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登廬壯觀天地間

        登廬壯觀天地間

        時間:2023-07-17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盧侍御因在潯陽一帶督察地方官員,方與李白相見。不久盧侍御又邀李白同登廬山觀景。然后從東邊登上山頂,壯觀萬里的天地間,最后見景生情,產(chǎn)生要棄世學(xué)仙,攜上盧侍御去九天遨游的思想,因此又寫出了一首波瀾壯闊的詩章。池州是李白去世后才改秋浦為池州。表示要結(jié)交有身份地位的人。自天寶十二年李白離家,到這時已有六年,一家人未能團聚。于是李白囑咐兒子沽酒,熱情地設(shè)宴招待客人,感謝故人對他的關(guān)懷。

        再說荊襄叛亂到了十二月,當時任荊襄道租庸使的韋倫,調(diào)集兵馬屯在鄧州,對于投降的叛軍寬厚地接待,等到康楚元放松警惕時,以兵猛擊,活捉了康楚元,叛亂方平息。收獲的租賦達二百萬緡(mín民)。一緡錢是一千文,可見交獲的租賦數(shù)量很大。

        不久,到了上元元年(760)的春天,由于康楚元的叛軍已經(jīng)消滅,北路暢通,李白遂從零陵沿湘江、長江回江東。到江夏黃鶴樓稍作休息,又東下來到武昌縣時,接到該縣官府的邀請,他便到了縣府。原來武昌縣新來的王庭璘縣令,請求李白給前任韓縣令寫一篇頌德的碑銘。李白一聽此話,忙說:“久仰此人鴻名,如雷貫耳。”原來這位前縣令,是故人韓云卿的嫡長兄韓仲卿,文學(xué)家韓愈的生父。李白曾經(jīng)多次聽云卿說到他的理縣美名。于是王縣令召集縣里名賢胡思泰等15個人,坐談韓縣令的美德事跡,讓李白了解詳細情況。之后,一篇《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并序》碑銘很快地寫成了。此碑在贊揚了韓公治理武昌縣美政之后,其碑頌曰:

        峨峨楚山,浩浩漢水。黃金之車,大吳天子[1]。

        武昌鼎據(jù),實為帝里[2]。時艱世訛,薄俗如毀。

        韓君作宰,撫茲遺人。滂汪王澤[3],猶鴻得春。

        和風潛暢,惠化如神??淌f古,永思清塵[4]。

        注:[1]大吳天子:《三國志》:黃龍元年四月,孫權(quán)即皇帝位。吳中兒歌:“黃金車,班蘭耳,開閶門,出天子。”[2]帝里:都城的別稱?!度龂尽罚簠菄实蹖O皓,曾經(jīng)要將都城建業(yè)遷到武昌縣,因群臣反對未城。故文中有“鼎據(jù)”和“帝里”之說。[3]滂汪王澤:以水勢洶涌一樣,宣傳天子的恩澤。滂汪:水勢洶涌。形容詞作動詞。[4]清塵:清平蹤跡。

        李白以巨筆鴻章高度贊揚了韓仲卿的美政和高風亮節(jié),不僅得到武昌縣眾官的稱頌,而且也令韓仲卿的后人韓愈倍感榮幸。到中唐時,有人提出揚杜抑李的論調(diào),韓愈很生氣,在《調(diào)張籍》的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贝耸枪?,也是通家之好的情誼之論。

        李白在武昌縣沒有多停,就移舟東下。當他行在潯陽以西時,半路上遇見了盧侍御虛舟。盧虛舟,字幼真,河北道范陽人,今日北京大興縣人。李華評論他人品及性格正直而清廉。他先在大理寺為司直,管理監(jiān)獄的事務(wù)。后來中書舍人賈至向肅宗推薦他,奏書上寫道:“大理司直盧虛舟,閑時能存誠義,遁世能夠頤養(yǎng)天年,操行有清廉之名譽,在朝中能推薦有才干的人,可以擔當?shù)钪惺逃贰!泵C宗準奏。盧侍御因在潯陽一帶督察地方官員,方與李白相見。他見了李白后,介紹潯陽以西有個通塘,是個風景美麗的地方,請李白到通塘同游。李白見他說得認真,兩人便去了那里。之后故人作了《通塘曲》詩,李白作了《和盧侍御通塘曲》詩相和,略。

