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自負失街亭
馬謖自負失街亭
馬謖自負失街亭
馬謖是東漢[3]襄陽宜城(位于今湖北省宜城市南)人,早年投奔荊州(治所位于今湖北省荊州市)牧(行政長官)劉備[4],為從事(州府屬官)。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謖隨劉備入蜀[5](位于今四川省、重慶市)。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率部攻入成都,驅(qū)逐劉璋,自稱益州牧。馬謖幾經(jīng)轉(zhuǎn)任為越巂(治所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東南)太守(行政長官)。
馬謖自以為才智過人,喜歡議論軍事謀略。他同丞相諸葛亮探討軍事,常常從白天一直談到深夜。蜀先主劉備臨終前曾提醒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有些言過其實,不可委以重任,你要對他多加考察?!敝T葛亮對先主的話沒有認真聽取,將馬謖引入幕府,任命為參軍(軍事參謀官)。
蜀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討伐建寧郡(治所位于今云南省曲靖市)土豪雍闿、孟獲等人發(fā)動的叛亂。馬謖為諸葛亮送行,建議以攻心為上策。諸葛亮采納馬謖的計策,領(lǐng)兵擊殺雍闿后對孟獲七縱七擒,使其心悅誠服,從而平定益州(治所位于今云南省晉寧縣東)、永昌(治所位于今云南省保山市東北)、牂牁(治所位于今貴州省黃平縣西南)、越巂四郡,為北伐魏國[6]解除后顧之憂。從此,諸葛亮對馬謖更加器重。
建興六年(228年)正月,諸葛亮親率大軍北伐,準備攻打魏國軍事重地祁山(位于今甘肅省禮縣東)。在討論由誰擔(dān)任前鋒部隊將領(lǐng)時,大家都認為名將魏延、吳懿等人是合適的人選,而諸葛亮卻力排眾議,提任馬謖為前鋒部隊將領(lǐng),令馬謖率軍進駐街亭(位于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
魏明帝聽說諸葛亮率軍北上,派遣將軍張郃率領(lǐng)五萬名步騎兵迎擊蜀軍。
馬謖到了街亭后,擅自改變諸葛亮同他商量好的軍事部署,不設(shè)重兵據(jù)守街亭要塞,而把部隊駐扎在山上。部將王平一再勸告馬謖不能這樣離開水源在山上扎營,馬謖自以為是,拒不采納王平的正確意見。王平只好率領(lǐng)其部一千多名兵士駐扎在山下。
由于馬謖疏于設(shè)防,張郃領(lǐng)軍輕易攻占街亭。接著,張郃率軍將馬謖部眾圍困在山上,切斷其取水道路。馬謖部眾困頓不堪,被魏軍打得大敗。幸虧王平率部在山下擂鼓吶喊,張郃懷疑蜀軍設(shè)有伏兵,未敢向前進攻,馬謖才得以率殘部突圍撤回。
街亭失守后,諸葛亮失去進軍的據(jù)點,只好率部退還漢中(位于今陜西省漢中市)。
馬謖返回蜀軍大營后,諸葛亮依照軍法下令將其逮捕入獄。馬謖自知罪過難赦,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信說:“丞相看待我如同兒子,我看待丞相如同父親。我只有一點要求,希望丞相今后能照顧好我的孩子,以使我們平生沒有枉交一場。這樣,我在黃泉之下也不會有什么遺恨了?!睘榱藝烂鬈姺ǎT葛亮下令將馬謖斬首,并上書蜀后主劉禪(蜀先主劉備之子),請求將他自己的俸祿降三級以究其咎。
馬謖出殯那天,諸葛亮親自為他扶靈,十萬兵民為之流淚。
此后不久,留在朝廷輔政的丞相府長史(事務(wù)長官)蔣琬來到漢中,慰勞諸葛亮及前方將士。蔣琬為馬謖之死深表惋惜,對諸葛亮說:“天下尚未平定而處死軍事參謀人才,很可惜??!”諸葛亮流著眼淚回答說:“孫武[7]用兵之所以天下無敵,是因為軍法嚴明。如今天下三分,匡復(fù)漢室的征戰(zhàn)剛剛開始。如果廢棄軍法不用,怎么能率領(lǐng)軍隊討伐篡漢逆賊?”
馬謖被處死時三十九歲。諸葛亮沒有辜負馬謖臨終囑托,下令對其遺孤給予優(yōu)待。
《通鑒紀事本末》卷十《諸葛亮出師》
《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
卷三十九《馬謖傳》
【簡評】
馬謖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而自以為是,擅改諸葛亮部署,拒聽王平勸告,以致失守街亭。信用馬謖,是諸葛亮重大失誤之一。諸葛亮與馬謖談吐投機,交情深厚。馬謖違背既定作戰(zhàn)部署招致兵敗,諸葛亮沒有以情廢法,也沒有推諉責(zé)任。他下令處死馬謖以警示全軍,并上書請求降級以贖過,顯示出非凡的氣度,其風(fēng)范垂鑒千古。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