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育運動的益處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的確,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早在后漢時期,華佗就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告訴人們運動可以防病養(yǎng)生。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指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又說:“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茖W的運動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是祛病強身的要素。
痛風患者運動療法的目的是降尿酸,運動時肌肉內血流加速,血氧增多,促進了皮膚和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了對尿酸等代謝產物的利用;同時長期運動增強了有氧氧化的關鍵酶的活性,如骨骼肌激酶、琥珀酸脫氫酶及葡萄糖轉移蛋白活性增強。同時有研究顯示,運動可降低高血脂、血液黏稠度及血壓。所以,長期堅持運動療法,可減輕體重,血尿酸亦隨之下降。
(二)運動類型
按照消耗能量的方式,運動可分為兩種,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無氧運動是指短時間內的力量性項目,其消耗的能量直接來自于肌肉內存儲的糖原酵解。如跳高、跳遠、快速游泳、賽跑。有氧運動是長時間持續(xù)進行的,比較緩和的耐力性項目,如快步走、慢跑、滑冰、緩慢游泳、騎自行車、太極拳等。運動特點是消耗了體內儲存的糖原后,要靠吸入大量氧氣,在體內燃燒以供給能量,強度低、有節(jié)奏、不中斷,它對技巧要求不高,方便易行,易于堅持。
有氧運動能改善心臟功能,防治心臟病,降低膽固醇,降低尿酸,適合于痛風患者。
無氧運動是指身體某部位或全身短時間、大強度的運動。做這種運動時,肌肉組織中可產生大量來源于無氧糖酵解產生的乳酸,所以會使人在運動后有肌肉酸痛的感覺。無氧運動以增強能量、爆發(fā)力和動作速度為主,可以提高人體應對突發(fā)緊急情況的能力。相對而言,無氧運動在運動時人體需要的氧氣來不及滿足,只能在運動后加以補償,比如短跑后大口喘氣就是在補充運動時缺少的氧氣。無氧運動有短跑、舉重、跳躍、投擲、俯臥撐、仰臥起坐以及利用啞鈴、杠鈴、拉力器等其他器械進行的負重練習。
無氧運動時乳酸增加,組織pH下降,可誘使痛風急性發(fā)作,所以痛風患者應該避免。
(三)運動形式
1.步行 步行簡便易行,不受環(huán)境、條件限制,是最常用而又最易實行的鍛煉方法。環(huán)境應選擇在空氣清新,負離子多的花園、公園、林蔭道中的平坦路段。步幅均勻,步態(tài)穩(wěn)定,呼吸自然,防止摔倒。步行時要注意保持抬頭挺胸姿勢,配合做有節(jié)奏的擺臂擴胸動作,以增加胸廓活動,調整呼吸。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1)緩步:每分鐘60~70步,每次30~50分鐘,每日2次,上午10時以后、下午4時以后或晚上7時以后。緩步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可穩(wěn)定情緒,消除疲勞。
(2)快步:每分鐘120步左右。快走易引起低血糖反應,有糖尿病的痛風患者要攜帶一些糖果,在感到不適時吃一點兒。
(3)疾步:每分鐘150步以上,適合于體質較好、病情穩(wěn)定者。
(4)自由散步:完全隨意,時快時慢,隨走隨停,可與其他步行形式相結合。
(5)摩腹散步:一邊散步,一邊按摩腹部,適用于合并有消化不良、慢性腹瀉者。
(6)擺臂散步:散步時兩臂用力向前后擺動,可以增進肩部和胸廓的活動,適用于合并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
2.慢跑 選擇在空氣清新、道路平坦的場所,慢跑前做好準備活動,由步行過渡到慢跑??梢圆捎寐芘c步行相結合的方法,以不喘粗氣、沒有頭暈等不適感覺,最高心率每分鐘120~130次為度。慢跑結束前要逐漸減慢速度,切忌突然停止,以免慢跑時集中在四肢的血液一時難以回流,而引起心、腦暫時性缺氧。
跑步時最好用鼻呼吸,避免用口呼吸,防止咳嗽、嘔吐。慢跑中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悸、胸痛、腹痛等不適,應立即減速或停止運動,可到醫(yī)院進行診治。
3.舞蹈 舞蹈是人體的動作、造型、節(jié)奏、表情和音樂、詩畫相結合的綜合藝術,能充分調動和調節(jié)人的心理、生理和肢體活動,使形神更趨協(xié)調統(tǒng)一,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健身舞蹈是指通過參加舞蹈活動或觀賞舞蹈藝術來促進身心健康、健身防病的一種醫(yī)療與娛樂相結合的方法。舞蹈可以調節(jié)心理情志,緩解精神壓力;舒筋活絡,通利關節(jié),寬胸理氣,行氣活血。舞蹈的種類和方法有以下幾種。
(1)民間舞蹈:指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如秧歌舞、腰鼓舞、扇子舞等,適合中老年患者采用。
(2)古典舞蹈:具有古典風格的專業(yè)舞蹈,具有整套的規(guī)范性技術和嚴謹?shù)某淌?,專業(yè)性比較強,有一定舞蹈基礎者可以嘗試。
(3)現(xiàn)代舞蹈:現(xiàn)代舞蹈以藝術、音樂、健身為一體,形式多樣,是目前深受中老年人喜愛的鍛煉形式。例如中老年迪斯科,慢三、慢四交誼舞,小倫巴舞等。
