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光的困惑
視網(wǎng)膜的中央部位存在著3種能分別辨認紅、綠、藍三原色的視錐細胞,分別吸收不同波長范圍的光。其中,辨認藍光的視錐細胞吸收的是波長范圍在420納米左右的短波光。這種視錐細胞缺損,就會導致藍色盲。
藍色盲是1952年首先報告的。在藍色盲患者眼里,藍色和黃色都成了紅色和綠色,所以藍色盲也稱藍黃色盲(參見彩圖C)。
藍色盲也很罕見,在英國,其發(fā)病率為1/13 000—1/65 000。1955年,通過家系分析表明,藍色盲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參見P21圖)。1986年,分子生物學研究證實了家系分析得出的結論。藍色盲致病基因位于第7號染色體長臂3區(qū)1帶(7q31),在正常情況下指導合成吸收藍光的視錐細胞視蛋白,即藍視蛋白,又稱“短波光敏感視蛋白1”(opsin 1,short-wave-sensitive),符號為OPN1SW,其基因符號為OPN1SW。OPN1SW基因全長10 302個核苷酸。1992年鑒定了OPN1SW基因的3種突變方式:第664位核苷酸由鳥苷(G)突變成為腺苷(A),導致該基因指導合成的OPN1SW蛋白中第7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甘氨酸變?yōu)榫彼幔坏?049位核苷酸由胞苷(C)突變成為胸苷(T),導致第214位氨基酸由絲氨酸變?yōu)楦彼幔坏?199位核苷酸由胞苷(C)突變成為胸苷(T),導致第264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變?yōu)榻z氨酸。基因突變使藍視蛋白不能正常合成而使吸收藍光的視錐細胞缺損,導致藍色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