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旋風”行動來襲

        “旋風”行動來襲

        時間:2023-09-01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再者,向兄弟國家通報蘇共中央主席團的最新決定。會談結(jié)果,除波蘭對此決定持保留意見外,其余各國均表示了積極的支持。納吉下令封鎖消息,以免引起社會恐慌。當晚,納吉先后緊急約見了波蘭、中國、南斯拉夫等國駐匈大使,表達了希望各兄弟國家領(lǐng)導人從中斡旋,協(xié)助解決蘇軍撤退的愿望。

        第四節(jié) “旋風”行動來襲

        在決定進行武力鎮(zhèn)壓后,除了必要的軍事部署外,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做了幾個方面的準備。首先,為了牽制納吉政府的注意力,防止其產(chǎn)生疑心,對匈牙利政府提出的就蘇軍撤出匈牙利問題舉行談判的要求給予了積極響應(yīng),并對談判細節(jié)做了精巧設(shè)計。其次,秘密籌備組建一個新的匈牙利政府,以備軍事行動展開后接管政權(quán)。11月2日,他們將匈黨第一書記卡達爾和內(nèi)閣成員明尼赫·費倫茨(Ferenc Münich)接往莫斯科商談關(guān)于組建新政府配合蘇聯(lián)軍事行動等相關(guān)事宜。再者,向兄弟國家通報蘇共中央主席團的最新決定。10月31日晚,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在弗努科沃機場為中國代表團送行時,將此信息最先告知了中方代表。[67]次日起,赫魯曉夫、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先后前往布列斯特、布加勒斯特、索非亞、布里俄尼等地,向波蘭、東德、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國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通報蘇聯(lián)即將對匈牙利實施軍事干預(yù)的計劃。會談結(jié)果,除波蘭對此決定持保留意見外,其余各國均表示了積極的支持。[68]其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兩國甚至提出,希望本國軍隊也能參與到這場“鎮(zhèn)壓匈牙利反革命的戰(zhàn)爭中來”,以“保衛(wèi)匈牙利的人民民主制度”;捷克斯洛伐克領(lǐng)導人也表達了類似不僅愿意支持而且準備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69]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前還向納吉致信表達支持之意的南斯拉夫領(lǐng)導人鐵托,此時對匈牙利事件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逆轉(zhuǎn)。11月2日晚至次日凌晨,在同赫魯曉夫、馬林科夫于布里俄尼島舉行的秘密會晤中,鐵托完全支持莫斯科作出的出兵決定。事實上,其后不久,鐵托在布里俄尼島與蘇聯(lián)軍事代表團的談話中聲稱,如若蘇聯(lián)不派兵前來鎮(zhèn)壓匈牙利的叛亂,“集結(jié)在南匈邊界上的南斯拉夫軍隊為此就要開進匈牙利了”。[70]

        在布達佩斯,有關(guān)蘇聯(lián)軍隊大規(guī)模調(diào)返匈牙利的消息最初傳來,是在10月31日夜間和次日凌晨。起初,納吉以為這只是蘇聯(lián)撤軍行動的一部分,但很快發(fā)現(xiàn)情勢不妙,諸如此類的詳細報告開始從四面八方涌來。納吉下令封鎖消息,以免引起社會恐慌。11月1日上午,他向蘇聯(lián)駐匈使館提出抗議并緊急約見了大使安德羅波夫,要求對方就蘇聯(lián)軍隊去而復返作出解釋。安德羅波夫聲稱沒有收到有關(guān)當前局勢的確切情報,答應(yīng)向莫斯科詢問后盡速答復。[71]在接下來的一整天,安德羅波蘭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起初稱入境的不是蘇聯(lián)軍隊而是鐵路工人,而后又說是部隊在換防,不久又改稱在撤換傷員……總之,始終不肯就蘇軍入境與否作出正面回答。[72]此時,納吉業(yè)已明白,蘇聯(lián)大使是在拖延時間。根據(jù)他掌握的情況,當時蘇聯(lián)坦克部隊已進逼至距布達佩斯僅60公里處,并且正由東向西繼續(xù)推進,分兩路包圍布達佩斯,同時全國所有的機場均已被蘇軍占領(lǐng)。[73]晚上7時,安德羅波夫應(yīng)邀前來參加匈牙利內(nèi)閣會議。會議一開始,納吉再次要求他就蘇軍大舉入境作出解釋。安德羅波夫繼續(xù)以種種說法予以搪塞。納吉當即表示,鑒于蘇聯(lián)政府既不停止蘇軍的推進,又無法就其行動給出合理的解釋,匈牙利政府將批準當日早上通過的一項決定,即匈牙利退出華約組織、宣布中立并請求聯(lián)合國四大國來保障它的中立;但是,如果蘇軍停止推進并立即撤返,匈牙利政府會撤回它向聯(lián)合國發(fā)出的請求,但國家仍將保持中立。[74]