        不久盧侍御又邀李白同登廬山觀景。李白一生四次登廬山,但是,每次登山的年齡、經(jīng)歷、遇到的人物等各不相同,所以登山的感受也不同。這次是李白老年最后一次登廬山,回憶過去更有一番感慨。他們先是乘舟到鄱陽湖,從湖面上看到了廬山落入水中各種瑰麗景色。然后從東邊登上山頂,壯觀萬里的天地間,最后見景生情,產(chǎn)生要棄世學(xué)仙,攜上盧侍御去九天遨游的思想,因此又寫出了一首波瀾壯闊的詩章。詩中他以陸通自喻。據(jù)《高士傳》:陸通楚人,見楚政無常,乃狂而不仕,時人謂之楚狂??鬃拥匠纹溟T,曰“鳳兮鳳兮,德為何這樣衰敗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等??鬃酉萝嚕c他說話,他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楚王請他治江南,他不應(yīng),后與妻歸峨眉山,壽命數(shù)百歲。《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1],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2]。銀河倒掛三石梁[3],香爐爆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

        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4]。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5],

        愿接盧敖游太清[6]。

        注:[1]廬山秀出南斗傍:從此句到“鳥飛不到吳天長?!本啪?,是詩人從湖中看到的廬山倒影和水上實景。[2]前闕:《水經(jīng)注》:廬山北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聳,其狀如門。二峰長:指雙石水中影子很長。[3]銀河倒掛:指水中倒掛的銀河影子。三石梁:眾說不一,疑為廬山上穹石的別稱。[4]謝公:指謝靈運,他曾游廬山。[5]先期汗漫九垓上:先期約定在混沌的九天上。汗漫:混沌無形物象。[6]盧敖:高誘注《淮南子》:盧敖,燕國人,秦始皇召為博士,使求神仙,去而不返。比喻盧侍御。

        此詩首段是太白的俊逸之筆,中段是太白的豪放之勢,末段是他的乘仙飄然之舉,一詩出三境,絕妙今古。

        盧侍御虛舟不久與李白分別。李白下山將去何處?南昌的宗氏已經(jīng)仙逝,他歸心已絕,唯有兒子伯禽一家令他掛念。聽說他一家已逃往江南,住在五松山古精舍,于是他沿江前行探索。忽然在江上碰見一艘華麗的樓船,錦帆高張,船上樓閣中有客廳、居室、朱門玉戶,碧簾絳帷,玲瓏別致。此彩船又處在朝霞滿天,清水蕩漾的江中,顯得更加富麗堂皇。經(jīng)尋問,知道樓船的主人是竇長史。他出身有錢人家,今日無事,乘彩船到江上游玩,遇到大詩人到此忙將他邀到自己樓船。李白由素舸登上此船,一下子感覺是坐在天上的樓船。李白向友人傾訴了自己辛苦的一生,如漢季布和楚伍員一樣無故遭冤,三年流放夜郎的辛酸經(jīng)歷,令竇長史點額同情。兩人還約定以后再相會。當竇長史知道大詩人要尋找兒子去南陵銅官冶時,銅官冶就在長江邊,就移彩舟東去,專乘送詩人。舟行多日后,當船到了秋浦縣的長風沙,兩人分別,李白寫了一首《江上贈竇長史》七言詩感謝他。

        漢求季布魯朱家,楚逐伍胥去章華。萬里南遷夜郎道,三年歸及長風沙[1]。

        聞道青云貴公子,錦帆游戲西江水。人疑天上坐樓船,水凈霞明兩重綺。

        相約相期何太深,棹歌搖艇月中尋[2]。不同珠履三千客[3],別欲論交一片心。

        注:[1]長風沙:長風沙在池州雁漢下西80里,江對岸安慶市東60里的江邊。池州是李白去世后才改秋浦為池州。[2]月中尋:在月光中要尋詩人。[3]不同兩句:三千門客不是穿珠玉鞋的,別想論交情能得到主人一顆真心。表示要結(jié)交有身份地位的人。

