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

        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

        時間:2023-05-06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第二節(jié) 文學豐富多樣的豐碩成果——增加、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文學以及文學理論所取得的輝煌豐碩的成果,使語文初步具有了語言與文字、文章、文學的綜合性形態(tài)。至于文學理論、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理論文章,亦能作語文的課文教材,同時會給予教者以理念方法原則的借鑒與開啟,它們也是語文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文學豐富多樣的豐碩成果——增加、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文學以及文學理論所取得的輝煌豐碩的成果,使語文初步具有了語言與文字、文章、文學的綜合性形態(tài)。無論是語文的課本教材中精挑細選的范文,還是作為課外閱讀研修以及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資料,以及寫作訓練乃至文學創(chuàng)作可資借鑒的素材與母題,都是極其寶貴的語文礦藏。至于文學理論、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理論文章,亦能作語文的課文教材,同時會給予教者以理念方法原則的借鑒與開啟,它們也是語文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一、賦

        賦的創(chuàng)作,為語文教育教學開采了豐富的礦藏。賦是這一時代,尤其是兩漢的寫作領域里的代表體裁樣式之一。凡是有志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在賦的寫作上一試身手的。帝王者如漢武帝劉徹就有《秋風辭》《悼李夫人賦》,魏文帝曹丕有《寡婦賦》;經(jīng)學、哲學者如董仲舒有《士不遇賦》;史學者如司馬遷有《悲士不遇賦》,班固有《兩都賦》;科學者如張衡有《二京賦》《歸田賦》;另有女賦家班婕妤有《自悼賦》;等等。

        1.“散文的賦”

        這類賦大都篇幅較長,如枚乘的《七發(fā)》2000多字,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各是4000余字。但是也有篇幅較短小的。這類賦結(jié)構形態(tài)一般以虛擬人物之間的對話為框架,鋪陳拓展,極盡描繪摹寫,創(chuàng)造出氣勢宏闊、情感奔放、眼界高遠的藝術景狀形態(tài)。如陸機《文賦》所言“賦體物而瀏亮”。雖然這些賦作或多或少有著對當朝天子及其政績的夸贊頌揚之辭,但對歷史狀態(tài)、宮殿林苑、名城秀山、狩獵歌舞、人事交往、氣象物候等方面的摹寫與再現(xiàn),以及其中深藏的哲理意蘊、諷諫褒揚,加之精雕細琢、形象生動的語言,無不給人以文學認識、教育、審美愉悅的功效。這些,都是莘莘學子語文教育的精神食糧。

        枚乘的《七發(fā)》。這篇作品,是漢“散文的賦”的開山之作。它以一個虛構的問答形態(tài)展開賦的故事情節(jié)。該賦設定了兩個人物,一為安居深宮縱欲享樂而致重病久治不愈的楚太子,一為睿智善言的吳客。吳客不僅是一位見多識廣善于敘事描景的語言大師,而且懂得用心理學的妙言要道對一個身患心理疾病的富家子弟給予啟發(fā)誘導,起到了藥石針灸一樣治病的效果?!镀甙l(fā)》首段指出楚太子的病根在于腐化享樂,懶散怕動所致。隨之便以此抒寫鋪陳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田獵、觀濤的優(yōu)美精致,由靜而動,由遠及近,步步引發(fā)興趣,句句打動心靈。田獵可以驅(qū)散懶惰,觀濤則“發(fā)蒙解惑”,理趣高雅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于是太子據(jù)幾而起曰:“渙乎若一聽圣人辯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七發(fā)》的鋪張極有特色,用夸張、渲染的手法把音樂的動聽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而海濤的狀態(tài),讓人有親臨其境之感。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雖然司馬相如的這兩篇散文的賦受枚乘《七發(fā)》的影響,但他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不少的創(chuàng)新?!镀甙l(fā)》中虛構了兩個人物,且人物的對話是層層深入地展開。而《子虛賦》、《上林賦》則虛構了三個人物,通過對三人各自的描繪鋪陳,達到作者“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的目的。(〔33〕(一)123)另外,《西京雜記》還載司馬相如創(chuàng)作這兩篇大賦時的情感與想象活動:“司馬相如為《子虛》《上林》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如睡,煥然而興,幾百日而后成?!保ā?4〕前言)司馬相如的賦,也有著“勸百諷一”的意義。由于司馬相如是一位精通文字的語言學家,賦中除用排比鋪陳、夸張比喻等各種修辭手法外,還多用陌生而又整齊的詞匯與前代冷僻深奧的單字。這些,無形中為研究漢字古詞提供了范例。