        晚上7點40分,納吉發(fā)表廣播講話,宣布匈牙利退出華約,實行中立,并稱匈牙利希望能夠在“獨立和權(quán)利平等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的精神來同它的鄰邦,同蘇聯(lián)和全世界一切國家的人民,友好相處”。[75]為避免引起恐慌和不必要的流血,他沒有向公眾透露政府作出上述決定的真實原因。同時,納吉致信聯(lián)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Dag Hammarskjold),通報了由于更多的蘇聯(lián)軍隊正在進入匈牙利,匈牙利政府已通知蘇聯(lián)駐匈大使將立即退出華沙條約組織并宣布中立,請求聯(lián)合國和四大國(包括蘇聯(lián))給予援助來保衛(wèi)其中立地位并將此問題列入即將舉行的聯(lián)合國大會的議程。[76]

        在宣布了國家中立后,匈牙利政府仍設(shè)法扭轉(zhuǎn)局勢。當晚,納吉先后緊急約見了波蘭、中國、南斯拉夫等國駐匈大使,表達了希望各兄弟國家領(lǐng)導人從中斡旋,協(xié)助解決蘇軍撤退的愿望。據(jù)11月2日納吉與中國大使郝德青談話記錄可以看出,宣布中立后,納吉內(nèi)心其實相當?shù)責o奈和焦慮,他一再重申“情況萬分嚴重”,“我們別無他法,只有把這一問題提交聯(lián)合國討論”,如果蘇軍立即撤退,匈牙利政府將迅速收回向聯(lián)合國提出的請求。納吉請郝大使盡速將此意轉(zhuǎn)達毛澤東和周恩來,希望中國領(lǐng)導“干與此事”(電文如此),幫助勸說莫斯科撤軍。[77]然而,納吉此番努力均無所獲。

        當日晚些時候,就在納吉近乎絕望之時,安德羅波夫送來了蘇聯(lián)政府同意立即就撤軍舉行談判的口頭照會,并稱鑒于無法直接進入具體操作層面,雙方應(yīng)先就撤軍的軍事和技術(shù)問題進行商談。對于這個突然到來的“好消息”,納吉政府不免心生疑惑,但它還是抱著誠意和期待作出了積極的回應(yīng)。與此同時,另組新政府的工作也全面展開。蘇聯(lián)軍隊壓境而來的消息,使各個政黨、團體、社會階層表現(xiàn)出空前的團結(jié)。支持政府、捍衛(wèi)“社會主義成果”、反對復辟資本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社會民主黨領(lǐng)袖凱特利·安娜(Anna Kéthly)發(fā)表聲明,號召人們起來保護工廠、礦場和土地,使生產(chǎn)資料牢牢“保留在人民的手里”。裴多菲黨總書記法卡什·卡羅伊(Károly Farkas)承諾,在此“艱難時刻”,該黨絕不會借機分裂國家。首都各大型企業(yè)革命委員會聯(lián)書向政府保證,即刻停止罷工、恢復生產(chǎn),同時向全國發(fā)出呼吁,給予政府堅定的支持和信任。作家德里代表知識分子呼吁全國上下團結(jié)一致,維護穩(wěn)定,停止流血。許多農(nóng)民也表示,他們永不向舊日的地主讓出他們的土地。[78]

        11月3日早上,新的多黨聯(lián)合政府宣告成立。共產(chǎn)黨、小農(nóng)黨和社會民主黨各分得三個部長席位,裴多菲黨獲得兩個。但在此時,名單中的成員之一、匈黨第一書記卡達爾已于11月1日晚失蹤。就在失蹤前不久,他還在電臺向全國發(fā)表講話,宣布了解散匈牙利勞動人民黨、成立新的政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消息。[79]卡達爾的失蹤令納吉大為震驚,他曾四處打聽和尋找,試圖獲知卡達爾的去向。后來,在得知蘇聯(lián)駐匈使館介入了此事后,他親自向安德羅波夫詢問情況,不料對方矢口否認。

        關(guān)于卡達爾如何以及為何出走,一直以來也是匈牙利事件中的一個謎團。目前比較可信的說法是:11月1日晚,卡達爾曾前去明尼赫的辦公室,在那里,明尼赫接到安德羅波夫打來的電話,要他和卡達爾立即前往蘇聯(lián)使館。在他們抵達使館后,蘇聯(lián)派車將二人接走并帶至蘇聯(lián)特別軍團所在的托柯爾機場。然后,蘇聯(lián)軍事飛機將他們送到華約聯(lián)合武裝部隊司令部所在地索爾諾克市。2日,兩人又從這里飛往莫斯科。[80]據(jù)檔案材料顯示,卡達爾在離開之前也是備感矛盾與掙扎。從11月2日卡達爾出席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同其他政府成員一樣主張?zhí)K聯(lián)撤軍,并認為匈牙利所發(fā)生的一切并非“反革命”。在他看來,民眾所以起來反抗,完全是匈黨自己造成的。他甚至表示,將群眾逼得造反,其本身說明了黨“自己是反革命分子”。至于他為什么決定與納吉分道揚鑣,卡達爾在發(fā)言中亦有所涉及,比如,他提到自己“對成功沒有信心”,提到了“聯(lián)合政府內(nèi)部不團結(jié)”,等等。大體上,他對匈黨能否在當時的情況下戰(zhàn)勝其他各派力量,在聯(lián)合政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深表懷疑。[81]

