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犯顏直諫卻理據(jù)為實使人豁然開朗
犯顏直諫
魏征 犯顏直諫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邢臺市巨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627年魏征被升任尚書左丞、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侍中。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編寫的《隋書》、《周書》、《梁書》、《陳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其中《隋書》的序論,《梁書》、《陳書》和《齊書》的總論都為魏征所撰,時稱良史。曾向唐太宗上奏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
魏征與李世民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一對君臣:魏征敢于直諫,多次犯顏直諫,卻理據(jù)為實,使人豁然開朗,為此太宗能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納。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聽到此,便直言不諱地說:“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比如,堯經(jīng)常咨詢下民的意見,所以官員、惡霸的行為他才能了解;而舜善于聽取四面八方的聲音,故一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視聽。反之,秦二世只相信趙高,最終導(dǎo)致亡國;梁武帝任用朱異一人,才引發(fā)侯景之亂;隋煬帝偏聽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亂而不自知。這都是反面的例子。所以人君應(yīng)該兼聽廣納,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而不受片面之詞的影響?!碧铺谶B連稱贊:“愛卿說得真是太好了!”貞觀二年,太宗得知姓鄭的官員有一個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nèi),絕無僅有,便下詔將她聘為妃子。當(dāng)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jīng)許配陸家,便不顧龍顏大怒,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應(yīng)該撫愛百姓,憂他們所憂,樂他們所樂。居住在宮廷之中,要想到百姓的居行是否安定;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也有家室之歡。而現(xiàn)在鄭官員的女兒,早已訂婚,陛下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實在不合為民父母的道理呀!”太宗聽后大驚,當(dāng)即決定收回成命。但一些想討好太宗的臣子,不經(jīng)考察就說鄭女沒有訂親,堅持詔令有效。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征詢問。魏征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陸家之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借此加害于他全家。其中緣故十分清楚,不足為怪?!彪m然,這件事讓太宗臉面不光彩,但是聽魏征一說,還是堅決地收回了詔書。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盛怒之際,他也敢面折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zhǔn)備妥當(dāng),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dāng)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p>
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dāng)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鷹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太宗懷中。后來,魏征病死。唐太宗流著眼淚說:“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這堪稱對魏征成功人生價值的最佳詮釋。
?妙語點睛
不顧龍顏,敢于直言犯上,這就是一代名臣魏征。他在貞觀年間先后上書二百余條,強調(diào)“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對唐太宗開創(chuàng)的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起了重要作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