        李白別了竇長史下了船,直奔五松山來。果然,伯禽一家就住在舊居的和尚廟。原來門人武諤救伯禽,經(jīng)過敵占區(qū)時兵荒馬亂,他乘間道才到了單父。當時叛賊尹子奇又以十幾萬大軍圍困睢陽郡,形勢很危險,路上不安全,所以當時沒敢到江南避亂。直到后來張鎬宰相解了宋州之圍,武諤才搭救伯禽一家逃到五松山,之后他便回安陸去了。伯禽一家遷到這里時,李白正在流放夜郎的途中,一家人無法相會。自天寶十二年李白離家,到這時已有六年,一家人未能團聚。今日一家人好不容易相聚,悲喜交加,萬般感慨。李白想到:人家是錦衣還鄉(xiāng)好榮耀,自己是赦后囚徒見家人,心中的難處向何人訴說?轉(zhuǎn)之又想,遭亂后,道旁白骨如丘山,流血盈河能有幾人在?自己一家尚能生還團聚,又是萬幸了。又見到兒媳為他生了個孫子,心中轉(zhuǎn)憂為喜。

        當李白回到五松山的消息傳開后,銅官冶很多熟人都來看望他。于是李白囑咐兒子沽酒,熱情地設(shè)宴招待客人,感謝故人對他的關(guān)懷。如此簡單的酒席,幾天下來他囊中羞澀,捉襟見肘,只好到處請求別人幫助。但是亂后百姓的租賦很重,家家一貧如洗,沒有人能夠接濟他。后來他只好請求銅官冶的劉都使救濟他。劉都使一生求仕不順,到50歲在軍幕中才當上了都使的官。都使一職,在唐朝百官中沒有這官名,宜是外官中的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中軍都虞候一類軍官。這類軍官朝廷不賜旌節(jié),只用號令行事。他被任命到南陵縣的銅官冶為長官,管理地方上打官司一類爭訟案子。由于他精于文學(xué),出口成章,提筆成文,所以處理事務(wù)還真有一套,人們還都敬佩他。他又是個富貴人家,在這里經(jīng)常錦衣光耀,揮金大方。當李白回到這里,他也前來拜訪。因此李白請求此人幫助自己,結(jié)果劉都使慷慨解囊接濟了他。李白給他贈了一首詩表示感謝?!顿泟⒍际埂罚?/p>

        東平劉公干[1],南國秀余芳。一鳴即朱紱,五十佩銀章[2]。

        飲冰事戎幕[3],衣錦華水鄉(xiāng)。銅官幾萬人,諍訟清玉堂。

        吐言貴珠玉,落筆回風霜。而我謝明主[4],銜哀投夜郎。

        歸家酒債多,門客粲成行。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

        所求竟無緒,裘馬欲摧藏。主人若不顧,明發(fā)釣滄浪。

        注:[1]劉公干:《三國志》:東平郡劉公干,曹操征為丞相椽屬,著文賦數(shù)十篇。[2]銀章:《漢書》凡官吏俸祿在二千石以上,皆授銀印青絲。[3]飲冰事戎幕:在軍戎中飲冰受寒冷。[4]而我謝明主兩句:應(yīng)是我銜哀流放夜郎,感謝明主赦放了我。

        李白對五松山的古精舍,他覺得這地方雖然環(huán)境很好,但是它畢竟是久棄的古廟,又遠離縣城,也沒有依靠的官員和朋友,不宜做久留之地,他想去宣城。當走到宣城縣城北2里的謝公亭時,就歇在這里。他知道這亭子是南朝齊時謝朓在宣城當太守時,送范云到零陵當內(nèi)史經(jīng)過的地方,不覺懷念謝朓當時送客的情況,作《謝公亭》,原注:“蓋謝朓、范云之所游?!?/p>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蜕⑶嗵煸?,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憶舊游。

        到宣城縣正是三月楊花盛開時,這里的縣令還是天寶十四載的崔欽,他在這里當了六年縣令。他見李白來了后,舊情依然濃厚,興來每召喚,置酒同賞景。據(jù)床吹玉笛,長歌凌青云。席間李白不覺得向友人傾訴了對中原平叛戰(zhàn)事的深切關(guān)懷和無以報國的憂愁。崔宣城對此很佩服詩人的愛國精神。李白這時為啥對中原戰(zhàn)事又憂心忡忡呢?因為這時的中原平叛戰(zhàn)局更加惡化。