        11月2日,蘇聯(lián)駐匈使館送來蘇聯(lián)政府致匈牙利政府的復照,提議成立蘇匈聯(lián)合委員會以商討與蘇聯(lián)軍隊撤出匈牙利有關(guān)的技術(shù)問題,并表示以馬利寧將軍為首的蘇聯(lián)代表團將前來匈牙利進行談判。出于警覺,納吉政府建議去華沙談判,但蘇聯(lián)方面沒有同意,而是將談判地點定在了蘇聯(lián)駐匈軍事總部所在地托柯爾。[82]3日晚10點,由國防部長馬勒特·帕爾(PálMaléter)、總參謀長科瓦奇、作戰(zhàn)部部長胥奇·米克洛什(MiklósSzücs)、前部長會議副主席艾爾代伊組成的匈牙利代表團抵達托柯爾與蘇方舉行談判。匈牙利政府密切關(guān)注著在蘇聯(lián)駐軍基地的這場談判,因為直到此時,蘇聯(lián)軍隊仍在不斷向匈牙利境內(nèi)調(diào)動,沿著從米什科爾茨到布達佩斯的主要公路和布達佩斯到塞格德之間的交通主線,組成了兩個作戰(zhàn)根據(jù)地,建立了一個火力范圍極廣的戰(zhàn)線。在納吉看來,一切都將取決于此次談判的結(jié)果,如果順利的話,形勢或許很快會好起來。然而,晚上10點,當談判仍在進行中時,克格勃主席謝羅夫率蘇聯(lián)秘密警察進入會場,逮捕了匈牙利代表團所有成員。[83]納吉政府同代表團自此失去了聯(lián)系。

        也在當晚,駐守匈牙利的蘇軍17個師、共計6萬余人的兵力已全部完成戰(zhàn)斗準備。4日凌晨,本次武裝行動的總指揮、華約部隊總司令伊萬·科涅夫(I. S.Konev)元帥向駐軍各級官兵下達了第一號軍令。軍令稱:應(yīng)匈牙利的請求、根據(jù)《華沙條約》的規(guī)定,“蘇聯(lián)軍隊開始執(zhí)行他們的聯(lián)盟責任”,“蘇軍的責任是為匈牙利人民提供兄弟般的援助以保證他們的社會主義成果、鎮(zhèn)壓反革命和防止法西斯主義復活……幫助當?shù)卣?quán)恢復國家的秩序和正常狀況”。[84]布達佩斯時間早上4點15分(即莫斯科時間6點15分),口令“霹靂”下達后,“旋風”行動開始了。按預(yù)定行動方案,蘇軍首先占領(lǐng)了杰爾、米什科爾茨、德布勒森以及匈牙利其他州的中心城市,并封鎖了奧匈邊界。大約5點,蘇聯(lián)駐布達佩斯軍隊警備司令員格列比翁尼克(K.E.Grebennik)率領(lǐng)的5個師兵力開進了布達佩斯。[85]

        5分鐘后,在距布達佩斯東100公里處,索爾諾克市無線電廣播宣布,由卡達爾領(lǐng)導的匈牙利工農(nóng)革命政府正式成立。其中,卡達爾任總理,明尼赫任副總理,馬羅山、霍爾瓦特·伊姆雷(Imre Horváth)、科紹·伊斯特萬(Istvan Kossa)、奧普羅·安托爾(Antal Apró)、德蓋伊·伊姆雷(Imre Dogei)、羅納伊·山多爾(Sandor Ronai)為工農(nóng)政府成員。[86]同時播出的還有新政府的“致匈牙利人民的號召書”和由卡達爾、明尼赫、奧普羅、科紹四人共同署名的“致匈牙利勞動人民的公開信”。在公開信中,卡達爾等人聲稱,“納吉·伊姆雷政府已經(jīng)處于反動派的影響之下”,由于“沒有更多的辦法抗拒這種反革命的威脅”,同時又“不能繼續(xù)袖手旁觀”,他們決定從即日起退出納吉政府并斷絕同它的一切聯(lián)系。[87]

        5點20分,納吉通過自由科蘇特電臺向全世界發(fā)布了緊急起草的一份聲明,聲明在隨后近兩個半小時里以英、法、德、俄、捷、波等多種語言反復播出:“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納吉·伊姆雷,匈牙利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現(xiàn)在向匈牙利人民宣布:這里是納吉·伊姆雷在講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今天黎明時分,蘇聯(lián)軍隊向我們的首都發(fā)起進攻,其明顯的用意是推翻合法的匈牙利民主政府。我們的軍隊在戰(zhàn)斗。政府在其崗位上。在此,我將這一點向匈牙利人民和全世界作出通報?!?sup>[88]聲明雖非常簡短,卻饒富意味:蘇聯(lián)軍隊對布達佩斯發(fā)起了攻擊,這是事實;而匈牙利軍隊正在戰(zhàn)斗,這不是真的,納吉并沒有向匈軍下達抵抗的命令,他知道以匈牙利當時的兵力去抗擊人數(shù)眾多且裝備精良的蘇聯(lián)軍隊,無異于以卵擊石,只會造成更多傷亡;政府會留守陣地,這也不是真的,就在納吉結(jié)束講話半個多小時后,他與政府其他成員及家屬共計47人,前往南斯拉夫駐匈大使館尋求政治避難。[89]