4.太極拳 太極拳起源于我國,是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一種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的獨特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特點是“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強度容易掌握,有利于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活動。具有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功能、調整氣血運行等作用,適合于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動作柔和,呼吸自然;體態(tài)舒松,動作協(xié)調;形意相合,勁力內蓄。
5.五禽戲 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及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據(jù)說是由東漢醫(yī)學家華佗根據(jù)導引、吐納、熊經、鳥伸之術,精心研究五禽的活動特點,并結合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模仿五禽的形態(tài)、神態(tài)和動作而創(chuàng)立的。華佗曾對弟子說:“我有一術,名五禽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已除疾,兼利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五禽之戲,恰以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蔽迩輵蛟诤芏喙艜卸加杏涊d,形成各種流派,繁簡不一,難易不等,高血脂者可根據(jù)年齡、身體素質加以選擇,常練五禽戲,可活動腰肢關節(jié)、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調養(yǎng)精神,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練習五禽戲的要領:全身放松,呼吸調勻,專注意守,動作自然。
6.八段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流傳的一種保健操,由八節(jié)組成,體勢動作古樸高雅,故名。八段錦術式簡單,運動量適中,不受場地環(huán)境的限制,隨時都可以操練,特別適合于慢性病或體質虛弱的老年人。經常練八段錦,除了可強筋骨、利關節(jié)、通血脈、調臟腑外,還可以消除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疲勞、改善血液循環(huán)、維持和促進消化功能、去脂降壓。
八段錦形成于12世紀,后在歷代流傳中形成許多練法和風格各具特色的流派。體勢有坐勢和站勢兩種。坐勢練法恬靜,運動量小,適于起床前或睡覺前穿內衣鍛煉。站勢運動量大,適于各種年齡、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鍛煉。其動作套路雖然各有千秋,但基本要領不外乎姿勢正確、心情平靜、身體放松,形神合一、剛柔相濟、平衡舒暢等。
八段錦動作要領:呼吸均勻——腹式呼吸;意守丹田——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于臍部;剛柔相濟——全身放松,用力輕緩,不用蠻力和
僵力。
7.騎自行車 在我國很多家庭都有自行車,很多人都會騎,但由于上下班時交通擁擠,精神容易緊張,因此最好在運動場或人流稀少的街道上進行騎車鍛煉。鍛煉開始前應將車座高度和車把彎度調節(jié)好,騎車過程中身體保持前傾,避免用力握把。使用功能自行車可在室內進行運動,優(yōu)點是負荷量容易掌握,運動量容易計算。
8.體操 應用體操進行康復也是簡便易行的方法??蛇x擇廣播操,如第三套廣播體操。
痛風患者應適當運動
(四)相關措施
1.物質準備 著裝以輕便舒適為原則,寬松式或緊身式衣物都要有利于肢體的伸展和關節(jié)的活動,質地應是吸汗、透氣的純棉織物,氣溫低時應注意保暖,戴手套和帽子。鞋子要選擇輕便、合腳的軟底鞋,既富有彈性,又不易打滑。
如何選擇鞋子
1.鞋的長度 比腳的實際長度長約2cm,因為人每走一步,腳都會向前移動0.6cm。只有這樣足趾才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鞋的寬度 要合適,站立時足趾間不會相互擠壓。
3.鞋的形狀 與腳形吻合,即前面比較寬松,后跟處稍窄的低跟鞋。
4.鞋的材料 最好是真皮,輕柔透氣,腳可以輕易彎曲,汗液蒸發(fā)較快。
老年人宜穿松軟帶有后跟的鞋,鞋后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為宜。如果穿幾乎沒有鞋跟的平底鞋,則腳著地的瞬間全身體重過多地作用在后腳跟上,走路多了,上傳的沖力可能導致足踝、膝部、髖關節(jié)和腰等處的疼痛不適,以及頭暈、頭痛等。而且,由于穿平底鞋時足弓的緩沖力下降,容易在腳用力不當?shù)乃查g造成骨折。此外,老年人的鞋底要稍大一些,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2.體力準備 先活動一下肢體,如搓手、揮臂、踢腿、彎腰或者從步行到慢跑,使身體逐漸暖和起來,適應運動狀態(tài),避免發(fā)生意外損傷。天氣寒冷時從室內到室外,溫差很大,要做一些按摩,如擦鼻、揉臉。運動結束時也不要忘記做一下整理活動,如跑步后慢走一段距離,逐漸靜止;或運動后甩甩手、扭扭腰,放松一下。
