
那么,如何才能源源不斷地吸引粉絲?唯一的答案就是——內容為王。用最優(yōu)質的內容吸引粉絲,然后憑借著粉絲轉發(fā)至朋友圈,吸引朋友的朋友關注。只有這樣,我們的微信賬號才是有價值的,才能自然而然地增加粉絲。
那么,如何做好內容方面呢?唯一的原則就是:把握粉絲群的心理和品牌特點,文章的創(chuàng)作與選取都要緊扣這兩點。一個汽車品牌的微信賬號,每天發(fā)送的卻是影評、餐飲信息,自然不可能贏得客戶的尊重。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經(jīng)常有獨家、原創(chuàng)的內容進行推送。
圖4-28是湛廬文化的微信內容,它緊扣圖書領域,與湛廬文化的出版公司屬性相結合;同時,編輯根據(jù)讀者的心理,精心制作了獨家圖書推薦榜單,自然就會受到湛廬文化的粉絲群喜愛。這樣的微信,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圖4-28 湛廬文化的微信頁面
巧分組,巧發(fā)送
對于用戶,微信公眾平臺為我們提供了分組管理的功能。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功能,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對客戶進行分級。分級的模式有很多,主流的模式主要是通過時間劃分:新用戶與老用戶。針對這兩種用戶,我們可以發(fā)布不同的內容,新用戶主要用來炒作,刺激他們進行朋友圈轉發(fā);老用戶則主要進行深度維護,進一步激發(fā)他們與品牌的聯(lián)系。
為什么不建議根據(jù)職業(yè)、年齡、性別進行分組?關鍵一點在于我們很難通過簡單的賬號介紹就得出結論,并且很多用戶在填寫資料時是隨手一寫,具有很大的不真實成分,而我們又不可能逐個信息詳細了解,這樣既帶來了不可想象的工作量,又會給用戶帶來窺探隱私的不好印象。
別敗在小細節(jié)上
文章的內容足夠精彩,不等于就是完美的文章。在編輯內容時,我們更要關注內文的細節(jié),例如標點使用、分段、錯別字等,這都需要多次審核與推敲。也許有的用戶對此不會特別在意,但是對于細心的用戶來說,幾個不恰當?shù)挠迷~,就會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而這類用戶,恰恰是最容易發(fā)展成品牌粉絲的人,所以文章的校對一定要多次進行。
除此之外,排版美化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小小的手機上進行閱讀,我們必須對字體、字號有所注意,不能讓用戶覺得字體太小,根本無法閱讀;而在較長的文章中間,應當插入與文章相匹配的圖片,以此降低用戶的閱讀疲勞,不至于覺得密密麻麻都是字。形成一套獨特風格的排版設計,是提升品牌好感度的渠道之一。
其實,在每一次內容發(fā)送之前,微信都提供預覽,可以將內容發(fā)送到某一臺指定的手機上,這就給了我們進行最終審核的機會。千萬不要圖省事跳過此步,有時候僅需短短的幾分鐘,就可以將文章內的硬傷審查出來。
轉載文,真的只是簡單轉載嗎
任何一個品牌,都很難做到所有的推送內容都是完全原創(chuàng)的,遇到創(chuàng)作瓶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尋找一些與品牌定位類似的文章進行轉載。那么,對于這種轉載文,我們又該如何操作呢?
1.以原創(chuàng)文章的態(tài)度做編輯
盡管轉載文并非自己創(chuàng)作,但是它依然是用戶的閱讀內容。所以,對于轉載文我們不能隨便下載一篇就放上去,而是應當以做原創(chuàng)文的態(tài)度,去選擇真正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文章;同時,我們一樣要做好校對、版面設計的工作,讓轉載文與原創(chuàng)文章形成共同的風格。否則,用戶久而久之會覺得這些文章不過是品牌敷衍了事罷了,對品牌的好感度也會降低。
2.注明來源,提升版權意識
是否注明轉載文的作者和來源,是否添加原文鏈接?這對于很多微信賬號來說,是很困擾的問題。筆者建議,注明來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一方面,是為了尊重原作者,避免將來出現(xiàn)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更給用戶傳達出了這樣一種態(tài)度——我們的賬號是值得信任的,不存在抄襲的行為,即便引用,也會最大限度地保留來源及作者相關信息。這樣做,我們才能建立起品牌高度,讓微信賬號成為真正的高大上,而不是被人理解成濫竽充數(shù)之輩。
貼合實際,努力發(fā)展差異化
微信公眾賬號多達百萬,如何從同類型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硬碰硬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例如,一些賬號主要去做社會熱點新聞,但是,在各種傳統(tǒng)媒體的微信公眾賬號之下,如CCTV、搜狐網(wǎng)等等,我們怎么可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所以,唯有貼合實際,努力發(fā)展差異化才是賬號成功的關鍵——基于自身的產(chǎn)品和用戶的特點,去推送相關內容。新聞媒體類賬號,不妨轉戰(zhàn)地方新聞,挖掘大型媒體很難注意到的社會百態(tài);服務類賬號,例如休閑山莊,不妨多發(fā)一發(fā)周邊特色景點等內容。在夾縫中求生存,將觸角伸到大賬號很難碰到的角落,這樣我們的賬號才有價值,才有關注度,才有競爭力。
事實上,微信營銷的關鍵點,就在于推送的內容價值。做好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微信平臺上站穩(wěn)腳跟。而其他諸如大轉盤、底部菜單分類等,都是延伸功能和附屬功能,唯有把握住“內容為王”的精髓,這些手段才能發(fā)揮作用,起到應有的效果。有時候,過多的功能分類,還會給用戶帶來干擾——微信的根本,始終是社交網(wǎng)絡工具,使用微信最重要的目的是交流和分享。所以,多在內容上下工夫吧,這樣我們才能夠脫穎而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