        蘇軍進入布達佩斯后,首先攻占了電臺大樓,通過無線電廣播發(fā)表了蘇聯(lián)外交部參與起草的“蘇聯(lián)駐匈牙利軍隊指揮部致匈牙利人民的號召書”,聲稱蘇軍此次軍事行動的目的,在于根據(jù)“目前已經(jīng)組建的匈牙利工農(nóng)革命政府的請求”,“幫助它消滅反革命力量,恢復國內(nèi)秩序、和平和安寧”。[90]隨后,蘇軍很快占領(lǐng)了連接多瑙河兩岸的三座大橋、國會大廈、匈黨中央大廈、國防部大樓、內(nèi)務(wù)部和外交部大樓、市委大廈、武器彈藥庫等戰(zhàn)略據(jù)點。[91]在蘇軍展開行動的過程中,除少數(shù)情況外,匈牙利軍隊基本沒有組織反抗。但從11月4日起直至1957年初,布達佩斯其他武裝組織對蘇軍的入侵展開了頑強抵抗。

        根據(jù)匈牙利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從1956年10月至1957年1月間,共有1945名匈牙利人在布達佩斯的戰(zhàn)事中喪生。1956年最后三個月和1957年第一個月,這一數(shù)字分別為:757人、926人、36人、226人。整個10月的死亡人數(shù)占到總數(shù)的39%,11月則高達47.5%。據(jù)估算,同期布達佩斯市民傷亡人數(shù)共計1569人,依年齡階段看,19歲、20~24歲、25~29歲的青年分別占20.6%、18.4%和11.2%,換言之,有超過一半以上尚未到而立之年。除了人員傷亡外,還有約20萬匈牙利人流亡西方。[92]另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事件過程中,由于戰(zhàn)斗、罷工和秩序混亂,匈牙利工業(yè)遭受了高達約90億福林的損失;貿(mào)易、公用設(shè)施和倉庫的損失達5億福林,設(shè)備損失2.59億福林,總值接近8億福林;國營鐵路的損失計7.59億福林;搶劫軍用倉庫造成約1億福林的損失;各種建筑物損失約計10億福林。[93]

        此期,蘇聯(lián)付出的代價同樣十分慘痛,以下是來自俄羅斯國防部中央檔案館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1956年蘇聯(lián)在匈牙利軍事行動中的傷亡人數(shù)統(tǒng)計(單位:人)[94]

        img2

        蘇聯(lián)第二次出兵匈牙利是什么性質(zhì)的?有學者稱這是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第一場“戰(zhàn)爭”。[95]其實不然。據(jù)匈牙利國民衛(wèi)隊總司令基拉伊回憶,整個事件過程中,為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機,減少流血沖突,納吉自始至終沒有向匈牙利軍隊下達過向蘇聯(lián)軍隊開火的命令,甚至連自衛(wèi)性的反擊都沒有。[96]因此,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的角度來看,這都不能算作是一場“戰(zhàn)爭”,套用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的習慣說法,這是在“整頓秩序”。無論如何,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自認為是在幫助匈牙利,理應(yīng)贏得匈牙利人民的感激才對。多年后,赫魯曉夫在其回憶錄說道:“我們在1956年是幫助了匈牙利……我們向匈牙利償還了一次債務(wù),這個債務(wù)從1848年起就一直掛在我們的頭上……1956年我們終于把它償還了,現(xiàn)在,我們清賬了。”[97]

        【注釋】

        [1]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首都布達佩斯發(fā)生的這場學生示威游行一直被視為匈牙利事件的起點。冷戰(zhàn)結(jié)束后來自匈牙利的解密檔案顯示,其實早在這場游行開始前幾個小時,德布勒森已有學生走上街頭并隨后引發(fā)了流血事件,只是其規(guī)模和影響面都相對較小。參見Csaba Békés,“New Findings on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CWIHP Bullet in,Issue2(Fall1992),p.2。

        [2]匈內(nèi)務(wù)部通過廣播電臺播發(fā)的兩個公告,1956年10月23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349。

        [3]Gy?rkeiand Horváth,eds.,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p.27;Litván,ed.,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Reform,Revolt,and Repressi on,1953—1956,p.55;夏濟安主編:《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梁實秋等譯,文學雜志社印行1957年版,第59頁。

        [4]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t,pp.145—146.

        [5]格羅在匈牙利電臺的廣播講話,1956年10月23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352—356。

        [6]福凱斯:《東歐共產(chǎn)主義的興衰》,第121頁。

        [7]János M.Rainer,Imre Nagy:A Biography,London,New York:I.B.Tauris,2009,p.100.

        [8]詳見Tibor Meray,That Dayin Budapest,October23,1956,New York:Funk& Wagnalls,1969,pp.170—173;《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納吉·伊姆雷與匈牙利革命》,第76頁。

        [9]Fehér and Heller,Hungary1956Revisited,p.118.

        [10]Békés,etal.,ed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 in Documents,p.xxxvii.