        再說上年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在相州打敗了九節(jié)度使20萬軍隊后,殺了安慶緒,收降了叛軍的舊部人馬,軍事力量驟然強大,于是仍稱偽大燕,自稱應(yīng)天皇帝。留兒子史朝清守幽州,使阿史那玉、向貢、張通儒、高如震等輔助。然后四處出兵攻占河南道諸州。先出兵濮陽,使令狐彰絕黎陽,史朝義出兵白高,周萬志從胡良地方渡黃河圍汴州陳留。于是官兵的節(jié)度使許叔冀、濮州刺史董秦、梁浦、田神公等都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把這些降將的家屬遷到幽州平盧,然后令他們攻擊江淮之地,并說:“得到城池,每人可以取二船的貨物?!钡骄旁?,史思明乘勝鼓行攻洛陽,洛陽第二次陷賊手中。賊兵不久又攻破了汝州、鄭州、滑州、齊州四州。賊兵又將李光弼圍在河陽,但久攻不下。賊將安太清取懷州,李光弼乘機攻之,使安太清投降。但史思明又遣田承嗣攻取了淮南道的申州、光州。上元元年二月,史思明在洛陽北邙,以計謀打敗李光弼,于是王師放棄河陽,懷州。史思明又遣史朝義攻陜州,如當年安祿山占領(lǐng)洛陽,兵叩潼關(guān)一樣,長安京師震動。

        這時,李白知道中原的戰(zhàn)局如此,心中不安,欲到越中再游。在宣城與崔欽縣令分別,作詩相贈,傾吐了對中原戰(zhàn)事的憂慮,《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雙鵝飛洛陽[1],五馬渡江徼[2]。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3]。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太白晝經(jīng)天[4],頹陽掩余照。

        王城皆蕩覆,世路成奔峭。四海望長安,嚬眉寡西笑。

        蒼生疑落葉,白骨空相吊。連兵似雪山,破敵誰能料[5]。

        我垂北溟翼,且學(xué)南山豹[6]。崔子賢主人,歡娛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卻坐青云叫。楊花滿州城,置酒同臨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遠清妙。雪晝天地明[7],風開湖山貌。

        悶為洛生詠[8],醉發(fā)吳越調(diào)。赤霞動金光,日足森海嶠。

        獨散萬古意,閑垂一溪釣。猿近天上啼,人移月邊棹。

        無以墨綬苦[9],來求丹砂要。華發(fā)長折腰,將貽陶公誚。

        注:[1]雙鵝飛洛陽:比喻安祿山和史思明兩次占據(jù)洛陽。[2]五馬渡江徼:比喻五胡亂中國,影射安史之亂。徼:邊界。[3]胡雛更長嘯:胡雛本指石勒,這里代史思明叛軍更囂張。[4]太白晝經(jīng)天:《漢書》:太白星是晚上的陰星,如果它白天出現(xiàn)經(jīng)過天上,象征天下大亂。[5]破敵誰能料:因為這時史思明賊勢忽然大增,官兵潰敗,京師震驚,一時戰(zhàn)局勝負難以預(yù)料。[6]南山豹:《烈女傳》:南山有黑豹子,大雨下了七天,它不下山尋食。因為它想潤澤身毛成彩文,故藏身以避遠害。隱指詩人有避亂之想。[7]雪晝天地明:雪照天地明亮。[8]悶為洛生詠:愁悶時如洛生用鼻音吟詠。[9]墨綬:系官印的墨色絲帶。

        李白別了崔宣城,從宣城乘馬向東去越中。經(jīng)多日的長途跋涉,到了杭州時,他卻打了退堂鼓不去越中。因為會稽現(xiàn)在沒有志同道合的賀知章,自己再與誰舉杯歡笑呢?《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

