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互利關系
猴子和鹿是好朋友。一天,它們發(fā)現小河對岸有一片果樹,熟透的果子掛滿枝頭。它們高興極了,都想吃到果子,但是,猴子不會游泳,站在河邊,急得呱呱大叫。鹿便讓猴子伏在自己背上,帶著它一起游過河去。不一會,它們就來到果樹下,鹿不會上樹,盡管昂起頭,努力往上跳都無法夠著掛在樹枝上的果子。這時猴子三下兩下就爬上樹去,很快就采到很多果子,扔下地來,同鹿一起分享。這則童話的寓意是與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就能相互得益。在自然界,兩種動物和睦共處,雙方得益的事例確實有很多。白蟻是一種對人類極有害的昆蟲,盡管非洲有些人把它作為美食,但是白蟻以木質纖維為食物,又是過社會性群居生活,數量大,能蛀空木材,對枕木、橋梁和房屋建筑危害極大。因此,世界各大城市都設有白蟻防治機構,耗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消滅白蟻。白蟻怎么消化堅硬的木頭呢?原來,在白蟻的消化道內有一種原生動物,由于它有很多鞭毛,因此又叫做披發(fā)蟲。披發(fā)蟲能將木質纖維素分解成葡萄糖,這樣白蟻就能吸收了;如果用40℃的高溫處理白蟻,它腸內的披發(fā)蟲都死了,而白蟻卻仍然活著照樣吃木頭。但是,白蟻本身沒有能分解木材纖維所需的酶,所以不久也就“餓死”了。可見白蟻和披發(fā)蟲之間有一種緊密的關系,只有彼此生活在一起,才能大家得到好處,否則連生命都保不住。披發(fā)蟲對白蟻來說,可說是“相依為命”,而對人來說,真可說是“助紂為虐”。
在非洲可以見到一些鳥,如牛背鷺和小白鷺經常同長角?;虼笙笤谝黄?。幾只牛背鷺或棲身在它們的背上,或在它們的腳跟前轉來轉去,長角牛和大象都不會驅逐這些“小朋友”,因為牛背鷺在長角牛和大象身邊轉,只不過是為了等著啄飛來停在伙伴身上的蠅類、小蟲和體外寄生蟲。要知道長角牛和象對這些小蟲的干擾是非常厭惡的。如果沒有牛背鷺在它們身旁,它們就只得不停的左右擺動尾巴驅趕蚊蠅,或是將身體滾上一層薄泥以抵御蠅蟲,雖然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又哪能抵得上朋友在時那樣消閑舒服呢?而且牛背鷺視覺靈敏,當遠處出現敵害時,就會突然驚飛,這就等于喚醒長角牛的警覺,早作準備。
有一種小鳥常喜與犀牛為伴,所以叫做犀牛鳥。犀牛也喜歡這種小鳥的到來,因為小鳥幫助它們消除病患。犀牛憑著它那巨大的體軀和一身蠻力,兼加頭上的硬角,可說是無所畏懼的,就連獅、虎也不敢惹它。但是,英雄只怕病來磨。犀牛的皮厚且皺襞多,容易積存污垢,滋生寄生蟲,而且犀牛在生活中難免碰傷,而蠅類又喜歡在傷口處產卵生蛆。這些都使犀牛容易感染罹病,痛苦不堪。此時,犀牛鳥幫助犀牛從傷口中剔出寄生蟲作為美餐,而犀牛鳥在犀牛的身邊,安全度大大增加,因為沒有哪種對犀牛鳥有威脅的動物敢靠近犀牛。
寄居蟹,又稱寄居蝦,是一種甲殼綱的節(jié)肢動物。成體尋找空的螺殼作為棲居寓所。頭部能伸出螺殼外在海灘上或海底爬行,遇敵時可將整個身體縮入殼內。在螺殼的表面還常常附著貝螅,這種腔腸動物有刺細胞。刺細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針,向內有一個刺絲囊,囊中有細長而中空的刺絲。當刺針受刺激時,刺絲可由內向外翻出。并把毒液射入獵物或敵害體上,起麻醉作用。寄居蟹居住在螺殼中,而貝螅成體過固著生活,不能自由移動,附著在螺殼上,它的樓下房客可背著它四處活動,這就大大地擴大了它的捕食范圍,而寄居蟹可得到樓上房客刺絲胞的保護。又如海綿動物成體也過固著生活,所以別的動物都不愿意吃它。因此,在它的中央腔內,常有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甚至小魚躲藏著,這些房客把它作為避難所。有一種皮海綿也常固著在寄居蟹的螺殼表層上生長,以后逐漸溶化了螺殼,這樣寄居蟹就直接居住在皮海綿的中央腔內了。皮海綿可以隨寄居蟹到處活動,擴大了生活范圍,而寄居蟹也可因為它的“房東”不受別的動物歡迎而得到庇護。
在生態(tài)學上,兩種動物的個體在一起生活,彼此相互依存,共同得到利益的關系,稱為互利關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