        [11]關(guān)于在圍攻電臺大樓的過程中究竟是不是保安部隊首先開了第一槍,目前還有個別學者表示質(zhì)疑,但多數(shù)學者持肯定態(tài)度。此外,布達佩斯營一名上尉的供詞亦提供了關(guān)鍵性的證據(jù)。參看Jen? Gy?rkei and Miklós Horváth,“Additional Dataon the History of the Soviet Millitary Occupation,”in Gy?rkeiand Horváth,eds.,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pp.18—19。過去,人們一直將電臺大樓前的流血視為匈牙利事件的首起傷亡事件,其實并非如此,據(jù)新材料顯示,早在此前四個多小時,即當日下午6點左右,在德布勒森已有流血事件發(fā)生,當時國家保安局的部隊向示威者開槍,造成3人死亡。參閱Békés,etal.,ed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 in Documents,p.xxxvii。

        [12]納吉審訊記錄,1957年6月8日。轉(zhuǎn)引自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t,p.148。

        [13]《布達佩斯電臺報道匈黨新的書記處組成》,《參考資料》1956年10月25日上午版,第12頁。

        [14]《匈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名單》,《參考資料》1956年10月25日上午版,第5頁。

        [15]參看:多納特和洛松奇請求解除其職務(wù)給匈黨中央的信,1956年10月24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379—382.

        [16]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23日。“T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389。

        [17]朱可夫給蘇共中央的報告,1956年10月24日,《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79—281頁;蘇聯(lián)內(nèi)務(wù)部關(guān)于蘇軍越過蘇匈邊界致蘇共中央的報告,1956年10月24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368—369。

        [18]謝羅夫和馬利寧十月危機期間也在匈牙利這一事實只是在1992年蘇聯(lián)檔案解密后才為人所知。參見:Csaba Béké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 and World Poli‐tics”,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CWIHP Working Paper,№16(September1996),p.9;Путилин Б.Г.Будапешт‐Москва:год1956‐й//Институт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 РАН Советская внеш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годы“холодной войны”(1945—1985):новое прочтение,с.258—259。

        [19]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1956Hungarian Revolt,p.151。據(jù)檔案文獻顯示,剛剛回到領(lǐng)導層的納吉雖無力阻止從而沒有明確反對以格羅為首的匈黨中央作出的上述決定,但他始終拒絕在格羅等人事后起草的請求蘇聯(lián)出兵的邀請書上簽字。另據(jù)有關(guān)歷史學家考證,請求援助的手續(xù)是10月27日辦理的。當時安德羅波夫和格羅讓納吉在邀請書上簽字(落款為10月24日),納吉以作此決定時自己尚未擔任任何職務(wù)為由予以拒絕。而格羅作為匈牙利黨的領(lǐng)導人,沒有簽署這一文件的權(quán)利(參見Путилин Б.Г.БудапештМосква:год1956‐й,с.260—261)。赫格居斯的回憶錄對此片段亦有涉及。據(jù)他所說,要求蘇聯(lián)出兵一事是格羅同安德羅波夫交涉的。10月24日,納吉出任部長會議主席后,格羅要求納吉簽署這一邀請書,后者則一直予以回避,直到10月26日,格羅無奈之下只好讓已被免去部長會議職務(wù)的赫格居斯簽署了這一文件。10月28日,安德羅波夫?qū)⒋宋募D(zhuǎn)交蘇聯(lián)政府(參見《赫格居斯回憶錄——一個思想陰影下的生活》,第294—295頁)。

        [20]納吉向匈牙利國民發(fā)表講話,1956年10月24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and Popular Revolt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09—411。

        [21]墨雷:《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納吉·伊姆雷與匈牙利革命》,第94頁。

        [22]米高揚、蘇斯洛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5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87頁。

        [23]Békés,etal.,ed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in Documents,p.xxxviii.

        [24]米高揚、蘇斯洛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5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86—287頁。

        [25]納吉的廣播講話,1956年10月25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17—418。

        [26]米高揚、蘇斯洛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5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88頁。

        [27]同上,第287—288頁。

        [28]米高揚、蘇斯洛夫給蘇共中央的報告,1956年10月24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84頁。

        [29]米高揚、蘇斯洛夫關(guān)于匈黨中央宣言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6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407—408。

        [30]有關(guān)納吉的社會主義思想,參見拙文《納吉關(guān)于匈牙利社會主義道路的設(shè)想》,《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第5期。

        [31]納吉:《關(guān)于匈牙利社會生活中迫切的倫理道德問題》,載《為了保衛(wèi)匈牙利人民》,第71—72頁。

        [32]米高揚關(guān)于在布達佩斯鎮(zhèn)壓武裝反抗等情況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6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387—390。

        [33]米高揚、蘇斯洛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6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96頁。

        [34]這些人后來于28日夜間乘飛機離開布達佩斯,前往莫斯科。

        [35]駐匈使館關(guān)于匈牙利新政府名單致外交部并中央電,1956年10月27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109‐01041‐01,第26頁。

        [36]轉(zhuǎn)引自Путилин Б.Г.Будапешт‐Москва:год1956‐й,с.267。

        [37]匈黨中央政治局會議速記記錄,1956年10月28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426。

        [38]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1956Hungarian Revolt,p.173.