        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

        李白正要返回宣城時,被杭州司馬徐王李延年兄弟兩個接到賓館。李延年是唐太宗第十個兒子徐王李元禮之后人。李元禮生李茂,李茂生李璀,李璀生李延年兄弟九人。開元二十六年李延年襲封嗣徐王,授員外洗馬。天寶初年,外蕃拔汗那王入朝,李延年將女兒暗中嫁給他,為右相李林甫所劾奏,貶為河北道莫州文安郡別駕,徐州彭城長史。因貪贓貶為永嘉太守,至德年時為杭州余杭郡司馬,后死在這里,徐王的封號也除了。后來李延年的女婿、黔中道觀察使趙國珍上奏朝廷,將徐王封號賜給李延年的兒子李諷。李白見他們時,李延年正重病臥在床上。李白因之在這里度過了暑夏。他與李延年弟弟李延陵的關(guān)系也甚融洽,在詩文、道家理論上談得很投機。李白分別時,因感謝他們的款待之情寫了一首長詩,盛贊了徐王在朝中輝煌的經(jīng)歷,追述與他們這次交誼情況?!陡袝r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天籟何參差,噫然大塊吹。玄元包橐籥[1],紫氣何逶迤[2]?

        七葉運皇化,千齡光本枝[1]。仙風生指樹[3],大雅歌《螽斯》[4]。

        諸王若鸞虬,肅穆列藩維。哲兄錫茅土,圣代羅榮滋。

        九卿領(lǐng)徐方,七步繼陳思。伊昔全盛日,雄豪動京師。

        冠劍朝鳳闕,樓船侍龍池。鼓鐘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君王一顧盼,選色獻蛾眉。列戟十八年,未曾輒遷移。

        大臣小喑鳴[5],謫竄天南垂。長沙不足舞,貝錦且成詩。

        佐郡浙江西,病閑絕驅(qū)馳。階軒日苔蘚,鳥雀噪檐帷。

        時乘小肩輿,出入畏人知。北宅聊偃憩,歡愉恤煢嫠[6]。

        羞言梁苑地[7],烜赫耀旌旗。

        注:[1]玄元:老子。橐籥(tuóyuè):槖:鼓風的大口袋?;a:指竹管,作鼓風吹氣用。[2]紫氣:《列異傳》:老子西游,關(guān)令尹望見關(guān)城上有紫氣浮動,老子果然乘青牛而過。[3]千齡:指老子到李唐上元年間有千年。[4]指樹:指李樹而姓李。[5]《螽(zhōng)斯》:《詩經(jīng)》《國風》中篇名。螽斯:蝗蟲,據(jù)傳一只雌蝗可生81只子蟲,以此比喻子孫繁衍多。[6]喑鳴:小聲默默地說話,表示暗中誹謗。[7]煢嫠(qiónglí):煢是寡夫,嫠是寡婦,合稱代指孤獨。[8]羞言句:羞于與盛大的梁孝王梁苑相比。

        兄弟八九人,吳秦各分離。大賢達機兆,豈獨慮安危。小子謝麟閣[9],

        雁行忝肩隨。令弟字延陵,鳳毛出天姿。清英神仙骨,芬馥茞蘭蕤[10]。

        夢得春草句,將非惠連誰。深心紫河車[11],與我特相宜。金膏猶罔象[12],

        玉液尚磷緇。伏枕寄賓館[13],宛同清漳湄[14]。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誰道溟渤深,猶言淺恩慈。

        鳴蟬游子意,促織念歸期。驕陽何火赫,海水爍龍龜。百川盡凋枯,

        舟楫閣中逵[15]。策馬搖涼月,通宵出郊岐。泣別目眷眷,傷心步遲遲。

        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16]。摻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辭。

        注:[9]小子兩句:小子句:指李白賜金還山時。雁行:表示李延年跟隨相送別。[10]芬馥茞(chǎi)蘭蕤:如芬香的茞草,蘭草茂盛。[11]紫河車:道家的修煉的紫色藥水。[12]金膏猶罔象:修煉的金膏如黃帝仙人罔象。[13]伏枕寄賓館:寄給在賓館伏枕的人,即詩人。[14]清漳湄:指詩人天寶十載北游幽州,受到臨漳縣同族李聿縣令熱情款待一事。疑李聿縣令是李延年的兄弟。[15]中逵:交通要道。[16]清夷:應(yīng)為清逸。

        東游無望,李白離開杭州又回到宣城,寄食在崔欽縣令府上。他覺得此地勝似五松山,不久就將兒子一家遷到宣城的敬亭山下。在閑暇時,就去宣城街上沽酒而飲,并尋訪故人。李白過去因喝酒很早認識了宣城善于釀酒的姓紀和姓戴的兩位老漢。于是去他們的酒店。一到紀叟的酒店,他人已去世,李白不由得痛哭流涕寫了一首五言詩懷念故人,《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