        班固,是一位嚴謹?shù)臍v史學家,著有《漢書》。賦作也很有特色?,F(xiàn)存《兩都賦》《通幽賦》《竹扇》三篇?!秲啥假x》是班固的代表作,亦是散文的賦中優(yōu)秀上乘之作。賦中對兩都的描述極盡鋪陳夸張,雖然沒有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的宏闊、雄邁的氣勢,但就細膩而言,則極有特色。作者總是以兩都中有特色的宮廷建筑為重點描述對象,其他建筑或一帶而過,或只作羅列陪襯來寫。同時,《兩都賦》中兩都的對比,也是鮮明的,所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致使所寫之物特征突出,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張衡的《二京賦》。張衡,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他的賦作選存于《昭明文選》中的有《二京賦》《歸田賦》?!抖┵x》是他的代表作?!抖┵x》是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創(chuàng)作的。該賦有模仿《子虛賦》與《兩都賦》的痕跡,但作者有不少新的創(chuàng)意。“逐句琢磨,逐節(jié)鍛煉”,比起前人大賦,對二京的鋪敘夸張,不僅所寫范圍擴大,篇幅增長,成為“長篇之極軌”。而且筆觸所至,深入到了京都的一般風俗人情,對商賈、俠士、辯士、雜技、角觝百戲均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鋪寫。另外,該賦還在敘述鋪排中引入議論,而且把議論與所鋪寫描繪的情況事物有機結(jié)合起來。這是針對當時統(tǒng)治階級日益腐化、墮落生活的諷諫批評。

        當然,散文的賦,名作大家是很多的,僅舉以上四人數(shù)篇,以窺一斑而觀全豹。

        2.“詩歌的賦”

        此類賦作,一般篇幅較之散文的賦短小,百字短簡不少,但也有篇幅較長者,如曹植的《洛神賦》洋洋數(shù)百言。主要特征在于變描抒鋪陳外部客觀自然事物為主而以主觀內(nèi)心世界的抒發(fā)為主。而這種對主觀內(nèi)心世界的抒發(fā)常常是托物言志,或如詩歌創(chuàng)作意境的情景交融一般。因此,這類賦常常有人、物、情有機統(tǒng)一融為一體的審美意象。其語言格式,則既有騷體式,也有駢儷式。

        賈誼的《吊屈原賦》?!兜跚x》是漢初騷體抒情賦的優(yōu)秀之作。賈誼與屈原的遭遇有相似之處,該賦便是兩個詩人的心靈的交流。既是憑吊懷念屈原,也是自我的抒發(fā)與宣泄。賦中憤世嫉俗,追求理想,言辭強烈而又優(yōu)美,比喻新奇而對比強烈。該賦開了漢抒情敘志賦體之先?!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讀來使人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一種敬仰同情,意欲鏟除邪惡的情感愿望。但是,該賦用了不少艱澀生僻的詞語,現(xiàn)代人讀起來,總免不了有語言的一些障礙。