3.注意事項
(1)在運動前,應由醫(yī)生評估,檢查血尿酸、腎功能、血糖及心功能、肺動能、心電圖、血壓、眼底等,如果沒有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或眼底出血等病史,就可以參加體育鍛煉。
(2)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活動量、活動時間應逐漸增加。切不可過度,超量的鍛煉和體力活動會使體內乳酸增加,而妨礙尿酸排泄,使血尿酸升高,誘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如果在很長時間內極少運動或根本不運動時開始鍛煉,那么宜堅持每次鍛煉5分鐘,每日鍛煉多次,累計時間至少為30分鐘。以后可將每次連續(xù)的運動時間逐漸增加至20~60分鐘,每周鍛煉3~5次。20~60分鐘的運動時間并不包括鍛煉前的熱身活動和鍛煉后的整理活動。
(3)當痛風急性發(fā)作時應立即停止一切鍛煉活動,直到完全恢復后才可以重新開始,否則會加重病情。從小運動量開始,遵循緩慢柔和的原則,逐步增加運動量,運動強度不宜過大。
(五)運動時間
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是在午睡后至晚餐前這一段時間。這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清晨起床時人體的肌肉、關節(jié)及內臟功能均處于松弛低下狀態(tài),對體育鍛煉尚不能適應,容易造成急、慢性損傷。
2.起床時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加上鍛煉時出汗引起水分消耗,血液更為黏稠,容易造成血管栓塞而突發(fā)心臟意外或腦卒中。痛風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伴發(fā)心血管病的概率較高,在清晨鍛煉更有一定的危險性。下午時間,人體內臟的功能活動及血液循環(huán)均已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對體育鍛煉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耐受性。
3.清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下午要高,這是因為夜間沒有陽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釋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此外,由于夜間缺乏太陽的輻射與紫外線的照射,至清晨太陽尚未出來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病原微生物密度較高,對人體十分不利。所以清晨鍛煉,尤其是黎明時起來立即進行體育鍛煉是不可取的。
(六)運動地點
體育鍛煉的地點應選擇樹木較多、安靜清潔之處最為合適,如公園、田野、河畔、山邊、湖旁等。最忌在馬路、公路旁或煙塵及噪聲較多的工廠區(qū)、鬧市區(qū)進行鍛煉。馬路上各種機動車輛排出來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硫化物、烴類和重金屬鉛、汞、氟、鎘等有毒物質,吸入后會造成慢性中毒,出現(xiàn)頭暈目眩、肌肉酸痛及神經衰弱等癥狀。各種車輛發(fā)出的噪聲可以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所以,在馬路、公路、污染的廠區(qū)等處進行體育鍛煉是極為不利的。
(七)適應證和禁忌證
運動療法對輕中度的痛風患者,尤以成年人肥胖型患者最為適合。經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后病情控制或好轉的痛風患者(正在口服降血尿酸藥時),亦可采用運動療法。
有結石、動脈硬化、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痛風并發(fā)癥,但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進行適度的體育活動,但應根據(jù)病情的輕重、耐力情況、運動后的反應等采用適當?shù)倪\動方式與運動負荷,如散步、小運動量的臥位或坐位醫(yī)療體操(輕量醫(yī)療體操)等。
老年痛風患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運動療法的絕對禁忌證:①未控制的急性發(fā)作的痛風患者;②輕度活動即發(fā)生心絞痛、新發(fā)生的心肌梗死(4周以內)、心室壁瘤、心律失常、最近發(fā)作的血管栓塞患者;③肝衰竭、腎衰竭、心力衰竭患者;④由肺源性心臟病引起的嚴重通氣障礙,未控制的高血壓以及并發(fā)嚴重足壞疽、痛風性腎病及腎功能不全等患者。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運動療法的相對禁忌證:①運動后加重的心律失常,左束支傳導阻滯者;②裝有心臟起搏器者;③嚴重靜脈曲張,過去曾有血栓性靜脈炎者;④神經肌肉疾病或關節(jié)畸形有加重趨勢者;⑤最近有暫時性腦缺血者,極度肥胖者,服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制劑及β受體阻滯藥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