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 馬克思 (和恩格斯) 在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對于現(xiàn)實的個人及其需要的闡述。 他說: “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 這一步是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 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qū)別開來?!?這里他們說了兩件事: 人是由動物發(fā)展而來的, 人的動物性需要是人的基礎; 人正是在為滿足需要的過程中使自己與動物相區(qū)別。
人的這種自然性 (動物性) 是人的本質形成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生理條件和物質基礎, 是人的本質形成的要素和前提。 如果沒有它, 人的本質就無從產生, 人也就不成其為人, 從而也就無從談起人的其他特性。 所以馬克思 (和恩格斯) 明確肯定: “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 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是: 人們?yōu)榱四軌?‘創(chuàng)造歷史’, 必須能夠生活。 但是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及其他一些東西。 因此, 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 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這里的 “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應理解為時時都在起作用的東西。
因此, 在談到人的本質的時候, 可否忽略人的動物性的一面呢? 是否應該把動物性的一面也算在人的本質里呢?
馬克思早年曾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的本質的問題進行過認真的思考, 提出過許多頗有價值的結論。 他先后把自由、 人本身、 實踐、社會關系等重要概念和人的本質相聯(lián)系。 從他早年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 他對于人的本質的理解實際上也不是固定的。 他對于人的本質的許多提法, 與其看作是固定的答案, 不如看作是馬克思對這個問題的未完成的和方向性的探索。 雖然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定義, 馬克思的思考卻為后人繼續(xù)探索這個問題指明了出路。 馬克思對于人的本質的探討, 筆者認為可以這樣歸納: 人的本質應該從人本身來探討; 人的本質是以自由為其發(fā)展方向的; 人的本質是在社會關系中, 以自然需要為前提基礎, 通過實踐的手段和途徑不斷生成的。 馬克思沒有對人的本質提出一個最終的明確的定義, 或許正是表明了: 人的本質是在實踐中不斷生成、 不斷演進的。 只要人類社會還在發(fā)展, 人的本質就不會是一個固定的形態(tài)。
綜合以上對馬克思早年對人的本質的提法的考察, 筆者以為,其實馬克思對于人的本質并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 直接的定義。 這不僅是由于青年時代馬克思關注的對象不斷變化和思想迅速發(fā)展,更是由于人的本質這個問題本身的復雜性, 確非簡單的定義所能解決的。
雖然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定義, 馬克思的思考卻為后人繼續(xù)探索這個問題指明了出路。 馬克思對于人的本質的探討, 筆者認為可以這樣歸納: 人的本質應該從人本身來探討; 人的本質是以自由為其發(fā)展方向的; 人的本質是在社會關系中, 以自然需要為前提基礎, 通過實踐的手段和途徑不斷生成的。
馬克思沒有對人的本質提出一個最終的明確的定義, 或許正是表明了: 人的本質是在實踐中不斷生成、 不斷演進的。 只要人類社會還在發(fā)展, 人的本質就不會是一個固定的形態(tài)。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