        曹植的《洛神賦》。植才華過人,創(chuàng)作涉及賦、詩、散文各種體裁,均有成就?,F(xiàn)存作品210篇,其中賦44篇,受曹丕懷疑壓制,郁郁而終,年41歲?!堵迳褓x》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詩歌的賦中有代表性者之一。《洛神賦》以豐富的想象,塑造了一個情感真摯、行為優(yōu)雅、語言嫵媚、體態(tài)優(yōu)美、容貌出眾、情志超群的少女形象;敘述了一個人神相戀,情意纏綿悲慨而感人的悲劇愛情故事;描繪了一幅美妙縹緲的人間仙境。該賦故事完整,人物生動鮮明,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自如靈活,無論所抒之真情愛意動人心魄的情狀,所寓之人神相殊難聚的深刻內(nèi)涵,都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極具審美愉悅的價值。而且,該賦還用細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用人物的動作的細微變化以展示內(nèi)心的矛盾。該賦對青年女子的華言妙語的描繪,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畫,都為語文在描寫人物的教學中留存了一份可貴的范例,而且也給小說寫人以極好的借鑒。因而,歷代文人學士與語文教育界都一致給予好評。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陶淵明是東晉最杰出的文學家。無論詩、散文、辭賦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賦作現(xiàn)存三篇:《歸去來兮辭》《閑情賦》《感士不遇賦》?!稓w去來兮辭》是他賦篇的代表作,亦是“詩歌的賦”中的上乘之作。宋歐陽修稱該賦“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賦中寫歸田園而靜處,親躬耕亦有樂的情狀,是自然之筆,由衷之情。回歸田園便是解脫羈絆,不受擠壓便是自由。因此,賦中所寫“引壺觴以自酌”“風飄飄而吹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園日涉以成趣”“鳥倦飛而知返”,又是何等的和諧有趣,“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又是何等的自我陶醉。這就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理想追求,心底最真實的安然休憩。作者的高明之處,則是用平常自然的語言,日常所見的景物,把這種巨大的、強烈的情感予以包含并展示出來,讓人在寧靜致遠中獲得心靈的舒展與審美的享受。

        江淹的《別賦》。這篇短小的賦,集中概括了七種類型的人的不同別離之情。雖然還有別離之情的巨大空缺,但足以代表大部分人的共同性的生離死別的心理狀態(tài)與情感體驗。賦開頭,就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總領全文,起著提綱總攝全篇的導引作用。接著對“居人”“行子”各自不同的心情作了恰如其分的描寫。隨之,對富貴者之別,游俠者之別,從軍者之別,遠赴絕域者之別,夫婦之別,游仙者之別,情人之別一一作了描繪敘述。該賦的高明之處在于,把這些不同處寫得惟妙惟肖。作者善用動作刻畫人物心理,也妙用場景物象對離情別戀進行烘托。如“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不少句子,成為千古名句,傳誦不已。

        謝莊的《月賦》。謝莊以文名顯于當世,有詩文400多篇,大多散佚。今存《赤鸚鵡賦》《月賦》《舞馬賦》?!对沦x》是他的代表作,亦是南北朝著名的詠物抒情小賦。賦虛構曹植與王粲月夜游吟,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而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該賦雖是寫月,但實為借月而抒情。把月亮潔白、柔美的性狀與心靈愛美、純潔的理想融為一體,把自然靜謐、有序的規(guī)律與思賢慕友的追求合而為一。如“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的描寫,“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的比喻,其中的情,其中的愛,乃至其中的淡淡的憂傷,都讓人在美月清輝的描寫中體察得周詳,領略得深切,乃至引發(fā)想象的空寂悠遠。

        像這樣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賦,到了六朝時,已經(jīng)為賦的重要內(nèi)容,優(yōu)秀出色的作品較多,如謝惠連的《雪賦》、江淹的《恨賦》、庾信的《春賦》《小田賦》等。

        二、樂府民歌

        樂府民歌在這段時期內(nèi),曾兩度輝煌,一次是西漢,一次是六朝,它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替代的位置?!皹犯币辉~,最初指主管音樂的官府。秦時有“樂府”這種稱謂的官方機構。漢代把樂府配樂演唱的詩稱為“歌詩”,魏晉以后把這種“歌詩”稱為“樂府”。魏晉南北朝時人們用樂府舊題寫作的詩,有合樂的也有不合樂的,統(tǒng)稱為“樂府”。到了唐代,詩人們仿照樂府詩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詩,稱之為“新樂府”或“系樂府”。宋元以后,詞曲的別稱便是“樂府”。史載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之職。到漢武帝時便擴大了“樂府”的機構與官員的編制。這些機構常到民間采風,收集來的民歌,稱之為“樂府民歌”?!稘h書·藝文志》列出西漢采集的民歌138首。始于三國東吳,迄于南朝陳的南朝民歌,存留近500首。而與南朝民歌風格迥異的北朝民歌,雖然現(xiàn)存只有60多首,主要收錄在《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另有幾篇收錄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與民歌聯(lián)系極為緊密的,是民謠。民謠與民歌相比,它更貼近普通老百姓。它的批判性更強烈。語文對它的喜愛,并不亞于民歌。

