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說沖泡方法之前,都喜歡說些閑話,說些與沖泡方法無關又有關的話。
很多茶友,說不會泡茶,想上茶藝班學習,有學習的態(tài)度固然好,人的一生都需要學習,但是“茶藝”學習完,不一定你就能泡好一道茶,茶藝是行茶的藝術,在我認為是一種美學,覺得更多的是教你泡茶的流程和提升美感的方法,而與如何泡好一道茶的茶技并無太大的干系。又有人問,那如何泡好一道茶,有沒有技巧呢?在已經(jīng)熟知流程,熟知茶性的人面前,可以授以“巧”字,而若對茶本身一無所知,茶也就是解渴的代飲品,無所謂技巧。所以“巧”是在“技”之后而得的。
又有人問,我已經(jīng)有泡茶之技了,怎么還沒有把茶泡好?我只能說,你的功夫還不夠,用心還不夠,和茶的交情還不夠。當然,不是一個人有成熟的泡茶之技,有諳熟泡茶之巧就可以泡得好茶,就如一位有名的畫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值得留存,有些作品甚至于都不屑掛于廳堂,泡茶也是一樣的道理,同樣的茶,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下,泡出的茶味也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老茶人對茶味的把握更穩(wěn)定一些,每一次茶味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需要功夫,不斷的練習找到茶和水之間的關聯(lián)和規(guī)律,自然就可以泡出想要的茶味。
再說品茶,一直認為,不僅僅是將茶水喝到嘴里,調動口腔內的所有味蕾,并細細的感知它,而是讓自己身體的眼睛、鼻子、耳朵,還有身體其他各部位都參與進來,一起來品茶??梢苑秩齻€步驟來感受。第一,對于干茶之品,看干茶色、茶形,聞干茶香;第二,對于沖泡中的茶,同樣也是觀形,觀湯色,聞香,品滋味(入口、入喉、回甘、體感);第三,對葉底的品賞,觀形,聞香,手觸或口嚼感受葉底的柔嫩度??雌饋矶际茄劬?、嘴巴的事情,耳朵沒有參加進來,其實耳朵在一開始就聽到茶聲,將壺或杯用開水溫過,干茶置入,隨即輕搖,如喚醒之前的晃動,如果條形緊結,便是鏗然有聲,若條索松且輕,便會有沙沙的聲音,如炒瓜子的聲音,只要茶足夠干燥,都會有明顯的顆粒感,所以耳朵也可以聽出茶形和茶的干燥度。再有就是身體的感受,身體每時每刻都會告訴我們這茶的優(yōu)劣,只要我們足夠的靜心。即便身體反應遲緩的人,喝到好的茶也會渾身通透,微汗輕發(fā),喝到不舒服的茶,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這就是體感。
對于白茶的沖泡需要多說兩句,白茶因加工方法簡單,茶葉外形自然,沖泡方法也多樣,所以品飲白茶沒有特別的要求和規(guī)定,小杯品啜、大杯豪飲,熱飲、冷飲皆適宜,即便從早浸泡到晚的濃茶,都會各有其味。但是因其加工僅萎凋和干燥而成茶,所以豐富的內容物不易浸出,需尋得最適宜的沖泡方法,方能感受到白茶的“蜜韻毫香”。
在這一章里,我先介紹泡茶之水和泡茶之器,概略地列舉一下白茶的幾種沖泡方法,再具體列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以及老白茶最適宜的沖泡流程,當然這些只是入門之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