        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李白又轉(zhuǎn)到在戴老的酒店,戴老也不在世,于是他在墻壁上,寫了內(nèi)容相似的詩,以表示對戴老的懷念之情?!额}戴老酒店》:

        戴老黃泉下,還應(yīng)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人到老年,看到一個一個的故人離去,萬般的悲愁不由得涌上心頭。宣城不僅兩位酒友走了,而且李白詩文好友,宣城一帶的名儒蔣華也離開人間。李白想到每次到這里與故人詩酒同游,何等得快活?李白把他比喻成司馬相如,說他的文章人們都爭相閱讀。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居茂陵,以病免于上朝。天子說:“司馬相如病得很重,可到那里把他寫的書都拿來。若不然,以后會丟失?!迸闪艘晃唤兴业氖拐呷ィ嗳缫阉?,家中沒有書。問其妻,回答:“相如時時著書,時時有人就拿去,家里經(jīng)常是空的。他死時留有一卷書,說如有使者要書,將它奏給朝中?!彼覍⒋藭踅o天子,其書盡談的是封禪事,天子很奇怪。蔣華文采就是如此之妙。轉(zhuǎn)眼間失去了同伴,李白因此涕淚交加,悲不欲生,作《宣城哭蔣征君華》:

        敬亭埋玉樹,知是蔣征君。安得相如草,空余封禪文。

        池臺空有月,詞賦舊凌云。獨掛延陵劍,千秋在古墳。

        不覺到了秋天,忽然家里來了侄兒李端,長得英俊高大。李白想到過去與許氏夫人初結(jié)婚時,季父李嘉興從長沙貶謫回來,自己前去拜訪,當時他還是個小孩在旁邊玩耍。他是季父的孫子,今天他到這里時,已經(jīng)長成青年,事業(yè)有成,心中感到很高興。李端要到廬山旅游,李白很羨慕他的壯游,臨行作《秋于敬亭送從侄端游廬山序》:

        余小時,大人令詠《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游云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1],蹉跎十年。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2],予拜見,預(yù)飲林下。端乃稚子,嬉戲在傍。今來有成,郁負秀氣。吾衰久也,見爾慰心,申悲道舊[3],破涕為笑。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負夙愿,慚未歸名山;終期后來,攜手五岳。情以送遠,詩寧闕乎?

        注:[1]酒隱安陸兩句:指詩人從開元十五年與安陸許氏夫人結(jié)婚,到開元二十四年許氏去逝,主要生活蹤跡在安陸一帶,共有十年之久。此句隱指詩人這十年中仕途失意。如三次上書長史,赴長安求仕等均不得志。[2]嘉興:李嘉興疑是李白父親的嫡系兄弟,即與李客同從西域回來的兄弟。[3]申悲道舊:申說舊時的悲辛生活。[4]是沖字的別字。[5]方湖石井:周景式《廬山記》:白水即瀑布水,俗稱白水湖。其水出山的腹中,掛流三四百丈,飛湍于林峰之表,望之若懸白素絲。水下注的地方,石頭都成了井,其深不可測。

        李白這次又見了崔文司戶兄弟兩人,故友重逢,相聚歡娛多日。后來崔文兄弟兩個要到金陵去,于是李白在崔八丈水亭為他們餞行。他們從這里夜間乘船,裝上美酒,沿北流的宛溪邊飲邊行,經(jīng)過城北的謝公亭,一直游到敬亭山,李白方與友人分手,寫詩相贈?!端痛奘侠ゼ局鹆辍罚?/p>

        放歌倚東樓,行子期曉發(fā)。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

        水客弄歸棹,云帆卷輕霜。扁舟敬亭下,五兩先飄揚。

        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思君無歲月,西笑阻河梁。

        送走了友人,已經(jīng)到了第二天清早,李白在敬亭山家中獨自觀景。只見高飛的鳥消失在天邊,一朵浮云在慢慢地在飄動。他感到敬亭山也在看他,越看情趣越深,久久不能閉目,于是寫了一首別開生面的五絕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他剛送走了崔氏兄弟,不料在這里與一位久別的故人相遇,李白心中特別高興。欲知這位故人是誰?且聽下回解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