        1.漢樂府民歌

        漢樂府民歌,盡管在收集過程以及編選中,有過文人一定的加工潤色,但基本上保存著人民群眾思想感情與語言風格的特色。樂府民歌的特點:一是對剝削與壓迫的反抗和控訴?!恫D行》中就有這樣真實生動的描寫,“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二是對戰(zhàn)爭和徭役的揭露與不滿,如《戰(zhàn)城南》:“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鳥可食?!薄妒鍙能娬鳌罚骸笆鍙能娦?,八十始得歸”。三是對封建禮教與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議與悲訴。如著名的《孔雀東南飛》(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其四是對腐敗政治諸如賣官鬻爵與豪門荒淫生活的諷刺,如《長安有狹邪行》:“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樂府民歌的藝術性也是很突出的。一是民歌形式的靈活多樣,既有長篇敘事之作,也有短篇抒情佳篇,且語言的長短更加自由,沒有固定的句式,從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幾字的句式交錯并用,但也有完整的長篇五言,如《陌上?!贰6钦Z言樸素自然有個性化。不僅敘述性語言如此,而且人物語言也是如此。三是對人物的刻畫具體、生動,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浪漫主義豐富的想象力與現(xiàn)實主義的逼真描寫相結(jié)合,不僅給人以批判揭露的思想啟示,而且使人有理想上進的鼓舞力量?!赌吧仙!放c《孔雀東南飛》,無疑是漢樂府民歌中最優(yōu)秀者。

        2.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與北朝民歌,不僅內(nèi)容方面有較大的區(qū)別,而且語言的應用也迥然不同。雖然南朝民歌數(shù)量較之北朝民歌要多許多,但大都是所謂“郎歌妙意曲,儂亦吐芳詞”。(《子夜歌》)這些情歌或出自女子之口或以女子口氣所作。某些情歌有濃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氣。這與南朝諸代均在江南,而所采民歌不是來自農(nóng)村,而是經(jīng)濟發(fā)達、追求時尚的城市都邑。因此有人稱之為“都邑之歌”。這些民歌的藝術特點是短小精練,且用隱語、雙關、比喻、象征。如《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諧音“憐”,兩句總說男方的感情猶豫含糊。再如《三洲歌》:“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風流”既是字面的“風吹水流”,又暗喻男女之間的“風流情事”。

        而北朝民歌,則質(zhì)樸豪邁,粗獷雄壯。不僅寫景貼切自然,抒情真摯熱情,而且敘事情節(jié)生動,人物個性鮮明,結(jié)構嚴密。這與北方地域環(huán)境空曠遼闊,各少數(shù)民族性格豪邁直率有極大關系。代表作當推《敕勒歌》與《木蘭詩》。

        三、散文創(chuàng)作

        自秦至六朝,散文創(chuàng)作是與賦、民歌并駕齊驅(qū)的文學活動,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的名作名家,也是層出不窮。從這一時期散文的形態(tài)與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政論散文、駢體文、傳記、書信、山水游記等。這些作品委實給語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許多可供挑選的礦藏。

        1.政論散文

        政論散文,秦時便有李斯的《諫逐客令》。而且該文語言華麗流暢,氣勢奔放,論證嚴密,說理透徹,是一篇公認的散文名篇。政論散文之所以在兩漢六朝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文學家是政府官員,他們既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欲望,又有上言論事的需要。因而,把政論散文寫得文采飛揚而又說理透徹,就成了他們一舉兩得的追求目標。