        [39]參見卡達爾的電臺講話,1956年10月24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11—414。

        [40]納吉的廣播講話,1956年10月28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and Pop‐ular Revolt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28—432.1956年時,華約國家中只有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波蘭三國有蘇聯(lián)駐軍。蘇軍駐扎在匈牙利所依據(jù)的是納粹德國同蘇聯(lián)所簽署的無條件投降條約以及1947年的巴黎和約。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后,依照有關(guān)條款,蘇軍應(yīng)當從此撤離匈牙利。然而,就在這一條約簽訂的前一天(1955年5月14日),蘇聯(lián)同包括匈牙利在內(nèi)的幾個東歐盟國共同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即《華沙條約》,該條約使蘇軍繼續(xù)留在匈牙利擁有了合法的基礎(chǔ)。參見Kirov,“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p.131。

        [41]墨雷:《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納吉·伊姆雷與匈牙利革命》,第131頁。

        [42]同上,第136頁。

        [43]據(jù)匈牙利學者相關(guān)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10月23日至11月4日,整個布達佩斯市共有約760人死于各種沖突。其中,23日死亡30人,接下來的兩天每天高達200人,26日約為120人,27日和28日兩天分別為50人和40人;29日?;鹆铑C布后,死亡事件降為20起,30日增至40起,隨后繼續(xù)回落;10月31日和11月1日兩日合計死亡人數(shù)不到20人,蘇聯(lián)實施第二次軍事干預(yù)的前兩天即11月2日和3日死亡人數(shù)相加不足10人。參見László Gyurkó,A bakancsos for radalom,Budapest:Kossuth,2001,166—167。轉(zhuǎn)引自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 e1956 Hungarian Revolt,p.156。

        [44]József K?vágó,You Are All Alone,New York:Frederick A.Praeger,1959,p.201.

        [45]詳見匈牙利民族政府會議關(guān)于結(jié)束一黨制和改組內(nèi)閣的決議,1956年10月30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470;納吉關(guān)于恢復多黨制和組建聯(lián)合政府的聲明,1956年10月30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53—454。

        [46]蒂爾迪在匈牙利電臺的廣播講話,1956年10月30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с.471—474。

        [47]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23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p.388—389。

        [48]蘇聯(lián)政府關(guān)于發(fā)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lián)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chǔ)的宣言,1956年10月30日。《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318—321頁。

        [49]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t,p.187.另可參看[俄]謝·赫魯曉夫:《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導彈與危機》,述弢譯,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頁。

        [50]納吉致伏羅希洛夫電,1956年10月31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462。

        [51]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31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p.393—394。

        [52]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31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393。

        [53][南]韋利科·米丘諾維奇:《莫斯科的歲月:1956—1958》,達洲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0年版,第175頁。此外,有關(guān)匈牙利十月事件與蘇伊士運河危機二者間關(guān)系,可參看Brian Mc Cauley,“Hungary and Suez,1956:The Limits of So‐viet and American Power”,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16,No.4,(Oc‐to ber1981),pp.777—800;John C.Campbell,“The Soviet Union,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win Crises of Hungary and Suez”,in Roger W.M.Louis and Roger Owen,eds.,Suez1956:The Crisis and Its Consequences,Oxford:Clarendon Press,pp.233—253;Danie lF.Calhoun,Hungary and Suez,1956:An Exploration of Who Makes History,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1;Gusztáv Kecskés,“The Suez Crisis and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East European Quarterly,Vol.35,Issue1(Spring2001),pp.47—58。

        [54]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30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393。

        [55]參見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中蘇關(guān)系回憶錄(1956—1966)》,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3頁。值得說明的是,這一說法多年來雖廣為流傳,但仍有待檔案材料的佐證。此外,有關(guān)中國在蘇聯(lián)第二次出兵決策中所起作用問題,目前在學界存有較大爭議。較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匈牙利前外交官蘭德萬伊·亞諾什,他在1972年出版的博士論文《匈牙利事件與權(quán)力政治》一書中,專辟一章談此問題,他的看法是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關(guān)鍵性角色(János Radvanyi,Hungary and the Superpowers:The 1956 Revolution and Realpolitik,Stanford: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72,pp.21—29)。而后,美國康奈爾大學陳兼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沈志華教授分別從不同視角就此問題做了進一步探討(分別參看Chen Jian,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pp.145—162;沈志華:(轉(zhuǎn)下頁)(接上頁)《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機:中國的角色和影響》,《歷史研究》2005年第2期)。不過,有學者對此結(jié)論提出了質(zhì)疑甚至否定意見。比如匈牙利學者萊納等認為,據(jù)現(xiàn)有匈牙利和蘇聯(lián)檔案看,中國領(lǐng)導人的態(tài)度只是影響蘇聯(lián)出兵決策諸多因素中的一個,并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János M.Rainer/Bernd‐Rainer Barth,“Un‐garische Revolution,Aufst and‐Zerfallder Partei‐Invasion,”in AndrásB.Hegedüs/Manfred Wilke(Hg.),Satellitennach Stalins Tod:Der,Neue Kurs,17.Juni1953 inderDDR,Ungarische Revolution1956,Berlin:Akademie Verlag,2000, S.254);再如匈牙利科學院歷史所彼得·瓦莫什博士在2006年發(fā)表的《中匈關(guān)系與1956年革命》一文中對中國學者的上述觀點提出批評意見,并稱所謂中國在蘇聯(lián)的出兵決策中起了關(guān)鍵作用的說法,只是中蘇論戰(zhàn)時中方的一面之詞,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事實上沒有扮演任何角色(Péter Vámos,“Evolution and Revolution:Sino‐Hungarian Relations and the 1956Revolution”,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f or Schol‐ars,CWIHP Working Paper,№54,November2006,p.38)。

