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活動正常,沒有病態(tài),它是一個平均值的概念。由于社會的開放,競爭的激烈,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偏差(心理不健康)問題確實比以往增多,非常有必要把心理健康的特征介紹清楚。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來進行衡量: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必要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智力是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逐漸積累并得到提高的。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智力低下者的心理適應能力較差。
自判心理健康
(2)情緒穩(wěn)定。
情緒穩(wěn)定,心境良好,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要與特定的環(huán)境相一致,當喜則喜、當怒則怒,喜怒要有度,喜怒無常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3)意志堅強。
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力是意志堅強的重要標志。自覺性是指人在行動時意志自主自覺,相反則是被迫盲從;果斷性是指遇事當機立斷,相反則是優(yōu)柔寡斷;堅韌性是指知難而上,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相反則是半途而廢;自制力是指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言談和行為的能力,不感情用事,相反則是任性和懦弱。
(4)行為諧調。
心理健康的人言談舉止諧調自然,有條不紊、落落大方;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是反復無常,自相矛盾,注意力不集中。
(5)反應適度。
反應是指人對外界的刺激給予的應答。反應過敏,對小事斤斤計較,亂猜疑,稍遇挫折就無法忍受,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6)人際關系良好。
正常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維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條件。人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愉快和滿足,從而對生活充滿希望。如果一個人不愿意接觸他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總的來說,心理健康能使一個人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好地發(fā)掘聰明才智,能在困難、失敗和挫折面前更有勇氣和信心,有助于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可以較好地提高生活的質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