        賈誼的《過秦論》。賈誼寫下了一系列政論。文章輯為《新書》。其中《過秦論》《論治安策》最著名。《過秦論》為上中下三篇,其主旨是總結(jié)秦王朝之興亡得失,并提出不施仁政、喪失民心,則雖國力強大也終會垮臺滅亡的觀點。該文的最大特點在于分析透徹、議論中肯,氣勢宏闊、眼界高遠。其中有對比,有分析,有比喻,有象征。諸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本蜆O有感染力。結(jié)語讓人深思:“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且跃訛閲^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闭嬗姓衩@發(fā)聵、警鐘長鳴的威力!

        晁錯的《言兵事疏》?!笆琛笔窍蚧实坳愂稣姷奈捏w。這篇文章是向皇帝陳述對匈奴作戰(zhàn)的諸多建議。語言平順易懂,分析精當,說理透徹,行文周密。在提出“合刃之急者三”時,引用大段的兵書作論據(jù),就很有說服力?!耙辉坏玫匦危蛔浞暎ㄊ勘煜さ匦?,訓練有素),三曰器用利?!蔽暮笠盟渍Z“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以守為進,自己謙虛而稱頌皇帝,希望皇帝采納,用心頗良苦。

        2.傳記

        這是秦漢六朝散文中成就最高者,對后世傳記乃至整個記敘文學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傳記中的不少篇章是中國語文隋唐以來必選范文中重要的篇目。諸如《史記》中的《鴻門宴》《荊軻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將軍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屈原列傳》《陳涉起義》等。另外,《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歷史論著中的一些人物傳記,也很有藝術性。如《漢書》中的《蘇武傳》《后漢書》中的《班超列傳》《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傳》。除了歷史著作中的人物傳記,還有一些單篇人物傳記和墓志銘中人物的傳記也寫得有特色。諸如蔡邕的《范丹碑》、曹植的《王仲宣誄》、嵇康的《井丹傳》、皇甫謐的《龐娥親傳》、傅玄的《馬鈞傳》、陶淵明的《晉故征兩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等。

        《史記》中的人物傳記,上有帝王,下有游俠、小吏、屠夫,不僅人物眾多,而且各有各的性格。作者寫這些人物傳記,既遵守歷史的真實,又有著藝術的真實,常用人物自己的行動與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個性與心態(tài)。而且常把人物放在矛盾沖突中予以展示他們的風采與才能,并且與典型的環(huán)境與場面有機融為一體。敘述語言也是個性化的。既不露聲色平靜客觀,又富情感,寓褒貶于情節(jié)與場面的進程中。而且對一個人物的塑造,既在其傳記中予以突出重點,又在他人的傳記中予以補充完善。因此,《史記》中的許多人物是飽滿豐富的,已具典型性。另外,作者常用一些民謠民諺,增加語言的真實生動與親切感。如《李將軍列傳》中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僅是對李廣的稱贊褒獎,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讀《史記》的一些優(yōu)秀篇章,常有一種親臨其境之感,人物的鮮明個性仿佛活在人們心中。《史記》不僅是史學著作的典范,更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楷模。當然,亦是學生們學習的范本。

        3.書信

        書信這種文體,既是人們?nèi)粘=浑H溝通的一種應用文體,亦可用來抒發(fā)情感描摹山川自然物體。秦漢六朝,這兩種創(chuàng)作情形都存在。而作為散文的一種形態(tài)的書信,存世的佳作為數(shù)不少。它們或闡述作者對人生、社會乃至自然的體驗、領悟、看法、觀點乃至理想,或抒發(fā)夫妻之間的愛慕親密之情,兄弟朋友之間的真摯深厚的友誼,或談論探討對文學、藝術、哲學等方面的見解和思考。由于抒寫者與閱讀者有一種近距離、親近感、共愛好的關系,因而行文又少有拘束,揮灑自如,語言的個性化很強,且感情充沛豐滿。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復信。信中從任安來信所說“推賢進士為名”講起,以沉痛的情感告訴朋友,作為“刑余之人”,每念“悲莫痛于傷心”“詬莫大于宮刑”。但是寫作《史記》的重任在肩,因此忍辱負重。“最下腐刑,極矣”,也在所不顧。因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價值評判,是他所追求所理想者。其中就有著“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便,成一家之言”的《史記》寫作目標。這封信有議論、有說理、有感嘆、有敘情,作者把它們?nèi)跒橐惑w,雖悲憤而不頹喪,情深切而有理智,語言精練少夸飾,結(jié)構嚴謹天然成。它是散文書信體中的精品,亦是人生理想的宣言。