        [56]“Togliattion Nagy,30October1956:Missing Cable Found”,CWIHP Bulletin,Is‐sues8—9(Winter1996/1997),p.357.有關(guān)西方國家共產(chǎn)黨,特別是實力較為強大的意共和法共對1956年事件的反應(yīng)和態(tài)度,可參見Thomas Grob?lting,“The French and Italian Communist Partiesvis‐a‐visthe Crisisof1956”,Paperpresentedat the in ternationalconference“Crises of the Communist System1953—1981”,20—21 October2006,Warsaw。

        [57]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1956Hungarian Revolt,pp.177,188—189;Békés,etal.,eds.,The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 in Documents,p.xl.

        [58]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23日。“T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p.388—389。

        [59]謝·赫魯曉夫:《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導彈與危機》,第184頁。

        [60]米高揚和蘇斯洛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0月26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94—296頁。

        [61]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28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in Hungary and Pol and,1956”,p.391。

        [62]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0月30日?!癟he‘Mal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p.392—393。

        [63]參見如:Janos Radvanyi,“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and the Superpowers:Introduc‐tion”,in Király,etal.,eds.,The First War Between Socialist States: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 and its Impact,pp.259—263;Kramer,“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1956 Crises in Hungary and Poland:Reassessments and New Findings”,pp.192—197;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1956 Hungarian Revolt,pp.214—215.

        [64]Kramer,“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1956 Crises in Hungary and Poland:Reassess‐mentsand New Findings”,pp.192—194.

        [65]謝·赫魯曉夫:《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導彈與危機》,第190頁。

        [66]米丘諾維奇:《莫斯科的歲月:1956—1958》,第174頁;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t,p.192。

        [67]參看劉少奇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記錄,1956年11月10日,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605頁。另見師哲:《波匈事件與劉少奇訪蘇》,《百年潮》1997年第2期。

        [68]11月1日,波黨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討論了匈牙利問題。會議一致認為,“只有借助匈牙利民族自己的力量而非任何外部干預(yù),才能捍衛(wèi)和維護本國人民的權(quán)力和社會主義的成就”(參見波黨政治局會議記錄,1956年11月1日,Békés,etal.,eds.,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History in Documents,p.335)。會后,波黨中央在向各級黨組織下發(fā)的材料中明確表態(tài),稱“波蘭政府認為,如果匈牙利民族及其工人階級沒有提出請求,外國軍隊即展開武裝干預(yù),這無疑是一件惡劣的事情,即使它打著保衛(wèi)自由和社會主義的名義亦是如此”(Janos Tischler,Rewolucja wegierska 1956 wpolskichdokumentach,Warsaw:Instytut Studiów Politycznych PAN,1995,136.轉(zhuǎn)引自Békés,etal.,eds.,The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A History in Documents,p.335)。

        [69]Kramer,“The Soviet Unionand the 1956 Crises in Hungary and Poland:Reassess‐ments and New Findings”,pp.204—206.

        [70]赫魯曉夫致鐵托的信,1957年1月10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458頁。

        [71]墨雷:《震撼克里姆林宮的十三天——納吉·伊姆雷與匈牙利革命》,第178—179頁。

        [72]參看1956年11月2日卡達爾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所作的發(fā)言,“T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396。

        [73]郝德青關(guān)于納吉接見郝大使所談情況致外交部并中央電,1956年11月2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109‐01041‐01,第97—101頁。

        [74]安德羅波夫發(fā)自布達佩斯的密碼電報,1956年11月1日?!短K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335—336頁。說明:此份文件關(guān)于匈牙利內(nèi)閣會議的召開時間有誤,應(yīng)為11月1日下午7時而非“上午7時”,具體可參看俄文原始檔案(АВПРФ,ф.059a,оп.4,п.6,д.5,лл.17—19)或其英譯版(“Soviet Documents on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24October‐4November1956”,translated by Johanna Granville,CWIHP Bulletin,Issue5,Spring1995,p.33)。

        [75]納吉宣布國家中立的電臺講話,1956年11月1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63—464;世界知識出版社編輯:《關(guān)于匈牙利事件》,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30頁。