        與司馬遷這篇散文有相似手法與同樣情感的西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也是一篇佳作。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寫給他朋友孫會宗的信《楊惲報孫會宗書》,也有《報任安書》的風致。

        《李固遺黃瓊書》,是一篇以說理論世為主的書信體散文。這封信是寫給剛被招聘入朝的隱士黃瓊的。信從兩個方面啟發(fā)引導黃瓊:一是批判當時名士的孤傲習氣;二是針對當時名士專靠聲名而并非靠真才因而受人攻擊的缺點對黃進行規(guī)勸告誡。信寫得坦率,所講道理中肯,語言精練,結(jié)構緊湊。尤其是總結(jié)的一些做人的宗旨與經(jīng)驗教訓,頗能引人深思?!皪i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是人們經(jīng)久傳誦的名句。

        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這封寫給朋友宋元思的信,是述說旅途所見景色的書信體散文。全信僅140余字,把富春江到桐江一段的水光山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仿佛使人如臨其地,親眼目睹一般,字里行間,洋溢著飄逸輕盈才高情濃的韻致。開頭便語出驚人:“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彪S之,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而且,山中泉聲、鳥叫、蟬鳴,合而成趣,聚而有韻,這種美,似在圖畫中一般。為了達到描山繪水動人心魄的效果,作者不僅抓住山、水、鳥、蟬的最突出的特征,予以聚焦放大,而且還用對偶句,以增語勢與力道。諸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薄跋s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p>

        散文中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也是別具特色的?!端?jīng)注》,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水經(jīng)》一書所作的注釋。實際上這些注釋,是別開生面的山水散文創(chuàng)作。他的創(chuàng)作涉及到一千多條水道的源流經(jīng)歷、山川景色和故事傳說。這本散文集的藝術價值就在于酈道元把山、水、景、事融為一體,既有著遵循原著地理環(huán)境的真實,又有著集中、概括的藝術真實。巫峽一節(jié),短短兩百字的文章,內(nèi)涵是極為豐富的。既寫了巫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又描繪了它四季的景色變化,尤其是江水夏季的奔涌飛瀉,其氣勢震撼人心?!端?jīng)注》中黃牛灘一節(jié),寫巖石,“如人負力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寫江水迂回的形態(tài),“三朝三暮,黃牛如故”,都極逼真?!逗铀ⅰ访祥T山一段,寫黃河“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極有氣勢。這些,都如作者在書中所言“山水有靈,亦將驚知己于千古矣!”這是寫山水,亦是寫人性!

        四、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

        秦漢六朝,隨著文學創(chuàng)作的迅速發(fā)展,與之相適應的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也迎來了它的第一次繁榮。這些文學理論不再像先秦的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研究,是夾雜在哲學、史學以及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段片,而是獨立的批評行為與文本形態(tài)。

        教育教學理論,雖然沒有如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研究那樣突出的成就,但也有較之先秦教育教學理論新穎特別的東西,諸如家教與美育問題等。

        1.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

        突出成績之一,是對先秦作家作品的分析評價,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文學理論的一些命題。突出者有:

        ①《詩大序》

        漢代傳授《詩經(jīng)》的有齊、魯、韓、毛四家。齊、魯、韓三家詩后世亡佚,僅存毛詩(毛公所傳,故稱毛詩)。毛詩于《詩經(jīng)》各篇均有小序,簡述該詩篇的主題、作者和寫作背景。在《關雎》的小序下邊,有一段較長的文字,不僅評述《關雎》一首詩,而且涉及到了《詩經(jīng)》各篇的分類,并系統(tǒng)地闡述了詩歌的作用、體裁、性能等,如總綱一般,稱之為《詩大序》。《詩大序》,是我國詩歌批評與理論總結(jié)的第一篇專論。首先,它提出詩歌抒情言志的特征。“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薄扒榘l(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詩的“言志”功能,先秦孔子等人都已予以認識和肯定?!渡袝虻洹吩唬骸霸娧灾尽?;《莊子·天下》曰:“詩以道志”;《荀子·儒效》曰:“詩言是其志也”。同時,荀子已經(jīng)看到了詩歌與音樂的抒情特點,“感人”“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104〕樂論)?!对姶笮颉防^承了先秦諸子,尤其是荀子的觀點,將詩歌言志、抒情兩個特點結(jié)合起來,這就是“詩者,志之所之也”與“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而且,《詩大序》又進一步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卑言姼柙趦?nèi)的一切藝術的社會功能給予了較全面的把握與認識。另外,《詩大序》還提出了詩歌在內(nèi)的文學的“美刺”或“諷諫”作用:“美盛德之形容”“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p>

        ②司馬遷、揚雄、王逸對屈原及其詩歌的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對屈原及其代表作《離騷》進行詳細分析評價:“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边@段論述,是把屈原的人品與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點結(jié)合起來進行評價的,文約辭微,志潔行廉,因此“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通過眼前微小而平凡的事物的描寫,而寓含著作者宏大而深遠的理想與志向。這是對屈原人品與詩作的準確概括與總結(jié)。

        繼司馬遷對屈原及其詩歌的分析評價之后進行評價的,是王逸。王逸在《楚辭章句序》(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中,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屈原的人品,并對其作品的藝術特征予以高度評價。“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這樣的高潔忠誠之士,必然是“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而他的詩歌,正是他高尚品格行為的必然反映與表現(xiàn):“屈原履忠被讒,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興,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蓖瑫r,王逸還指出,屈原的詩作,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有極高的藝術性:“《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妷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36〕1冊,154)

        后來,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里,對屈原及其詩作的評價,就繼承吸納了司馬遷和王逸的觀點,同時又有新的突破。他說:“屈原雖取熔經(jīng)義,亦自鑄偉詞”,其藝術價值在于“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p>

        2.對當代作家作品的分析評價

        ①司馬遷對漢賦代表作家司馬相如及其賦作的分析評價。

        司馬遷對司馬相如及其賦作極為重視,《史記》專門立傳,詳細介紹其生平事跡,錄其代表賦作并詳加評說。錄載了司馬相如的《天子游獵賦》(《昭明文選》題為《子虛賦》)與《上林賦》,予以分析評價:“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jié)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

        ②南朝梁代鐘嶸所著《詩品》中有價值的批評

        該著作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歌評論專著。全書分三卷,評論自漢至梁五言詩作者122人,把他們分為上中下三品。盡管,其中一些詩人及其作品沒有給予應有的“上品”,而一些“上品”者也未必就恰當。但總的來看,《詩品》的分析評價是中肯恰當?shù)?。諸如曹植“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古詩十九首》“一字千金”,陸機“才高詞贍,舉體華美”,謝靈運“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而且,還能在肯定的基礎上,指出詩作的不足與缺點?!对娖贰返膬r值與意義,還在于對五言詩歷史發(fā)展進行了總結(jié),并提出詩歌產(chǎn)生的原因:“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寒客衣卓,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35〕12)這段話把詩歌產(chǎn)生的主客觀原因講得十分準確?!对娖贰分械摹弊涛墩f”的提出,也頗有啟發(fā)創(chuàng)新之意?!坝凶涛丁薄笆谷宋吨?,亹亹不倦”,(〔35〕60)“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35〕11)這就要求詩歌言近旨遠,耐人玩味,否則“淡乎寡味”,就是詩歌的大忌。