        [76]納吉致聯(lián)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的電報,1956年11月2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 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on 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68—469。在相關(guān)檔案解密之前,很多人認為1956年蘇聯(lián)所以對匈牙利而不對波蘭采取軍事行動,就是因為納吉“走得太遠了”,特別是因為他宣布匈牙利中立并退出華約。甚至連新政府中的成員、納吉本人支持者也有這樣的看法,比如內(nèi)閣成員、原小農(nóng)黨總書記科瓦奇在11月4日接受記者暗訪時即曾有過這樣的表示(參見Alfred J.Ban‐nan and Achilles Edelenyi,Documentary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70,p.352)。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事實上,是蘇共中央主席團作出武裝干預(yù)的決定在先,納吉宣布國家中立并退出華約在后。換言之,前者為“因”,后果才是“果”。另據(jù)11月2日卡達爾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的發(fā)言,提出宣布匈牙利中立這一倡議的并非納吉而是蒂爾迪,當時包括他本人在內(nèi)的所有內(nèi)閣成員對此均投了贊成票,認為“蘇聯(lián)政府欺騙了匈牙利政府”,中立是為了自衛(wèi)(參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1月2日,“T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p.395—396)。

        [77]郝德青大使電話談納吉接見事,1956年11月2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109‐01041‐01,第90—91頁;郝德青關(guān)于納吉接見郝大使所談情況致外交部并中央電,1956年11月2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109‐01041‐01,第97—101頁。

        [78]凱特利·安娜:《我們是社會民主黨人》,1956年11月1日《自由之聲報》的社論文章,轉(zhuǎn)引自夏濟安主編:《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第111—112頁;法卡什的聲明,1956年11月1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07;布達佩斯各大型企業(yè)革命委員會代表呼吁書,1956年11月1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09;德里·蒂波爾:《給朋友的信》,原文載于1956年11月2日出版的《文學報》,轉(zhuǎn)引自夏濟安主編:《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第98頁。

        [79]詳見卡達爾關(guān)于組建新的政黨的廣播講話,1956年11月1日。Zinner,ed.,Na‐tional Communism and Popular Revoltin Eastern Europe:A Selecti on of Documents onEv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F(xiàn)ebruary—November,1956,pp.464—468。

        [80]Huszár Tibor,Kádár János Politikai Eletrajza(1912—1956),Budapest:Szabad Tér Kiadó‐Kussuth Kiadó,329—333.

        [81]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1956年11月2日?!癟he‘Mal in Notes’on the Cri‐sis in Hungary and Poland,1956”,p.396。

        [82]Johanna Granville,“Hungarian and Polish Reactions to the Events of 1956:New Archival Evidence”,Europe‐Asian Studies,Vol.53,№7(November2001),p.1061.

        [83]有關(guān)詳情可參看“旋風”行動實際總指揮、時任蘇聯(lián)駐匈牙利特別軍團參謀長的馬拉申科中將的憶述材料:Y.I.Malashenko,“The Special Corpsunder Firein Buda‐pest:Memoirs of an Eyewitness”,in Gy?rkei and Horváth,eds.,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pp.253—256。

        [84]Malashenko,“The Special Corpsunder Fire in Budapest:Memoirs of an Eyewitness”,pp.256—258.

        [85]Malashenko,“The Special Corpsunder Fire in Budapest:Memoirs of an Eyewitness”,pp.258—259;朱可夫致蘇共中央電,1956年11月4日,《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第242頁。

        [86][匈]雷尼·彼得編:《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經(jīng)過和歷史教訓——1981年匈牙利〈人民自由報〉的一組文章》,趙平生等譯,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頁。

        [87]匈牙利工農(nóng)革命政府成員致匈牙利勞動人民的公開信,1956年11月4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77—578。

        [88]納吉宣布蘇聯(lián)對布達佩斯展開軍事入侵,1956年11月4日。Károly Nagy,Signif‐icant Documents of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1956,p.131.根據(jù)1957年7月27日審訊多納特的記錄,當時蒂爾迪提議政府應(yīng)發(fā)表一份公告,接著納吉口授了公告的內(nèi)容,多納特將其打印出來。然后,納吉拿著這份文稿到附近的自由科蘇特電臺播音室宣讀,參見Gati,F(xiàn)ailed Illusions:Moscow,Washington,Budapest,and the 1956Hungarian Revolt,p.197。

        [89]詳見費留賓致赫魯曉夫電,1956年11月5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95.有關(guān)納吉等人其后的命運,可參看拙文《納吉案件始末》,《史學月刊》2011年第4期。

        [90]駐匈蘇軍指揮部致匈牙利人民的號召書,1956年11月4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80—581。

        [91]朱可夫致蘇聯(lián)國防部信息報告,1956年11月4日。Волков В.К.ит.д.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1956года,Документы,c.578—579。

        [92]Miklós Horváth,“Losses of Lifein the Warandduring the Reprisals,”in Cong don,et al.,eds.,1956: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and War for Independence,p.477.

        [93]Kirov,“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pp.190—193;中匈兩國關(guān)系簡況和匈牙利近況,1956年12月29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203‐00194‐03,第31—37頁。

        [94]G.F.Krivosheev,ed.,Soviet Casuali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Green Books,1997,p.283.

        [95]參看Király,etal.,eds.,The First War Between Socialist States: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 and its Impact,New York:Brooklyn College Press,1984;Gran‐ville,The First Domino:Inter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Hungarian Crisis of1956,p.xv。

        [96]Király and Jónás,eds.,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in Retrospect,pp.69—70.

        [97]愛德華·克蘭克肖評注、斯特羅勃·塔爾勃特譯編:《赫魯曉夫回憶錄》(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73年版,第614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