        ③曹丕的《典論·論文》

        這篇著述,對孔融等七人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評價中肯恰當,而且提出以氣論文的觀點,同時提出文體,文章價值等問題。在曹丕看來,“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边@實際是在講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作品的品位高低藝術價值大小,與作者內(nèi)在的稟賦個性有極大的關系。因此,“徐幹時有齊氣”“孔融體氣高妙”,每個作家有他自己獨特的“氣”,“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另外,曹丕還提出三個重要的文學命題:其一文章文體的分類及特征。他說:“夫文本同而未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痹撜摬粌H把文章進行了分類,也把文學與文章予以了區(qū)別。其二,提出文章的社會功用和作用。他說:“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其三,提出文學批評“審己度人”克服“文人相輕”的陋習。曹丕指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如果抱著“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36〕第一冊曹植《與楊德祖書》)便不能見他人之長,自然也不能補己之不足,提高作品水平。

        3.《文心雕龍》的成就

        劉勰的《文心雕龍》所取得的有關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批評理論研究的巨大成績,除了他本人的才、氣、學、識的主觀原因外,與秦漢六朝以來文學各種文體的創(chuàng)作的優(yōu)異成績以及諸多文藝批評與文學理論研究的成果給予的豐富材料與理論的借鑒分不開。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多方面文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是舉世公認的。特別突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認為美的根源在于客觀世界,這既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客觀屬性,也是社會生活所具有的客觀存在。因此,劉勰認為作家的感受、創(chuàng)作,只能來源于自然與社會:“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37〕《明詩》)“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37〕《物色》)而自然與社會,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歲有其物,物有其容”。這種變化與發(fā)展,必然影響、制約著作家的主觀世界,因而也就影響著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獻歲春發(fā),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沈之志遠;霜雪無垠img12思之慮深?!橐晕镞w,辭以情發(fā)?!保ā?7〕《物色》)

        ②發(fā)展了曹丕關于詩人的稟賦個性的“氣”的觀點。指出,詩人的個性是由才、氣、學、習由外而內(nèi)的學習修養(yǎng)而形成。一旦個性形成,又會由內(nèi)而外地,把這一個性展示、顯現(xiàn)在作品之中:“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nèi)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cè)幔瑢W有深淺,習有邪鄭,并情性所煉,陶染所凝,是以筆區(qū)云譎,文苑波詭者矣?!鲙煶尚模洚惾缑??!保ā?7〕《體性》)作家個性的不同與獨特,常常決定著影響著作品的風格形態(tài)。

        ③風格類型。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初步提出了文章的不同類型,即“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34〕《典論·論文》)陸機則講得更深刻些,“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zhì),誄纏緜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撤以閑雅,說煨爗而譎誑。”(〔36〕《文賦》)這些,都給劉勰以啟示與借鑒。他在《體性》篇中,將文學作品分為四組八類:“若總其歸涂,則數(shù)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作者只要融會貫通,不斷磨煉提高從而達到成熟,就會在這八種風格范圍內(nèi)形成自己的風格。

        ④文學創(chuàng)作中情、物、辭三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在劉勰看來,文學創(chuàng)作離不開作家的思想感情與意志,以及外界事物與文辭的運用和組合?!肮仕祭頌槊睿衽c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37〕《神思》)這一觀點,他在《物色》中也進一步提到了二者的辯證關系:“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p>

        ⑤構思中的形象思維活動。在劉勰之前,陸機在《文賦》中已經(jīng)較深入地探討過。陸機提出文學構思中想象是極為重要的思維活動的觀點,他用形象的語言,進行闡述:“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边@段話既把構思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也把構思的過程描繪出來。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設專篇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形象思維。《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边@些對于形象思維的論述,既詳盡而又生動。

        劉勰較之陸機關于構思的認識更深刻外,還在于劉勰對藝術想象之所以發(fā)生找出了基礎與根源:“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理,馴致以繹辭。”在劉勰看來,積學、酌理、研閱、馴致,有了這樣的基礎與條件,產(chǎn)生創(chuàng)作動機后的構思,才能如前所敘進行神與物游,更是“窺意象而運斤”的前提條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